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自主可控
关注
7496 人关注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抓紧突破网络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
  • 11-14 12:4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4日电,农业农村部11月13日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现场会。会议强调,增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责任感,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推进“十五五”期间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加快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大力推进种质资源改良计划;编制实施“十五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规划,培育生产急需突破性品种;加强阵型企业梯度培育,强化其创新主体地位;高标准建设国家种业基地,提升现代化水平;加强品种全链条监管,严格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强化农业生物安全科技安全措施,守牢种业安全底线。
    阅读 292.9w+
    47
  • 11-13 22: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农业农村部在湖南长沙召开全国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现场会。会议强调,增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责任感,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推进“十五五”期间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加快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大力推进种质资源改良计划;编制实施“十五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规划,培育生产急需突破性品种;加强阵型企业梯度培育,强化其创新主体地位;高标准建设国家种业基地,提升现代化水平;加强品种全链条监管,严格保护种业知识产权;强化农业生物安全科技安全措施,守牢种业安全底线。
    阅读 292.2w+
    107
  • 11-13 20:16 来自 财联社
    11月13日,中国算力平台(江苏)暨江苏省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上线仪式在南京举行。财联社记者获悉,这是全国首个省市一体化算力调度监测平台,由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数据局和省通信管理局指导,江苏省数据集团承建。该平台构建江苏“1+13”省市两级一体化运营体系,接入省内通算、智算、超算等异构、异属算力资源。同时,平台与长三角上海市、浙江省和安徽省算力调度平台融合互通,与国家算力调度监测平台融合互通,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调度体系。会议现场,省数据集团数科公司联合12家高校、企业、机构等进行了平台应用生态签约,助力打造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算力生态圈。(财联社记者 王俊仙)
    阅读 271.8w+
    7
  • 11-13 15:4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11月13日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表示,未来5年我国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信的智能化数字金融生态圈将基本形成。第一是构成软算力的本土化金融模型和应用软件,延伸到小型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全面采用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和生产运营系统。第二是构成硬算力的国家级、企业级算力中心、数据中心,核心硬件能够满足本土需求。第三是金融智能体和智能金融APP覆盖金融应用端和用户端,能够提供安全可靠的链接、专业合规的代理、准确及时的信息、温馨体贴的服务,形成全场景可信任的用户体验。
    阅读 289.6w+
    21
  • 11-13 15:3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3日电,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第二批12项重点项目组织验收,各项目均达成预定目标与要求。

    上述12个项目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攻坚与传统产业提质“双赛道”,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低空经济、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以及农产品、轨道交通等传统民生领域精准发力,通过突破一批关键检验检测技术瓶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例如,攻克工业母机可靠性测试技术,为高端装备制造突破“卡脖子”难题提供质量基准;构建集成电路在低轨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等航天领域应用场景下的可靠性检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加速航天与半导体产业融合;研发低空装备综合性能检测系统,推动低空经济向质量引领转型发展。此外,农药多残留检测、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部件检验检测体系以及车网互动、极端自然气候下高速列车性能验证测试平台的建立,为农产品安全、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电网智能化以及轨道交通产品提质升级筑牢质量根基。

    在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大背景下,攻克检验检测技术瓶颈成为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推动产业向高端跃升的关键。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破解“测不了、测不准、测不全”难题,以技术协同创新带动行业创新能力提升,为产业体系现代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质量保障。目前,两批共20项重点项目已全部通过验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

