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4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领域重点专项,持续支持集成电路、先进计算、未来显示、新型工业控制系统等领域科技创新。提升协同攻关效率,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面向光子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光架构与现有电架构体系生态融合。谋篇布局时空信息产业,一体推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通信、网络等协同发展,突破多源融合定位、室内外无缝定位、低轨导航增强、自适应抗干扰防欺骗等北斗关键技术。加快网络化、开放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新型工业控制系统和操作系统架构体系研究。加快推动RISC-V产业发展,促进产品技术研发、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落地和国际化合作。
财联社9月4日电,近期,固态电池生产设备企业订单激增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据深圳市高工锂电有限公司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头部设备企业披露的新签及在手订单总额已超过300亿元,同比涨幅高达70%至80%。财通证券研报认为,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得突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中试线的陆续落地以及锂电扩产周期的重启,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继续看好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
《科创板日报》3日讯,据亿纬锂能今日消息,9月2日,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该基地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基地分两期建设,一期将于2025年12月建成,具备60Ah电池制造能力;二期计划于2026年12月实现100MWh年产能交付。此次下线的“龙泉二号”为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①目前车端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上车,相关车型定价10万级,半固态电池进入主流价格带。 ②券商认为,目前初代全固态电池材料体系已定型,材料性能和设备接近量产要求,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固态电池设备和材料企业定点的关键期。
财联社9月2日电,固态电池概念近期反复走强,德新科技走出3连板,赛伍技术涨停,上海洗霸涨超5%,续创历史新高,嘉元科技、海目星、英联股份等涨幅靠前。消息面上,近期固态电池资本运作密集。8月27日,华域汽车公告,公司拟以2.06亿元收购上汽集团持有的上海上汽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9%股权。8月29日晚,国轩高科公告,在芜湖市建设芜湖国轩20GWh新能源电池基地,业内认为或包括部分准固态电池量产线。
《科创板日报》1日讯,三星SDI已专门成立新的电极研究部门。该部门名为电极中心,隶属于SDI的中大型电池业务板块。此前,有报道称SDI正考虑将干法电极技术应用于全固态电池。
财联社9月1日电,早盘固态电池概念延续上周强势,德新科技走出2连板,先导智能、杭可科技涨超10%,国轩高科、长阳科技、璞泰来、利元亨等跟涨。消息面上,国轩高科宣布,其旗下准固态电池已通过多车型实测,能量密度达300Wh/kg,可实现千公里续航,预计年内实现批量装车。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也发布了金钟罩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续航可达1500公里,预计今年底就可首发样车。
①上半年,正力新能乘用车动力电池出货7.6GWh,动力电池装机量行业排名第九,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行业排名第七; ②公司产能仍处于扩张阶段,四季度10GWh新产能投产后,预计在2025年底总产能达35.5GWh。
①公司表示,高电压、高功率三元材料技术优势明显,磷酸铁锂实现稳定批量供货,销量同比显著增长; ②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厦钨新能匹配氧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已实现供货;硫化物路线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方面,公司正与国内外下游头部企业合作,并提供多批次样品供其验证。
财联社8月20日电,韩国政府发布声明称,今年将推出总额为45.8万亿韩元的支持计划,以增强供应链弹性,结合低利率融资和公私基金,重点支持电池、半导体和关键矿产等关键产业。韩国政府将提供总计45.8万亿韩元的低利率政策融资,其中包括来自供应链稳定基金(Supply Chain Stabilization Fund)的10万亿韩元、韩国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 of Korea)的13.3万亿韩元、韩国产业银行的18万亿韩元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of Korea)的4.5万亿韩元。 此外,还将推出两支公私投资工具:一支规模为 1.8万亿韩元的基金,专注于龙头企业;另一支规模为6,000亿韩元的基金,主要针对材料、零件和设备领域的中小企业和中型企业。这些措施将优先考虑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包括电池、芯片、关键矿产、能源、制药和生物技术,以及物流基础设施。
①日本九州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可在300℃中温条件下高效运行的新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 ②通过将高浓度的钪掺杂到锡酸钡和钛酸钡中,实现了超过0.01S/cm的质子电导率,与传统SOFC电解质在高温运行时的性能相当。
①截至目前,ST帕瓦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是否与合计占用公司资金本金1.91亿元有关,尚不得而知。 ②自上市以来,ST帕瓦股价跌幅为76.61%,今年以来,其股价跌幅为26.99%。
财联社7月28日电,固态电池概念盘中震荡走强,纳科诺尔涨超15%,上海洗霸涨超7%,双双创历史新高,德龙激光、信宇人、道氏技术、欣旺达、宏工科技均涨超5%。消息面上,近期,多家企业明确了固态电池生产的时间线。7月24日,蜂巢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四季度蜂巢能源将在2.3GWh的半固态量产线上,试生产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容量为140Ah。预计2027年大规模供应车企客户。
①蜂巢能源将于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其第一代140Ah容量半固态电池; ②开源证券指出,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固态电池市场空间; ③据国投证券统计,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出货量有望增长到11.1GWh。
财联社7月22日电,记者独家获悉,据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透露,2025年四季度,该公司将在2.3GWh的半固态量产线,试生产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容量为140Ah。这也是蜂巢能源将为宝马MINI下一代车型供应的半固态电池,拟于2027年大规模供应。据介绍,其采用蜂巢能源独创的隔膜转移技术,可实现较大规模低成本量产。(记者 曾乐)
财联社7月11日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今日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应循序推进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不断挖掘液态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潜力,推动本征高安全、全气候、高比能液态动力电池创新发展;固液混合电池率先开启小规模装车配套,要突破制造成本、循环寿命、环境适应性等技术瓶颈,推进产业化应用;全固态电池整体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要持续加强全固态电池关键科学问题与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难题的研发攻关;构建涵盖车用动力电池生产—回收—梯次利用—回收再利用规则和系统,形成全生命周期可回溯、再循环的闭环体系。(财联社记者 徐昊)
财联社7月11日电,锂电池的容量衰减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一大难题。而补锂剂可为电池提供活性锂,提升电池循环寿命,逐渐成为锂电行业内快速兴起的新产品。记者近日从德方纳米、安达科技等率先布局补锂剂的上市公司处了解到,补锂剂在液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锂电池中均适用,并且未来在固态电池中的添加量有望超过目前主流的液态电解质锂电池。此外,补锂剂约20万元至30万元的每吨售价远高于磷酸铁锂材料的约3万元,对材料企业而言颇具经济价值,有望增强竞争力。
①尽管目前固态电池因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成本居高不下等原因,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但卫蓝新能源已经凭借其半固态电池在多个前沿领域崭露头角; ②爱尚家科技开发的新能源汽车座舱低能耗石墨烯热管理技术及产品在北汽、吉利旗下多款车型实现定点及量产。
①利元亨表示,今年一季度是新起点,二季度争取放大一季度成效,目前是订单交付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②目前利元亨中标国内某头部企业的第一条硫化物固态电池整线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始交付。
《科创板日报》26日讯,对于公司硫化物固态电池整线项目进展,利元亨董秘办人士今日表示,该项目已进入生产调试与参数优化阶段,按计划,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完成交付。“确认营业收入需等客户最终验收报告出来,快的话今年或明年一季度能确认。”(记者 吴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