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分红送转
关注
1.7W 人关注
分红派息是指上市公司向其股东派发红利和股息的过程式,也是股东实现自己权益的过程。分红派息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
  • 03-29 12: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9日电,在中信金融资产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公司管理层表示,回顾近三年市场表现,公司股价已进入稳步上升通道。展望未来,相信公司长期价值中枢能够持续提升。下一步,公司也将认真研究分红可行性和实施路径,以及资本补充的合适方式,为股东提供更稳定的投资回报。(财联社记者 高萍)
    阅读 311.6w+
    40
  • 03-28 06: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8日电,据统计,截至3月27日19时,已有425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年报现金分红预案,拟派发现金总额达5174.61亿元。12家公司跻身“百亿分红俱乐部”,其中以“中字头”居多。业内人士认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以稳健的经营著称,在现金分红规模、股利支付率及分红持续性等方面,均显著领先于其他类型企业,是资本市场的分红“主力军”。
    阅读 236.5w+
    1
    56
  • 03-27 11:3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7日电,在今日的招商银行业绩发布会上,招商银行董事长缪建民提到市值管理时表示,当前招商银行分红比例是合适的数值,保持稳定分红比例对投资者价值创造更有利,投资者可以对招行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稳定、充分、全面的了解。缪建民还表示“市值管理只是讲故事,是做不好的”。(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
    阅读 276w+
    1
    3
  • 03-26 03:0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6日电,近日,随着A股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披露数量的快速增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方案日益受到市场关注,一些“豪横”的分红方案一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已有266家公司拟推出年度现金分红方案,按对应的股本计算,分红总金额已超过2000亿元。
    阅读 272.6w+
    47
  • 03-25 15: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5日电,壳牌计划将股东分红率提升至运营现金流的40%-50%。
    阅读 251w+
    15
  • 03-24 04:2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24日电,2025年以来,REITs市场表现强劲,63只已上市REITs中62只年内实现正收益,平均涨幅超过10%。REITs普遍分红意愿较强,21只最新股息率超5%。支持REITs扩容政策陆续发布,机构看好长期投资带来的收益。
    阅读 282.8w+
    79
  • 03-21 05:42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3月21日电,随着2024年年报陆续披露,上市公司的年报分红方案纷纷亮相。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晚,已有202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年报,其中168家公司计划派发年度现金红利,占比超80%。据统计,这168家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1747.18亿元,显著高于2023年度分红水平。整体来看,目前已公布2024年年报分红方案的168家公司,呈现分红金额高、比例高、频次高的“三高”特征。
    阅读 272.5w+
    1
    81
  • 03-20 06:47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3月20日电,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记者发稿时,A股已有逾120家上市公司在披露2024年年报的同时,披露了2024年度现金分红方案,以最新收盘价计算分红股息率,有13家公司在3%以上,最高的超过6%。从投资角度出发,尽管今年以来红利资产行情较去年明显降温,但盈利能力稳定且估值偏低的特征,反而使得红利资产具备较强的安全边际。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大逻辑不变而股价调整后,正是重新布局红利板块的时机。
    阅读 267.2w+
    4
    68
  • 03-16 22:44 来自 财联社记者 王晨
    阅读 52.5w+
    29
  • 03-13 06:07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3月13日电,截至3月12日,基金公司今年以来派发的“红包”金额已超400亿元。记者注意到,2025年开年不久,便有基金公司发放大额分红。其中,基金产品分红总金额最高的达到26.8亿元,分红比例最高有20%。此外,分红的基金当中,债券型基金占比达78%,而权益类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分红规模也不容小觑。业内人士认为,分红不仅有助于投资者锁定收益,还能显著提升投资者的投资体验。在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持续改善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强调“分红”属性,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吸引力。
    阅读 247.7w+
    2
    61
  • 03-06 15: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3月6日电,证监会主席吴清3月6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市场的分红回购已远超IPO、再融资和减持的总规模,沪深300股息率达到3.4%,投资和融资更加协调的市场生态正加快形成。
    阅读 251.4w+
    65
  • 03-04 15:20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3月4日电,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理事长沙雁3月4日在人大广东团驻地对记者表示,“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效果很好,鼓励所有上市公司都参与到专项行动中。目前已有400多家公司报送了相关计划,占创业板指数的80%,主板指数的50%。同时,去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分红金额上升了38%,相关公司的收入和业绩利润也非常好,这是提升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市值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的重要举措。
    阅读 258.9w+
    69
  • 02-28 20: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2月28日电,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2025年以来公募基金合计分红921次,分红金额达359.72亿元。去年同期,公募基金合计分红529次,分红金额为176.66亿元。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次数和分红金额分别同比增长74.10%和103.62%。
    阅读 315.9w+
    30