    相关产业领域专家和用户表示,项目成果不仅实现单领域技术突破,更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耦合,以检验检测为“质量标尺”,打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通道,树立了“检测赋能创新、质量驱动升级”的发展范式。
    阅读 272.4w+
    2
    32
  • 11-11 1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展望未来,机器人产业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将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是产业规模有望继续增长,随着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我国及全球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上升。二是产业继续向智能化与高端化升级,机器人产业将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继续深度融合。三是产业链协同效应有望不断增强,随着自主可控供应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未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阅读 272.6w+
    61
  • 11-05 15:23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11月5日电,11月5日,在深圳召开的第二十七届高交会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本届高交会预计展览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将设置国之重器、重大装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等22个专业展区,预计专业观众超过45万人次。深圳市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林表示,对于“十五五”聚焦的ICT和软件领域,以鸿蒙生态服务公司、光明实验室为代表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将重点展示鸿蒙操作系统、麒麟芯片等体系的最新成果,展示开源鸿蒙技术的创新场景及昇腾芯片、自主可控技术等产业生态成果。
    阅读 254.6w+
    2
    149
  • 11-04 08:3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4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总结电子行业2025年三季报业绩称,电子行业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5%,净利润同比增长46%。需求角度,三季度AI数据中心相关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手机出货量恢复同比增长、苹果新机需求强劲,汽车需求保持强劲,其他工业等toB下游需求持续复苏;国产替代角度,本土算力突围趋势明确、份额持续提升,下游先进存储和先进逻辑扩产预期增强,设备公司收入稳定增长、利润短期分化,存储、后道相关企业表现优异。综合来看表现相对亮眼的细分板块有:算力相关PCB、国产算力芯片龙头、存力/运力芯片龙头、果链龙头、设备龙头等。
    阅读 289.2w+
    1
    77
  • 10-31 10:2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31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到2027年底,数据赋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效处置一件事”覆盖城市运行重点事件,“高效办成一件事”覆盖高频民生事项,数字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在城市智慧高效治理、便捷普惠服务、城市数字更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50个以上全域数字化转型城市。超大特大城市率先建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落地一批先进可用、自主可控城市大模型。到2035年,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
    阅读 317.4w+
    1
    174
  • 10-30 11: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30日电,记者从中船集团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17.4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大型运输船,今天(30日)在上海交付,而明天还将有同一型号另一艘船交付用户。两天接连交付的这两艘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五代LNG大型运输船,不仅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总体技术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另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消息,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承接全球近七成的绿色船舶订单,并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阅读 228.4w+
    2
    78
  • 10-28 19: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8日电,2025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受国务院委托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潘功胜表示,下一步,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促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稳慎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全面提升人民币计价、支付、投融资、储备等国际货币功能。推进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好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和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工作。积极践行全球治理倡议,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持续推进自主可控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和发展。跟踪研判海外经济形势及政策对我影响,坚决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阅读 275.9w+
    92
  • 10-28 16:4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扩大单边开放领域和区域。加快推进区域和双边贸易投资协定进程,扩大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统筹布局建设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建设自主可控的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推进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改革,推动构建和维护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秩序。
    阅读 259.9w+
    3
    586
  • 10-28 16: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其中指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滚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增强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强化标准引领、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重点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阅读 255.7w+
    146
  • 10-22 16:0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2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2025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和已揭榜项目验收工作。2025年度项目申报任务目标:面向原材料、高端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需求,聚焦智能工厂建设堵点痛点,发掘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深耕细分行业、具有工业基因的专业化供应商,强化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串珠成链”集成创新,增强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深化国家、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应用,推动形成先进适用、自主可控、可复制推广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并应用验证。
    阅读 266.7w+
    1
    52
  • 10-22 07:00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0月22日电,伴随着存储芯片市场的涨价潮,A股存储芯片相关公司的盈利预期改善、股价一路高涨,存储芯片“超级周期”来临。业内人士认为,这轮“超级周期”由AI驱动,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需求高速增长,叠加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渗透率提升,共同推动本轮存储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容。展望后市,分析人士预计AI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涨价潮或延续至2026年。国内存储公司有望继续受益于“价格回升+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叠加消费电子需求提升,国内存储芯片公司开工情况稳中向好。
    阅读 273.9w+
    2
    251
  • 10-20 11:4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0日电,德福科技10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3um超薄载体铜箔、RTF1-3代铜箔、HVLP1-3代铜箔均已批量稳定供货,实现该产品国产替代。
    德福科技
    -3.35%
    阅读 286.6w+
    32
  • 10-15 18:23 来自 21财经
    财联社10月15日电,泌尿外科耗材集采再进一步,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输尿管支架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这意味着,覆盖重庆、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6省的泌尿外科耗材联盟集采已正式进入筹备阶段。输尿管支架作为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关键耗材,长期以来由波士顿科学、库克等进口品牌主导市场。根据国家药监局数据,目前获批的输尿管支架中,国产产品虽有114款,但在高端产品领域,特别是合金支架等长期留置型产品方面,进口品牌仍处于优势地位。此次集采的启动,正值我国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重庆牵头的26省联盟集采与第六批国采形成了政策合力,泌尿耗材市场或将迎来一轮新的结构调整与国产替代机会。
    阅读 273.2w+
    2
    37
  • 10-13 11: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据中源协和消息,近日,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申报的 “高质量细胞培养关键材料国产化研发与应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获得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该项目由重庆医科大学李华兵教授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南方医科大学、中源协和等9家单位申报,将有效推动细胞培养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从供应链源头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为细胞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稳定动能。
    中源协和
    +1.38%
    阅读 233.7w+
    2
  • 09-26 15:4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6日电,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建成一批“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志性创新工程,人工智能成为引领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全面推进。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形成较为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引领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迈上新台阶。
    阅读 335.8w+
    10
    912
  • 09-22 15:2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2日电,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阅读 283w+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