①有知情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瀚星创投出手的合肥因势新材料是一家“固态电池”企业。 ②小米系已投资了多家与固态电池相关的企业,包括卫蓝新能源、赣锋锂电、法恩莱特、天目先导等。 ③合肥具有制造业基因,在固态电池领域合肥的布局也比较领先,拥有国轩高科、安科瑞等多家合肥市内企业。
财联社5月21日电,手机、电动汽车都依赖锂电池供电,但液态锂电池存在安全隐患,研究人员正在研发更安全的“全固态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同时还能搭配能量密度更高的锂金属负极。然而这种革命性电池面临一个致命难题——固态电解质会突然短路失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春阳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近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研究成果5月20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刊》。
①准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300Wh/kg以上,系统能量密度可达235Wh/kg以上,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eVTOL、新能源汽车及人形机器人这三个方面; ②业内研判分析认为,2025—2028年或将形成半固态电池商业化窗口期。
①多家头部企业围绕固态电池发布材料与整线方案,工程验证能力成为主线竞争点; ②钠电、氢电技术进入系统验证窗口,飞行平台成为高比能测试场景; ③宁德、国轩、欣旺达等同步推进本地制造与标准适配,制造出海进入“系统复制”阶段。
《科创板日报》15日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助理、国汽战略院副院长郑亚莉在CIBF 2025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表示,固态电池电解质的选择需同时兼顾电导率、加工性、稳定性和制造成本等。当前更接近产业化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硫化物电解质,二是聚合物复合电解质。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还需重点突破材料层面的关健科学问题和产业层面的高效生产工艺/低成本化,预计2027年前后将建立全固态电池试制线并推出搭载的原型车,2030年前后将可能实现全固态电池小规模量产并装车使用。
财联社5月12日电,万向钱潮3连板,龙蟠科技、冠盛股份涨停,山东章鼓、曼恩斯特、厦钨新能涨超5%,博众精工、容百科技、蠡湖股份、金龙羽等跟涨。消息面上,5月13日,贝特瑞新品发布会将有固态电池新品;5月16-17日,国轩高科发布高安全固态电池新品。
①CIBF2025展商名单中,出现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同期举办的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多场演讲都与固态电池有关。 ②国轩高科将举行全球科技大会,此前其首席科学家透露,届时将发布全新高安全固态电池。 ③券商指出,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将有力刺激固态电池加速发展。
财联社4月28日电,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方面,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科创板日报》16日讯,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在北京亦庄举行。赛事鼓励赛队使用一台人形机器人跑完全程,同时允许赛队中途更换电池或更换备选人形机器人。赛道旁将设置补给站,以备人形机器人更换电池或其他部件。
财联社4月15日电,工信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日前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本次修订内容主要有修订热扩散测试,进一步明确待测电池温度要求、上下电状态、观察时间、整车测试条件,技术要求从此前的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等,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等;新增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等。此外,修订版本明确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即非驱动类电池不适用;完善绝缘电阻要求,增加包含交流电路电池系统绝缘电阻要求;提升挤压测试要求,增加绝缘电阻相关判定条件。
财联社3月30日电,在今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副总裁兼中央研究院院长李琮熙透露,容百科技固态电解质业务聚焦在硫化物与卤化物两大技术路线,第一代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产品处于吨级验证阶段,计划年内完成材料定型;处于前期开发的第二代产品超高镍三元材料容量可达到240mAh/g;第三代产品基于富锂锰基技术,为容量超过300mAh/g的超高容量产品。“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方面,我们计划今年完成中试验证,并于明年建成量产线。”李琮熙表示。(财联社记者 张屹鹏)
财联社3月30日电,在今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朱星宝透露,国轩高科将于5月17日发布全新高安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为300Wh/kg。(财联社记者 张屹鹏)
财联社3月29日电,在今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要统筹推进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全固态电池等协同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固液混合电池率先已经开展了研发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有机电解液用量,也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快突破成本、环境的适应性、循环寿命等技术瓶颈,来推进固液混合电池系统化、产业化的发展。对于全固态电池,目前全球范围还处于整体处于研发和中试的阶段,因此要持续加强全固态电池的关键科学、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难题的研发攻关。面向未来,我们还是要加强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稀有金属等一些前沿基础领域的研究,提升原始创新的能力。(财联社记者 徐昊)
《科创板日报》28日讯,韩国电池制造商三星SDI将增加使用来自中国供应商的生产设备。三星SDI执行副总裁金益铉在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指出,中国设备制造商的技术有了显著提高,而且价格比韩国供应商更具竞争力。
《科创板日报》28日讯,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仪式在珠海举行,该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量产大容量314Ah(安时)半固态电池产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新型储能领域实现从技术攻坚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跨越。据悉,该产线生产的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显著提升电池的热失控起始温度,安全性能实现全面升级。此外,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循环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确保电池在极端环境下仍能安全稳定运行。
财联社3月27日电,天齐锂业在今日举办的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已顺利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成功研发出电池级硫化锂微粉级新品,已完成硫化锂产业化相关工艺、设备开发及验证,已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数据包。硫化锂产业化工艺包项目的继续推进有利于公司在未来推动解决全固态电池关键原材料卡脖子的难题,助推全固态电池产业链的发展。(财联社记者 刘越 曾楚楚)
《科创板日报》20日讯,五矿新能(688779)3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主要为高界面离子通量三元正极材料,当前初代产品部分指标已满足市场要求,目前积极配合头部客户以及国家项目开展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工作。
财联社3月20日电,《珠海市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27年,着力于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关键技术攻坚,推动固态电池行业标准建立,聚焦前沿技术驱动、未来高成长性和战略支撑性的产业方向,布局一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项目,设立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培育5家具有影响力的固态电池企业,初步形成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固态电池产业集群。到2030年,推动固态电池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产品批量交付,固态电池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科创板日报》13日讯,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研究,固态电池为具备商业化潜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欧美等全球厂商正致力于开发大规模生产技术,加速车用固态电池性能验证。目前Factorial Energy、QuantumScape和SES AI等新兴企业开发半固态、准固态电池已进入样品交付和中试样品验证阶段,预估最快于2026年左右将逐步量产第一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