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年报
关注
1.4W 人关注
根据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必须提交股东的公司年度财务报表。
  • 06-23 09:4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23日电,因牵扯进恒大财务造假一案,普华永道正迅速被合作的上市公司“抛弃”。6月21日晚,A股公司宁波银行、上海电气均公告表示取消聘用普华永道中天。据统计,截至6月22日,已有近3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解聘普华永道中天,其中不乏“千万级”、“亿元级”大单,合计丢单金额超4亿元。普华永道中天2023年在A股年报审计客户数共107家,境内审计费用超8亿元。从审计费上看,普华永道中天在A股年审市场丢失过半份额。
    阅读 425.6w+
    106
  • 06-19 06:37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9日电,半年报披露尚未启幕,已有300余家上市公司提前宣布2024年中期分红计划,A股市场正在掀起一股中期分红“小高潮”。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发布2024年中期分红预案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92家;另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还有226家表示将对2024年中期分红作出安排,两者合计家数达318家。而2019年至2023年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分别为128家、174家、186家、138家、194家。值得一提的是,在拟实施中期分红的上市公司中,涌现出超百家央地国企身影,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密集官宣中期分红计划,以实际行动增强投资者回报。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在监管层出台的多项分红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分红更加积极主动。以目前情况看,中期分红的公司家数和总金额很可能会创下历史新高。
    阅读 327.6w+
    56
  • 06-18 06:40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8日电,伴随年报问询函密集发布,监管方面对个别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全面“体检”的同时,也让一些行业的共性问题或短板暴露出来。就医药行业来看,目前已有近30家上市药企收到年报问询函,其中销售费用合理性、研发投入进展、持续经营能力稳定性等成为医药行业公司被重点问询的问题。见微知著,透过年报“问诊”药企,既可以看到传统药企与创新药企所面临的不同挑战与困境,又能够整体把控及防范行业风险,还可以对个别医药公司所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剖析,给更多同行业公司以警示。
    阅读 378.9w+
    1
    59
  • 06-17 08: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7日电,深交所向双乐股份下发年报问询函,要求结合市场空间、竞争格局、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情况、毛利率、同行业可比公司发展情况等,说明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并说明 2023年酞菁颜料收入增速显著高于其他产品的原因及合理性。
    双乐股份
    -0.36%
    阅读 338.3w+
    2
    3
  • 06-17 06:58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17日电,北交所6月11日-14日密集向7家公司发出年报问询函。今年以来,北交所已对36家上市公司的2023年年报开展问询。2023年,北交所针对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的问询数量为18家。北交所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专项行动,加强监管问询,强化年报监管、现场检查力度,大力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阅读 308.6w+
    1
    20
  • 06-06 07:01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6月6日电,近期,随着指数震荡调整,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基本面重回视野,不少投资者重新将目光聚焦到业绩上来,寻找那些有望在半年报乃至年报中表现良好的企业。国海证券表示,随着高频数据的持续验证,市场或回归基本面交易,关注周期风格中景气度较高行业,以及成长板块中部分行业的超跌反弹。
    阅读 344.6w+
    38
  • 06-05 06:47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5日电,年报披露季虽已落幕,但监管部门依然在紧锣密鼓地为上市公司“体检”。记者统计发现,截至6月4日发稿前,沪深两大交易所年内发布的年报问询函近300份,其中业绩持续下滑和大股东股权质押成为两大关注重点。面对交易所的问询,不少公司的股价也随即下滑。
    阅读 338.9w+
    6
    103
  • 06-05 03:52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6月5日电,据Wind数据,截至6月4日,今年以来A股已有99家上市公司因财务指标未达标或公司内部控制、持续经营存在问题,被实施风险警示,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多数公司是在2023年年报发布后被实施风险警示,自4月29日以来,有83家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或退市风险警示。有专家认为,严格的退市制度下,后期A股市场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市场有进有出,才能够有效清除市场中的“害群之马”,并为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阅读 347.7w+
    1
    125
  • 06-03 11:1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3日电,深交所6月3日对朗源股份发年报问询函,要求结合控股子公司广东优世联合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虚假交易具体情况、发现路径等说明优世联合在连续四年造假的情况下,公司是否触及深交所关于风险警示、退市相关规定。说明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说明货币资金增幅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
    朗源股份
    -5.53%
    阅读 329.5w+
    17
    149
  • 06-01 03: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日电,根据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官网数据统计整理,截至5月31日,今年以来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合计对上市公司实施各类型监管555次。其中,对比一季度情况,二季度以来,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严监严管”信号愈加明确,月均实施126次,明显高于一季度月均水平(101次/月);从监管内容来看,除了对信披、减持等问题依旧保持高度警惕外,受2023年年报密集发布影响,二季度以来较多涉及上市公司年报质量问题。
    阅读 401.2w+
    52
  • 05-28 06: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8日电,经济日报文章指出,从投资周期来看,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人身险公司,久期通常可达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决定了考量这些资金的收益水平需要放到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从投资品种和市场环境来看,保险资金的主要投资品种仍然是债券。从主要上市保险公司2023年的年报可以看出,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是险资债券配置的压舱石。此外,保险资金近年来的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交易所资产证券化(ABS)等业务中均有保险资金的身影。这些新兴投资业务的布局,一方面为保险资金增厚投资收益提供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投资收益波动。公众需要对这样的变化保持一定的心理预期与宽容度。从长远来看,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将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各类资产投资,助力盘活存量资产,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基于这样的战略目标,方能在市场波动中穿越周期,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
