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基金发行动态
关注
9441 人关注
关注最近基金发行情况,提供详细认购解读分析。
  • 06-27 07:13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27日电,2024年公募基金行业“中考”在即,上半年新基金募集发行情况即将出炉。经梳理发现,以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以来截至6月26日,109家公募机构新设立605只基金产品,募集规模合计达6333.61亿元。整体看,年内新基金发行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总募集规模较去年同期呈现明显回升态势。二是投资者对新基金认购反应“冷暖不均”,对债券型新基金更加“偏爱”。三是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上持续突破,尤其指数型基金为新基金发行市场助力良多。
    阅读 348.9w+
    42
  • 06-22 08:33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22日电,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回暖。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1日,年内全市场新成立基金595只,发行规模合计631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54%和24%。与此同时,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发行也在回暖。近日,年内发行规模最大的新发主动权益基金诞生——兴证全球基金旗下的兴证全球红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于6月18日正式生效,募集期间合计募集金额达13.98亿元。记者从公募基金人士处获悉,今年基金公司在主动权益基金的发行布局上较为谨慎,锚定红利类资产、科技类资产的新基金较多,募集成绩也较好。
    阅读 433.3w+
    10
    74
  • 06-18 05:29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8日电,市场的波动令绩优基金受到更多资金的关注。进入6月,多只绩优混合型基金集中发布限购公告,对大额资金的申购设置了门槛。总体来看,机构资金对于后市相对乐观,基金仓位持续居高且自购行动也在持续。排排网财富研究员卜益力认为,近期部分绩优混合型产品开启限购,可能是因为规模增长过快,或当前管理规模较大,从而主动采取的限购措施。短期来看,基金产品若规模增长过快,可能会摊薄收益,且管理规模较大会增加产品的调仓难度,提升交易过程中的冲击成本。限购有利于基金经理在相对“得心应手”的状态下管理产品。
    阅读 329.3w+
    1
    33
  • 06-18 01:53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18日电,债券型基金持续受到市场关注。近期,多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仅6月份以来,就有18只债基宣布提前结募。同时,今年以来爆款债基频现,多只债基发行总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谈及债券型基金受到投资者欢迎的原因,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债券型基金收益相对稳定,很多投资者追求稳定回报,比较喜欢配置债券型基金。”在摩根士丹利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唐海亮看来,今年以来债市整体走牛。不过,短期看,债市博弈较强,债券收益率或在低位震荡。
    阅读 334.8w+
    41
  • 06-17 05:48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17日电,债券型基金持续受到市场关注。近期,多只债券型基金发布提前结束募集公告,仅6月份以来,就有18只债基(仅统计初始基金,下同)宣布提前结募。同时,今年以来爆款债基频现,多只债基发行总规模均在70亿元以上。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年内发布公告称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达114只,提前时间长短不一。今年以来发行的债券型基金中也出现了“日光基”。例如,永赢安怡30天持有期债券、中欧稳悦120天滚动持有债券等基金均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募集。除了“日光基”,还有部分债券型基金仅在一周之内(2天至5天不等)便完成了募集。
    阅读 332.1w+
    31
  • 06-17 04:00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7日电,资金端积极信号频现。一方面,6月以来新发基金规模已超过930亿元,加上即将成立的新基金,6月新发基金规模铁定超千亿元,这也是新发基金规模连续四个月突破千亿元。另一方面,5月23日以来,ETF资金流向发生变化,超300亿元资金借道股票型ETF入市。
    阅读 315.4w+
    43
  • 06-07 04:25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7日电,在近期的市场震荡中,资金在逢低入场。近期,多只次新基金建仓节奏较快,且部分产品成立后不久就结束封闭期。业内人士认为,次新基金一般有3个月的建仓期,可以较好地把握入场时点,这类资金的快速入市也带来了更多的积极因素。
    阅读 396.4w+
    30
  • 06-06 06:23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6日电,红利投资热仍在持续升温,今年以来堪称最“卷”的红利赛道,还在源源不断迎来新玩家。基金公司纷纷较劲,聚焦新品发行,频频打出“同类规模第一”“累计成交额排名第一”“分红规模第一”等旗号。继上周一批央企港股通红利ETF获批后,近日,又有各种各样的红利基金批量上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报的新基金名字里带“红利”的就有42只;存量产品中,逾100只是以A股为投资标的的偏股型“红利”及“股息”基金。面对有限的市场资源,红利投资的竞争好戏连连。
    阅读 334.6w+
    1
    43
  • 05-27 07:2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27日电,截至2024年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增加超3万亿元,较2023年年末增长11.52%。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新基金发行表现也持续向好。今年3月和4月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连续突破千亿份,债券型基金发行份额最高。
    阅读 351.6w+
    1
    65
  • 05-20 06:29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5月20日电,今年以来,A股市场风格轮换,赚钱效应持续显现。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在全市场逾万只公募基金中,有8824只产品在年内取得浮盈,占全市场74.24%。这其中,152只产品浮盈超20%、6只浮盈超30%,最高浮盈接近41%。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当前正处发行阶段的新基金有87只,预计合计募集资金近2500亿元;其中,有20只产品处于顶格募集状态,募集目标为80亿元。
    阅读 374.3w+
    52
  • 05-19 13:59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周晓雅
