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4日电,世运电路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小鹏人形机器人电路板主要供应商之一,秉承客户同根技术同源长期合作关系。人形机器人作为AI+新的终端应用,与新能源汽车共享多项核心技术架构,包括高算力中央域控制、三电系统、智能感知等,目前公司已在机器人领域构建了针对性的技术储备,包括灵巧手、关节驱动控制板和视觉感知模块电路板等核心产品的研发能力,相关产线也已具备适配机器人产品的柔性生产条件,能够满足下游客户从样品验证到批量交付的全流程需求。
财联社11月14日电,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储能电池订单较为饱满,目前处于满产状态。公司为创新赋能,率先量产600Ah+电芯,利用全场景解决方案驱动储能价值跃升。根据鑫椤咨询数据,2025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
财联社11月13日电,有投资者问航宇科技(688239),请问公司有给朱雀3提供产品吗?航宇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朱雀3火箭发动机涡轮泵、火箭箭体等部位,提供核心高温合金及钛合金部件,包括涡轮盘、壳体等产品。
财联社11月13日电,比亚迪在互动平台表示,针对智能机器人领域,公司积极关注,凭借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领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场景应用经验,积极布局未来产业;亦通过与业内头部企业达成股权和业务等多维度合作实现资源协同,从而赋能业务提质增效,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与新动能。此外,比亚迪电子业务已开始大规模应用AMR智能物流机器人,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强化制造端竞争力。
财联社11月13日电,德龙激光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存储芯片隐形切割设备已取得头部客户订单,其他厂家也在同步推进,头部客户的成功应用经验预计有利于后续推广,目前该设备业务占比较小。
《科创板日报》12日讯,芯联集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8寸SiC MOSFET产线已经实现量产,目前产能已达到2000片/月。随着客户的不断导入与验证通过,8寸SiC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扩充产能。
财联社11月12日电,有研硅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启动8英寸硅片再扩产项目,计划投资11,922万元,新增产能5万片/月,预计于2026年12月建成。刻蚀设备用硅材料部件类产品,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国内市场推广和客户验证,部分产品已通过国内龙头设备厂认证。多晶产品作为公司近年研发的新产品,已顺利通过国内外客户的认证,并将于今年四季度实现批量供货。区熔单晶2025年前三季度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其中8英寸区熔产品贡献了主要增量。在国产替代方面,区熔产品从设备到原材料各环节已全部实现国产化。
财联社11月11日电,悦安新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3D打印材料在生物医疗领域已实现量产,良率达标且通过下游验证,已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核电领域目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财联社11月10日电,针对投资者关于“有消息显示吉林化纤部分产品进入了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2025年订单预期达500吨,消息属实吗?”的提问,吉林化纤11月10日在互动平台回应:“公司碳纤维产品主要运用于风电领域,其它领域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公司不掌握您所述500吨订单的信息。”
财联社11月7日电,紫光国微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面向特种行业应用的HBM产品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由于特种行业对产品可靠性、适配性要求非常高,新产品从研发到用户导入的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具体进展需结合客户需求与验证节奏逐步推进。不过,该领域一旦完成导入,客户粘性通常较高,长期来看具备业务价值。
财联社11月7日电,航天宏图在互动平台表示,当前在轨共计12颗卫星。
财联社11月7日电,东方生物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海南自贸区设有海南万子健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该子公司拟以生物制品的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国外技术成果引入、转化和转让为主,目前海南项目的主体建设工程已完工。
财联社11月6日电,海目星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是业内首家同时进行“锂金属负极+氧化物电解质”与“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布局的企业。目前公司已成功打通锂金属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并已经获得2GWh固态电池价值4亿元量产设备订单,这也是行业内首个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设备的可量产商用订单。此外,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路线方面,公司实现了从全固态电极制备(涵盖混料及干法、湿法极片复合设备)、全固态电解质膜制备及转印复合设备,到裸电芯组装(包括新一代固态叠片机、胶框印刷设备)及高压化成分容等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的覆盖,并在核心环节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已向多家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提供硫化物固态电池中试线设备,目前相关设备已得到客户的高度认可并在陆续出货中。
财联社11月6日电,威胜信息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以“物联网+芯片+人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AI+技术研发目前已布局源网荷储预测、智能拓扑识别、配电网接地故障AI研判、AI视觉监测等技术,聚焦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均已应用在电网端侧领域。
财联社11月6日电,珠海冠宇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有“大圆柱”电池的技术储备,同时,公司半固态电池已量产,全固态电池正在有序开发中,后续根据市场需求会积极进行相应技术路径的探索。公司目前量产的钢壳电池为电芯产品,由其他厂家封装。公司也已具备完整且成熟的封装能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消费类电芯PACK自供比例已达44.43%。
财联社11月5日电,中天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战略性布局新型储能产品,已构建半固态-准固态-全固态电池的阶梯式技术布局,完成200Ah/232Ah半固态电池研发且已具备量产条件,循环寿命预计突破5000周,安全性能优异。公司围绕低成本全固态储能电池开发目标,进行高安全、长寿命、大容量全固态电池开发。近期公司成功获批江苏省科技重大专项《全固态低成本锂离子储能电池研发》,推动固态储能电池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同期开发基于全固态电池的7MWh液冷储能系统,构建固态电池全链条技术体系,并建立示范应用,推动全固态储能电池产业化落地。
财联社11月4日电,西安奕材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已量产用于2YY层WAND Flash存储芯片、先进际代DRAI存储芯片,更先进制程WAND Flash存储芯片、更先进际代DRAM存储芯片的12英寸硅片均已经在主流客户验证。
财联社11月3日电,路维光电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已实现 180nm 制程节点半导体掩膜版量产,150nm/130nm 已通过客户验证并小批量量产。公司投资建设的路芯半导体项目定位130-28nm掩膜版制作,制程节点布局居于国内厂商前列,目前90nm 及以上半导体掩膜版已向客户陆续送样并获部分客户验证通过,2025 年下半年启动 40nm 半导体掩膜版试生产工作,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财联社11月3日电,航宇科技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作为关键部件供应商,深度参与了国内首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项目。该钍堆装备堆内、堆外的高温合金环锻件由公司研制生产。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成功攻克了产品难变形、易开裂、规格多、工艺复杂等难点,其中,堆容器UNS N10003合金筒体等锻件制造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认可嘉奖。
财联社11月3日电,有投资者问,最近几个月,上游多晶硅厂家严重炒作价格,公司能否考虑下自建或收购多晶硅生产线,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阿特斯在互动平台表示,当前多晶硅环节产能供给过剩,公司暂无自建或收购多晶硅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