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险企跟踪
关注
9619 人关注
追踪保险企业最新动态,挖掘事件真相。
  • 04-26 17:5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6日电,中国人寿公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在2023年同期高基数基础上,该公司保险业务持续实现较快发展。2024年一季度,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人民币3376.38亿元,同比增长3.2%,成为增速最高的A股上市险企。其中,续期保费为人民币2251.94亿元,同比增长7.5%。新单保费为人民币1124.44亿元;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748.25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为人民币251.91亿元,同比增长25.4%。短期险保费为人民币348.04亿元。退保率为0.26%,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
    -0.49%
    阅读 362.6w+
    124
  • 04-25 06:49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4月25日电,市场利率下行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险资投资收益普遍承压。在这一背景下,险企积极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其权益投资动向备受市场关注。整体来看,当前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仍有提升空间,多家上市险企管理层公开表示,将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重点关注高股息类股票。
    阅读 322.3w+
    54
  • 04-25 05:52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25日电,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无人驾驶航空器保险市场的新机遇。近日,深圳发布全国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第三者责任保险示范性条款,被业内视为未来无人驾驶航空器“交强险”的雏形。记者自业内了解到,保险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正积极布局这一新兴市场,为无人机用户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而随着相关法规逐步完善、市场逐渐成熟,低空经济相关保险有望“起飞”。
    阅读 336.5w+
    1
    79
  • 04-22 04:40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22日电,“一年没出险,保费反倒贵了。”今年以来新能源车主频频反映的这一矛盾,有望得到化解。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监管部门关于新能源车的改革举措已在路上。金融监管总局近日下发《关于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就扩大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险的自主定价权、丰富新能源车险产品等在业内征求意见。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正式落地后,将缓解新能源车险投保贵、个别车主投保难等社会关切问题。
    阅读 335.5w+
    1
    81
  • 04-22 03:29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22日电,今年初,国务院国资委表态“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后,市值管理成为各方关注的热词。在A股5家上市险企中,就有两家中央企业、两家国有企业。业内认为,他们将面临市值管理考核。在五大上市险企近期举办的业绩发布会上,“市值管理”也成为管理层热议的高频词。尽管近期保险板块有所反弹,但与上市险企整体价值相比,5家上市险企估值被严重低估。多位上市险企高管公开表示,对于保险股估值修复有信心,面对考核压力,将采取优化分红政策等措施加强市值管理。
    阅读 346.7w+
    63
  • 04-18 02:4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8日电,截至4月17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一季度保费悉数出炉。据统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这5家险企共揽保费10664.23亿元,同比增长0.96%。分业务来看,财险保费增速优于人身险保费,5家险企旗下的5家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同比下降0.8%,3家财险公司合计保费同比增长4.4%,整体看,财险保费增速优于人身险保费增速。
    阅读 340.4w+
    65
  • 04-15 06:15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4月15日电,面对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大考”,调整经济假设成为上市险企普遍的选择。2023年,A股5大上市险企集体下调寿险经济假设,投资收益率假设均下调到4.5%,风险贴现率假设下调到8%至9.5%区间,而上一次的普遍调整则是在7年前。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市险企适应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审慎调整经济假设,并不影响险企经营的基本面,反而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指标可信度会随着假设调整提升。未来,“利差损”依旧是困扰险企长期健康发展的行业共性问题,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力强的险企更具长期优势。
    阅读 357.4w+
    147
  • 04-12 05:48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4月12日电,据A股上市险企年报,2023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的保险代理人合计约142.4万人,同比下降13.6%。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截至去年年底,全行业保险代理人约281万人,同比下降约17%,较顶峰时期(2019年)减少了约631万人,降幅达七成左右。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代理人持续减少,有多方面原因。同时,对于险企而言,个险渠道依然举足轻重,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促进代理人提升质效,一定程度上对冲了人数下滑的影响。不过,当前保险代理人下滑或仍未见底,渠道改革之路依然漫长。保险代理人持续滑落的几年,也正是我国寿险业转型发展的几年。在此过程中,险企普遍采取系列举措,提质增效,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保险代理人数量下滑的影响。
    阅读 349.8w+
    1
    358
  • 04-11 04:24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4月11日电,今年险企密集发债、增资。4月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的批复》,同意人保财险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人民币120亿元。从公开数据看,这是今年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获监管批复同意的第一例。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家险企获批增资,增资额超过77亿元。年内合计“补血”197亿元。受访专家表示,受偿二代二期工程、去年资本市场波动、行业深度调整与转型等因素影响,2024年保险业资本补充需求仍将维持高位。
    阅读 344.2w+
    54
  • 03-29 06:41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3月29日电,截至3月28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报全部亮相,当年投资表现随之出炉。截至2023年末,五大险企总资产规模超22万亿元。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多家险企投资收益承压。上市险企预计,今年投资环境较去年将有明显改善,将继续加大长久期资产配置,重点关注低波动、有绝对收益回报资产,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把握权益投资机会。
    阅读 389.3w+
    1
    67
