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太空探索
关注
7869 人关注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将于2020年择机实施,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任务,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
  • 昨天 16:28 来自 财联社 赵昊
    太空赛道正起飞?第三季度全球创纪录涌入35亿美元资金
    阅读 22.3w+
    11
  • 昨天 15:09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0月11日电,国新办今天(11日)下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自主研发的北斗探空系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打破了GPS系统在气象探空领域的垄断。
    阅读 152.5w+
    81
  • 昨天 10:4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1日电,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搭载的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第2次飞行。
    阅读 218.9w+
    65
  • 昨天 10:3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1日电,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0日发布消息称,俄新型“联盟-5”号火箭第一级地面点火测试成功。
    阅读 240.4w+
    34
  • 10-10 20: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0日电,据报道,荷兰未来三年将向欧盟太空计划投资3.443亿欧元。
    阅读 294w+
    27
  • 10-06 08:0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6日电,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10月6日联合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这一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月球“二分性”现象的认识,为月球正面与月球背面的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科学依据,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征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该研究结果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完成,已刊发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官网。
    阅读 357.2w+
    1
    48
  • 09-30 16: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30日电,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29日宣布,计划于10月13日进行其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的第11次试飞。该公司表示,此次试飞的主要目标包括为研发下一代“超级重型”助推器收集数据、对飞船隔热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并为未来实现飞船返回发射场进行实验和验证。
    阅读 303.2w+
    17
  • 09-30 08:1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30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9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此前8月27日,工信部印发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9月8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民营火箭方面,我国的民营火箭公司已完成猎鹰1号形式的液体火箭首飞,下一阶段是研发出对标猎鹰9号的可回收中型运载火箭,并有望在2025年内实现首飞。
    阅读 350.4w+
    56
  • 09-27 22:32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9月27日电,北京时间2025年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7次飞行。
    阅读 312.4w+
    3
    171
  • 09-19 18:09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9月19日电,俄罗斯“Bion-M”2号生物科学实验卫星返回舱当地时间9月19日在俄罗斯奥伦堡州成功着陆。据介绍,该卫星载有75只小鼠和约1500只果蝇,以及植物、真菌等样本,于8月20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在轨运行30天后携带活体生物返回地球。所载生物将被送往莫斯科进行后续研究。
    阅读 321.9w+
    22
  • 09-17 18:50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9月17日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本周宣布,NASA两位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此前太阳活动经历了数十年的下降,这被认为预示着太阳表面将进入一个历史性的低活动期。然而自2008年以来,太阳活动有所增加,这一逆转出乎意料。该研究于9月初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研究的主要作者、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杰米·贾辛斯基在一份声明中说,“此前所有迹象都表明,太阳进入了长期的低活动阶段。然而,看到这种趋势逆转令人惊讶。太阳正在慢慢苏醒。”研究人员发现,太阳活动的增加可能会影响空间天气,可能导致更多的太阳风暴、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NASA表示,空间天气模式有可能直接影响航天器的运行和宇航员的安全,还可能直接影响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因为空间天气会影响电网、GPS系统和无线电通信。
    阅读 257w+
    96
  • 09-16 12: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6日电,9月16日9时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5次飞行。
    阅读 286.1w+
    16
    238
  • 09-11 12:03 来自 财联社
    NASA毅力号探测器惊人发现:火星或许曾存在远古生命
    阅读 90.5w+
    1
    19
  • 09-10 08:05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0日讯,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9日宣布,在广州发布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据该公司介绍,这是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可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太空旅游服务。同时,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还可用于解决微重力、空间辐射等空间环境科学问题。
    阅读 272.1w+
    3
  • 09-08 14:16 来自 财联社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阅读 66.7w+
    12
    438
  • 09-05 20: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5日电,北京时间2025年9月5日19时39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开运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驭星三号08星、云遥一号27星。此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的第21次飞行。
    阅读 362.5w+
    51
  • 09-05 19:18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9月5日电,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我国正在规划对一颗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演示验证任务,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可行性。吴伟仁院士介绍,这项任务拟采用“伴飞+撞击+伴飞”的任务模式,发射观测器和撞击器。观测器先期抵达对目标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获取其详细特性参数,然后撞击器对小行星实施高速撞击。撞击全过程将通过天地联合方式,采用近距离高速成像等技术,开展小行星轨道、形貌和溅射物变化观测,准确评估撞击效果。据介绍,小行星探测、防御和资源开发对于全人类具有深远战略意义,也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我国将向全球伙伴发出合作倡议,在地面联合监测、联合研制与载荷搭载、数据与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
    阅读 337.8w+
    3
    87
  • 09-05 14:45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5日讯,亚马逊旗下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柯伊伯计划”(Kuiper)已签下首个航空公司客户:捷蓝航空。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航空公司同意在约四分之一的机队上引入柯伊伯卫星网络,部分乘客将从2027年开始体验该服务。不过,协议的具体条款尚未披露。捷蓝航空总裁Marty St. George表示:“这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决定。”该公司早在2013年就开始为乘客提供免费机上WiFi,并将在柯伊伯和Viasat的支持下继续保持免费政策。
    阅读 360.6w+
    5
  • 09-01 08: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卫星通信产业战略地位凸显,政策导向明确。近期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中信证券预期相关牌照发放工作或将加快推进。产业方面,火箭运力、发射成本等产业链瓶颈或将得到解决,卫星发射频率正显著提升,中信证券预期2025年下半年或为产业拐点。市场交易层面,卫星行业正从主题投资逐步向更具持续性的产业投资过渡。建议优先关注具备潜在获得业务牌照可能性的卫星运营服务商,以及制造、发射和地面设备相关企业。
    阅读 273.1w+
    10
  • 08-28 16:45 来自 财联社 卞纯
    马斯克旗下星链又一里程碑:全球用户突破700万!
    阅读 68.6w+
    10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