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碳中和
关注
1.8W 人关注
简单来讲,碳中和就是通过节能减排的方式来降低温室效应。
碳中和
-0.52%
龙头股
远达环保
+10.00%
壹石通
+7.22%
  • 11-20 04: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0日电,《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4)》19日下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迈向碳中和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新实践”主题边会上发布。

    该蓝皮书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主编,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以及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主要城市可持续发展成效评价结果。
    报告指出,自开展评估以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已连续7年稳步提高,累计增幅达46.8%。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资源环境、消耗排放和治理保护五个单项指数均保持上升态势。中国正逐步形成可有效支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经综合评估,珠海、青岛、杭州、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无锡、长沙和合肥等城市表现出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

    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将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致力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持续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阅读 242.4w+
    47
  • 11-13 11:25 来自 财联社 卞纯
    全球气候目标难实现?报告: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创历史新高
    阅读 88w+
    1
    23
  • 11-08 16:10 来自 财联社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根据宪法,制定能源法。
    阅读 327.5w+
    311
  • 11-01 12:23 来自 《求是》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阅读 165w+
    6
    38
  • 10-29 17:59 来自 科创板日报 曾乐 王锋
    财联社创投通:9月碳中和领域53.41亿元融资 环比增34.57% 新能源汽车赛道融资总额最高
    阅读 88.2w+
    9
  • 10-25 15: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5日电,天眼查App显示,中核山东核能有限公司近日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5.4亿人民币增至约25.7亿人民币。中核山东核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洪源平,经营范围含发电技术服务、海水淡化处理、核电设备成套及工程技术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技术服务等,由中国核电(601985)、万华化学(600309)、山东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中国核电
    0.00%
    万华化学
    +1.32%
    阅读 417.5w+
    20
  • 10-23 15:5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3日电,工信部新闻发言人陶青表示,下一步,我部将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制定出台《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定。聚焦钢铁、电解铝、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品,加快研制一批碳足迹核算标准,推动工业企业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转型升级。

    二是加强新兴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制定出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修订发布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加快构建新型回收利用体系。聚焦废旧光伏组件等,加强综合利用政策的预研储备,提前布局综合利用能力,为迎接退役高峰做好准备。

    三是积极推动清洁低碳氢在工业领域应用。聚焦清洁低碳氢应用的瓶颈制约,进一步推进政策集成创新,加快推动其在冶金、化工、石化等行业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绿色船舶、绿色航空等领域实现多场景应用突破。
    阅读 362.1w+
    2
    108
  • 10-18 12:39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郭松峤
    市场机制如何助力电力转型?直击绿色转型国际研讨会
    阅读 98.6w+
    7
  • 10-17 08:58 来自 财联社 李翀
    绿色金融赋能企业低碳转型,上海宝山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超千亿
    阅读 83.9w+
    10
  • 10-14 14:04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4日讯,日美企业和研究机构将联合开发有关火力发电站产生的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的新技术。目标是推动将二氧化碳注入海底玄武岩形成的缝隙中、通过化学反应使其变成矿物后固定的技术实用化。
    阅读 347.3w+
  • 10-13 12: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10月13日在2024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上建议,构建支持零碳金融发展的财政金融协同政策。“经济走向碳中和,金融走向零碳金融,这是全球的趋势和中国的趋势。”朱民认为,应以财政与货币金融政策相协同为核心,构建零碳金融激励相容机制。
    阅读 355.1w+
    56
  • 10-11 08: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1日电,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发文称,抓好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深入实施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和数据安全;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
    阅读 367.1w+
    49
  • 09-29 12: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9日电,海南省政府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月28日在海口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新型储能建设应用、交通领域电动化及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在能源创新平台项目、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业务、重点企业互动合作、新能源产业基金等领域积极探索合作,合力打造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示范样板。
    宁德时代
    +0.68%
    阅读 360.1w+
    1
    41
  • 09-25 20:4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5日电,《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未来峰会期间向与会各国代表发放,并在联合国网站上正式发布。《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2024)》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对全球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及中国227个可持续发展指标定量评估。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有126个(55.5%)指标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议程目标。报告指出,中国在工业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恢复等方面贡献显著。2000年至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年部署量增加显著,中国是推动全球海上风电增长的主要动力,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累计安装容量约占全球的50%。
    阅读 352.7w+
    39
  • 09-19 16:0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重点从4个方面推动工作。一是制定《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重点任务清单,压实部门责任,进一步细化政策举措,以更大力度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二是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制定出台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办法。三是加快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应用,修订发布绿色技术推广目录,启动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申报遴选工作。四是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碳达峰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支持地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创新。
    阅读 338.6w+
    30
  • 09-19 11:53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李明明
    AI、机器人、无人驾驶齐上阵 实探全球首个“煤—新能源—电—铝”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阅读 90.5w+
    27
  • 09-13 14:32 来自 科创板日报
    财联社创投通:8月碳中和领域39.69亿元融资 环比增27.70% eVTOL赛道披露融资总额最高
    阅读 64.7w+
    5
  • 09-10 19: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0日电,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批准新建合成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温室气体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成为我国首批达到环境空气碳监测高精度要求的标准物质,为我国环境空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含量的高精度准确测量提供有力支撑。
    阅读 342.1w+
    1
  • 09-09 21:08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9日讯,9月9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消息称,首个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产品将于9月13日正式上线交易,旨在加快构建上海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体系,进一步丰富上海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
    阅读 334.6w+
  • 09-09 15:18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9日讯,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表示,绿色燃料的成本很大程度取决于氢源和碳源的成本,制氢主要取决于绿电的价格,碳源成本主要取决于生物质和碳捕集的成本。“绿色燃料的成本,不能仅从内部看,还要从外部看;不能仅从静态看,更要从动态看,更要看全球碳约束,如:欧盟碳关税、碳配额及碳奖惩等的影响。同时,绿电的成本,还要考虑绿电的零边际成本特性。”(记者 曾乐)
    阅读 354.7w+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