  • 01-23 10: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3日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月23日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证监会主席吴清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央行党委委员邹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集体出席。新闻发布会核心要点如下:
    ①吴清表示,将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
    ②吴清表示,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
    ③吴清表示,引导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春节前两月有约310家上市公司实施“春节分红”3400多亿元。
    ④吴清表示,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评价当中的权重,引导基金公司将每年利润的一定比例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
    ⑤吴清表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⑥廖岷表示,将修订全国社保基金境内投资有关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力度和灵活度。正在研究全国社保基金的长周期考核体系,细化完善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要求。
    ⑦廖岷表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的考核制度进行修订,如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调整至不低于60%,增加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⑧邹澜表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开展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亿元,今年1月份操作的550亿元,行业机构已经可以随时用于融资增持股票。
    ⑨邹澜表示,适时推动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工具扩面增量,相关机构可根据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中长期资金增加投资。
    ⑩肖远企表示,第二批通过募集保险资金试点发起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现在拟定为1000亿元,我们准备在今后几天,就是在春节前,先批500亿,马上到位,投资股市。后续还将根据保险公司的意愿和需要来逐步扩大参与试点保险公司的数量和基金规模。
    阅读 273.2w+
    4
    1256
  • 01-23 09:3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3日电,证监会主席吴清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岁末年初,我们坚决落实新“国九条”关于一年多次分红、春节前分红的部署要求,今年多次分红的企业已经有不少,春节前分红的企业也有很多,引导推动有条件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过年发红包。去年有分红条件的上市公司有九成都已经分红。今年春节前的2个月,也就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预计会有超过310家公司实施春节前分红,分红金额大概会在3400多亿元,家数、金额分别是去年同期的9倍、7.6倍。
    阅读 270.2w+
    1
    437
  • 01-22 16:1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2日电,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阅读 269w+
    4
    3187
  • 01-16 07:4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6日电,截至1月15日,已有116家上市公司宣布将在1月份落地分红计划,估算以上公司分红总金额达到2447亿元。作为对比,2024年整个1月份落地分红金额仅有17亿元。可预见的是,这份来自上市公司的节前红包的金额还将进一步膨胀。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截至1月14日,计划实施春节前特别分红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共310家,拟分红金额达3431.9亿元,这意味着2025年沪深两市春节前特别分红,将创下历史新高。
    阅读 258.3w+
    43
  • 01-15 20:3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5日电,春节前分红已成新潮流,上市公司积极踊跃以丰厚分红回馈投资者。记者获悉,约156家沪市公司分红3000亿元,占同期全市场分红的近9成。截至2025年1月15日。沪市2024年中期分红已超5800亿元,创下历年新高。(财联社记者 闫军)
    阅读 238.7w+
    32
  • 01-15 16: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5日电,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指出,推动上市公司规范发展提升投资价值。切实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强化审计委员会反舞弊职责,加强财会监督,有效发挥国有资本出资人作用,督促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规范信息披露,提升规范运作水平。支持上市公司建立提升投资价值的长效机制,将市值管理纳入国企业绩考核体系,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注销,鼓励公司控股股东、高级管理人员等增持股票,督促制定积极、稳定的分红政策,加大分红力度,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支持优质上市公司做大做优做强。常态化开展上市公司走访,建立上市公司问题困难跟踪解决机制。支持优质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进行并购重组。鼓励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支持上市公司承担全省科技项目,支持上市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紧密合作,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平台建设。

    推动解决上市公司突出问题。加强退市风险会商研判,对存在退市风险隐患的公司,按照“能救早救”的原则,推动及时化解风险。持续跟踪研判上市公司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止演变恶化为退市风险。
    阅读 252.8w+
    37
  • 01-10 06:38 来自 中国证券报
    财联社1月10日电,保险公司以分红险替代部分传统险开始动真格了。2025年保险“开门红”期间,在传统险之外,“+分红”模式的分红险明显增多。业内人士表示,“转型分红险的口号已经喊了两三年,眼看着利率持续走低,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不得不加快。”这是一场由投资形势倒逼的产品结构调整。记者从多个保险销售渠道了解到,卖不动、不好卖几乎成了共性问题,分红浮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分红实现率走低、分红不及预期投诉多等,成为横亘在销售方和消费者之间的一座座大山。分红险重回市场主流的空间已经打开,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仍需弥合,分红险真正“红”起来仍有待时日。
    阅读 297.5w+
    3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