    太朴生命科学投资创始合伙人李文健:以基本面评价搭建医药行业指数 投研赋能产业发展
    阅读 115.2w+
    11
  • 05-08 03:42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5月8日电,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和4月份公募基金发行份额均超1000亿份;其中,3月份发行份额更是超过1500亿份。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市场风格轮换,新基金发行呈现出回暖之势。整体来看,机构在布局方面有一定侧重,主要在于细分领域,以期更好助力投资者把握机会。进入5月份,新基金发行势头依旧火热。数据显示,5月份将有57只新基金完成募集,虽然产品数量较前一个月有所下降,但从已披露的募集目标份额来看,仍呈现走高之势。其中,有13只新基金募集目标为80亿份;57只新发基金有望完成超1500亿份募集,或将创年内新高。
    阅读 319w+
    1
    45
  • 05-03 08:44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5月3日电,Wind统计显示,以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4月份共有120只基金成立,基金发行份额1410.89亿份,平均发行份额11.76亿份。相较于3月份,4月份基金发行总份额减少近6%,但是平均发行份额较3月份的11亿元有所增长。不难发现,今年以来新基金平均发行份额已连续多月出现回升。分类型来看,4月新成立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挑大梁,发行份额1179.16亿份,占比83.58%。权益类新基金发行数量有所降低,其中混合型基金占比由6.25%降低至5.53%,股票型基金占比则由16.37%降低至8.59%。
    阅读 430.6w+
    52
  • 05-02 19:07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5月2日电,新基金发行市场保持上个月的热度,以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4月份共有120只基金成立,基金发行份额1410.89亿份,平均发行份额11.76亿份。相较于3月份,4月份基金发行总份额减少近6%,但是平均发行份额较3月份的11亿元有所增长。债券型基金爆款频现,6只基金触及80亿元的募集规模上限。进入5月,多家公募机构表示,后续A股指数或将保持窄幅震荡,需把握结构性机会。细分领域来看,受到新“国九条”提振,红利策略及扩散行情或值得继续关注。
    阅读 471.7w+
    31
  • 04-25 05:47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4月25日电,银行系公募再添“新军”。近日,苏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取得中国证监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开展公募基金业务。这意味着,又一家由银行控股的基金公司加入公募行业。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往往具有较好的母公司资源支持,但同时也会遇到一些发展瓶颈。近年来,相关公司的发展差距也不断加大。新公司若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后来居上,还需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阅读 313.5w+
    43
  • 04-25 05:16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4月25日电,去年四季度以来,由于市场震荡下行,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在市场低点逆市布局,发行新基金,多只次新基金年内已获得了超10%的收益率。一季报显示:白冰洋、何以广、杨金金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都在一季度大举建仓,截至4月23日,多只次新基金都在今年获得了超10%的收益率,而这些业绩较好的次新基金多重仓了AI(人工智能)或者资源股。部分基金经理也在季报中阐述了自己快速建仓的原因,表示对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的中长期看好。
    阅读 297.8w+
    51
  • 04-19 19: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9日电,据市场消息,高瓴旗下HHLR管理有限公司已募集完成一支规模约60亿的二级市场投资基金,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比例,继续投资于A股市场。作为高瓴旗下独立的美元二级市场投资管理平台,HHLR于2007年在新加坡注册成立,2012年经证监会批准取得QFII资格。
    阅读 387.3w+
    66
  • 04-11 23:27 来自 中国基金报
    财联社4月11日电,从业内获悉,迷你基金近期迎来新的要求:基金公司可自主承担迷你基金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费、审计费等各类固定费用;若基金公司不承担迷你基金相关费用,则需要在今年6月底前给出解决方案,在今年年底改变产品迷你状态或清盘。同时,严禁借助“帮忙资金”等形式规避支付迷你基金固定费用等违规情形。
    阅读 354.9w+
    89
  • 03-21 05:37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3月21日电,今年以来,多只年内成立的次新基金,在市场遭遇调整时逆势建仓,很快就获得一二十个点的收益。在业内人士看来,次新基金快速建仓,反映出机构对后市的乐观态度,也表明机构逆周期布局,更有可能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从市场表现看,2月6日以来,截至3月19日,上证指数涨幅超13%。随着市场逐步回暖,多只次新基金收获颇丰。以东兴数字经济混合发起A为例,该基金成立于1月16日,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截至3月19日,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已达到20.24%。
    阅读 356.3w+
    33
  • 03-20 01:46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3月20日电,近期,频频有公募基金发生人事变动,尤以增聘基金经理居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截至3月19日,已有308只产品基金经理变更。其中大成基金、天弘基金等8家基金公司明确发布增聘基金经理公告,涉及50只产品(A/C份额分开统计,下同),包括14只权益产品,还有部分固收类产品增聘了基金经理助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增聘基金经理的原因包括分担工作压力、引入新投资理念和策略、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储备等。新基金经理可能带来新投资思路和方法,但也可能导致策略改变,影响稳定性,且适应期可能影响业绩。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作为市场中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权益类基金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同时对优秀且专业的基金经理需求也随之增加,增聘基金经理或会成为常态。
    阅读 365.7w+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