    阅读 368.7w+
    183
  • 05-25 06:25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5月25日电,截至5月24日,沪深北交易所年内已发布256份年报问询函,其中,5月份以来的问询函数量超过212份。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表示,上市公司年报问询函密集发布,是监管部门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公司信息,帮助投资者识别潜在风险较高的公司,避免损失。同时,通过严格监管,敦促上市公司合规、合法经营,促进资本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阅读 433.8w+
    48
  • 05-23 07:3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3日电,Wind统计显示,截至5月22日,5月份已有57家上市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含*ST或ST)。观察发现,这57家企业大多涉及非标年报、财务造假、重大诉讼等,其中有28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占比较大。例如,由无风险警示转变为*ST的公司——*ST龙宇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ST超华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和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ST龙宇
    +0.48%
    *ST超华
    -5.13%
    阅读 356.8w+
    78
  • 05-17 06:35 来自 中国证券报
    财联社5月17日电,监管机构对于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问询严格且细致。目前,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收到年报问询函。且从当前的披露节奏看,2023年上市公司年报相关的问询函数量还将继续增多。从目前问询函提出的相关问题来看,与往年相比,除了对涉及业绩真实性等为主的财务健康度的关注更加细致外,监管机构今年对于上市公司年报问询的落脚点有所细化:一是对于非标财报审计意见所涉及的重点事项加大关注力度,特别是对审计意见是否合理重点核查;二是公司治理瑕疵对日常经营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三是部分上市公司分红情况,包括异常比例分红、不分红等细节问题被重点提及。在市场人士看来,资本市场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 426.9w+
    48
  • 05-16 17:59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荣盛发展收年报问询函,被要求说明偿债能力,4月刚发生过违约
    阅读 81w+
    14
  • 05-11 06:20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5月11日电,上市公司2023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已落下帷幕。业内人士认为,新“国九条”发布后的首个年报季,沪市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和独立董事等市场“啄木鸟”的责任被进一步压实,市场明显展露新气象。一方面,审计机构有效发挥外部监督作用,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另一方面,以独立董事为代表的内部监督履职尽责现象明显增多。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内外部监督同向发力,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将日趋完善,从而助力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
    阅读 403.1w+
    33
  • 05-09 00:56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5月9日电,截至5月8日,在我国35家保险资管公司中,除华夏久盈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暂未披露2023年年报之外,已有34家保险资管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 2023年,上述34家公司中,有32家盈利,合计净利润为155.99亿元,盈利的公司占比超过九成;2家亏损,合计亏损5600万元。受访专家认为,保险资管公司2023年经营业绩整体企稳并实现小幅增长,依靠资金实力雄厚的股东资源,稳健的投资风格以及相对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在大资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未来,保险资管机构要发挥长期资产配置优势,并积极完善自身的投资能力,运用科技手段和智能工具降本增效。
    阅读 365w+
    90
  • 05-08 23: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8日电,国投电力董事长郭绪元在5月8日举行的2023年报沪市主板清洁低碳集体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公司目前的水电装机已达到“十四五”末的规划目标。到“十四五”末,公司新能源装机预计将达到1700万千瓦,占比达30%,超过公司火电装机规模。国投电力目前新能源在建项目共24个,装机容量400万-500万千瓦,新能源施工准备阶段的项目共22个,装机容量约300万千瓦。水电装机增长点主要在雅砻江流域,“十四五”后半期将重点推进孟底沟水电站和卡拉水电站建设。
    国投电力
    -1.96%
    阅读 406.1w+
    1
  • 05-08 05:03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5月8日电,截至5月7日,今年以来A股已有24家公司锁定退市,其中9家公司已经退市。从退市类型来看,10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2家因重大违法被强制退市,12家已经或提前锁定面值退市。随着年报收官,更多的绩差公司因触及退市指标而陆续“披星戴帽”,拉响风险警报。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委员付立春表示,绩差、问题公司快速出清,反映出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优胜劣汰效应不断凸显。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新“国九条”的落实和推进,未来将有更多企业以多元化形式退市,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正在形成。
    阅读 353.4w+
    128
  • 05-08 03:27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5月8日电,截至5月6日,A股共有5353家上市公司已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其中有207家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占比约为3.87%。向前回溯看2022年的情况,共有195家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2023年数量略微上升。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表示,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上市公司的关键少数和审计机构责任被进一步压实,预计未来“非标”审计意见的数量或进一步增多。随着退市机制进一步完善,交易所新增内控“非标”审计意见退市情形,投资者对“非标”类公司的退市风险要提高警惕。
    阅读 341.4w+
    1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