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31日电,10月31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目前,三名航天员已经到达发射塔架,正在等待进舱。
财联社10月30日电,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介绍,按计划,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主要针对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天医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航天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中,将首次在轨实施国内啮齿类哺乳动物空间科学实验,选用两雌两雄4只小鼠,随飞船上行并进行在轨饲养,重点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模式的影响。之后,随飞船返回地面,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探索小鼠多组织器官在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在轨还将开展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项目,探索氨基酸-核苷的不同手性组合之间的选择性规律,探讨分子手性和重力环境对生物分子同手性起源的影响。 此外,神舟二十一号还上行了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空间站在轨智能算力平台试验等搭载项目,将为后续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依据,为在轨应用进一步奠定基础。
财联社10月30日电,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发言人介绍,目前,神舟二十一号船箭飞行产品质量受控,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空间站组合体状态正常,具备执行发射任务的各项条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返回东风着陆场。
财联社10月21日电,我国科学家在对嫦娥六号2克月壤样品的科学分析中,识别出来自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而此前在月球样品中检测到的具有正氧同位素特征的水,很可能来自这类陨石的撞击贡献。该成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21日凌晨3时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财联社10月17日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对外发布,由该天文台主导建设的全球首台太阳磁场精确测量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望远镜)近日已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启用。该望远镜填补了国际中红外太阳磁场观测的空白。
财联社10月14日电,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当地时间10月13日获悉,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顺利在印度洋完成受控溅落,本次试飞圆满结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表示,本次任务并未计划回收飞船,但“星舰”仍平稳完成全部着陆机动步骤,表现超出预期。现场解说员在直播中称“任务完美收官”。这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二次实现“星舰”2型(Version 2)原型机完整着陆。今年早些时候,该系列机型曾三度在试飞中失利,直到8月才首次成功落地。
今天,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三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新型光学成像技术验证。
①该融资在2025年商业航天民营公司融资项目中金额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9月28日北京星河动力完成的24亿元D轮融资; ②截至2025年10月,国内民营火箭已明显分化为“液体”与“固体”两大阵营。
财联社10月12日电,国家天文台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FAST发现的脉冲星数量达到1152颗。这一数量,早已远超同一时期国际上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十四五”期间,FAST还取得了一批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让中国射电天文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财联社10月11日电,国新办今天(11日)下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由9颗风云卫星、842部天气雷达、9万余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组成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自主研发的北斗探空系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打破了GPS系统在气象探空领域的垄断。
财联社10月11日电,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1日10时2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将搭载的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第2次飞行。
财联社10月11日电,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0日发布消息称,俄新型“联盟-5”号火箭第一级地面点火测试成功。
财联社10月6日电,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10月6日联合发布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发现,月球背面月幔相比月球正面更“冷”,这一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人类对月球“二分性”现象的认识,为月球正面与月球背面的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科学依据,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征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该研究结果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完成,已刊发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官网。
财联社9月30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9月27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此前8月27日,工信部印发 《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9月8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民营火箭方面,我国的民营火箭公司已完成猎鹰1号形式的液体火箭首飞,下一阶段是研发出对标猎鹰9号的可回收中型运载火箭,并有望在2025年内实现首飞。
财联社9月27日电,北京时间2025年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7次飞行。
财联社9月19日电,俄罗斯“Bion-M”2号生物科学实验卫星返回舱当地时间9月19日在俄罗斯奥伦堡州成功着陆。据介绍,该卫星载有75只小鼠和约1500只果蝇,以及植物、真菌等样本,于8月20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在轨运行30天后携带活体生物返回地球。所载生物将被送往莫斯科进行后续研究。
财联社9月16日电,9月16日9时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5次飞行。
《科创板日报》10日讯,中科宇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9日宣布,在广州发布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据该公司介绍,这是我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可提供高可靠、低成本的太空旅游服务。同时,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还可用于解决微重力、空间辐射等空间环境科学问题。
①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允许其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 ②此举将促进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链商业化进程,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动服务更易触达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