  • 03-29 06:14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3月29日电,A股5大险企2023年“成绩单”出炉,共揽净利润超1600亿元,同比下降超两成。总体来看,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均实现大幅增长,为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而财险公司盈利能力依然保持稳定。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上市险企业绩承压明显,主要是被投资拖累。但长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有较强韧性,随着资本市场企稳回升,叠加居民对收益有比较优势的储蓄型保险产品关注度依旧较高,上市险企资产端和负债端有望共振上升。
    阅读 418.5w+
    71
  • 03-26 06:41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3月26日电,近日,从业内获悉,监管部门对部分人身险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调降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水平、分红险的实际分红水平。大部分中小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3.3%,大型险企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不超过3.1%。分红险的实际分红水平对照万能险结算利率来实行。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旨在降低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缓解行业所面临的利差损风险。据了解,相关部门已通过多种措施如调降传统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推行“报行合一”等,从多方面降低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
    阅读 373w+
    9
    2930
  • 03-20 04:22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3月20日电,“19中国人寿”3月22日将迎来赎回权行权日,这也是今年迎来赎回权行权日的首只保险公司次级债。据统计,今年共有7家保险公司发行的9只次级债将陆续迎来赎回权行权日,合计规模超560亿元。其中,主体评级为最高等级“AAA”的险企发行的次级债合计规模达515亿元。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对投资者而言,大型险企不赎回次级债的概率很小,个别中小险企因偿付能力压力较大等原因,可能存在不赎回的风险。从行业层面来看,中小险企不赎回资本补充债的风险可控,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忧。
    阅读 365.3w+
    57
  • 03-05 05:59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3月5日电,两家头部险企联手设立私募证券基金,且总规模高达500亿元,鸿鹄私募持续“吸睛”,其决策模式、投资策略、运营方式受到业内外高度关注。分析人士认为,这既是险资践行长期投资理念的一次大胆尝试,也担负着长期资金积极入市,真正成为资本市场“压舱石”的使命。人保资本股权投资原总裁、凯利资本总裁张令佳分析称,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鸿鹄私募的使命,鸿鹄私募很可能已经开始入市,最保守估计也已经处在“箭在弦上”的状态。
    阅读 323.6w+
    128
  • 02-06 03:18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2月6日电,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向各人身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2023年度人身保险产品情况的通报》显示,9家险企因持续丰富保险产品供给被“表扬”,15家险企因保险产品设计不符合“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产品管理不到位、精算假设不审慎等问题被点名“批评”。《通报》还就人身保险公司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提出四项要求,包括落实产品管理主体责任、提升精算管理水平、规范产品开发设计行为、抓好通报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专家认为,《通报》明确保险公司管理、人身保险产品设计、未来的工作要求等标准,对险企经营有指导作用,有助于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阅读 362w+
    2
    190
  • 02-03 02:50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2月3日电,随着保险公司去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出炉,备受保险公司和广大投保人关注的险企2023年业绩也陆续出炉。已有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披露最新偿付能力报告。其中,有25家人身险公司2023年实现盈利,合计184.76亿元;35家人身险公司出现亏损,合计327.13亿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人身险公司整体净利润下降,核心原因是投资端承压。因此,人身险公司短期内需降本增效,优化投资策略,以应对市场波动的挑战;长期来看,要转变经营策略,采取更高效的经营模式以穿越周期,通过可持续发展实现业绩持续增长。
    阅读 394.6w+
    66
  • 01-18 03:58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1月18日电,继2023年险企下调人身险预定利率后,部分险企近期纷纷下调万能险结算利率。这一举动背后,是保险业正积极应对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挑战。降低负债端保险产品成本是险企缓解资产负债匹配压力的一大举措,而要不断提升资产端投资能力,获取长期稳健收益亦是关键。记者从业内获悉,为满足负债端长久期风险收益需求,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长周期考核机制被险企寄予厚望,目前有部分险企正积极筹备。在业内人士看来,建设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关键或在于绩效考核。其中,对资金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可以关注投资收益与既定投资基准的比较,以及其投资风格是否漂移,尤其要基于投资指引确定的考核期限进行考核。
    阅读 386.8w+
    273
  • 01-05 06:46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月5日电,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如何落实好这一要求成为保险业热议话题,头部保险机构的做法将对行业起到示范作用。在金融监管总局1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信保、中再集团五家中央金融机构携旗下子公司,从服务我国现代化体系建设、服务企业“走出去”、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等方面,给出了来自中央保险企业的方案。
    阅读 443.2w+
    155
  • 01-03 03:18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1月3日电,2023年保险公司资本补充规模出现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保险公司通过“发债+增资”方式合计补充资本1422.6亿元,较2022年(453.84亿元)增长213%。受访专家称,2023年,保险公司“补血”规模大幅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市场竞争加剧、偿付能力充足率承压、投资收益波动性增大、金融监管趋严、业务端增长面临压力等因素。展望2024年,受偿二代二期规则切换延迟期导致的资本缺口等因素影响,险企资本补充规模的增长趋势或将加强。
    阅读 354w+
    43
  • 12-29 06:33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12月29日电,2023年,财产险行业稳步增长。其中,受益于新车销量增长及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新能源车险保费快速增长推动车险保费稳增。面对广阔的新能源车险市场,新能源车企纷纷“涉险”。展望2024年,业内人士认为,汽车保有量近年来维持稳健增长态势,车险保费增速有较好的增长基础,车险费用管控有望助力综合成本率优化。头部险企凭借规模优势实现更为稳健的发展,预计行业马太效应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市场化定价能力和精细化运营成竞争获胜关键。
    阅读 415.4w+
    1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