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日电,东京大学研究团队制作了用于检测功率半导体电压的传感器电路,并开发出了根据检测值自动调整电流的技术。通过这种方法,使功率半导体在切换时的功率损耗最多降低了30%。
《科创板日报》25日讯,谷歌公司获得了一项智能眼镜相关的专利,通过电容传感器和集成电路,实时监测眼镜框架相对于用户头部的姿态变化,并调整视线跟踪算法,以确保视线跟踪的准确性。该专利涵盖了一种计算机实现的方法,包括启动头戴式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的操作。通过设置在眼镜框架中的多个电容传感器,检测眼镜框架相对于用户头部的姿态。这些传感器由集成电路驱动,通过多个通道接收数据。
财联社3月20日电,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日前制定了《珠海市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出,支持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面向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灵巧手、高精度传感器、柔性关节、球形电机等领域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组织开展“揭榜挂帅”任务,按不超过项目设备和软件投入的50%,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助。支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开展联合攻关。鼓励建设机器人数据训练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发中心、RISC-V开源生态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按创新载体的设备和软件投入不超30%的比例,给予一次性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对获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称号的,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的配套资金支持。
《科创板日报》18日讯,国芯科技宣布与深圳美电科技有限公司展开了深度合作。双方以国芯科技首颗端侧AI芯片CCR4001S为核心,携手推出AI传感器模组。据悉,这款模组已成功实现应用。
财联社3月13日电,目前,翔宇医疗已成立Sun-BCI Lab脑机接口实验室,并打造四大类产品体系,涵盖了脑电采集装置(Sun Link)、脑控产品(Sun Brain)、生活场景类产品(Sun Live)、自研算法(Sun Dip)。
《科创板日报》10日讯,Omdia的最新预测显示,全球智能电网市场即将步入黄金发展期,未来几年将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至2030年期间,配电网侧相关产品和服务将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智能电表、物联网智能传感器、先进计量基础设施 (AMI) 以及能源管理系统 (EMS) 平台产品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8.6%。
《科创板日报》5日讯,多模态触觉感知公司千觉机器人自主研发的触觉感知解决方案落地应用于具身智能头部企业智元机器人——千觉首创推出的全球首个触觉仿真工具Xense_Sim以及多模态高精度触觉传感器G1-WS,助力智元机器人完备数据采集模态,为人形机器人在精密装配、工业智造及智能服务等复杂场景中落地应用构建数据基础。
财联社3月3日电,《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其中提到,重点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AI芯片、仿生灵巧手、基座及垂直领域大模型、本体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项目经理人制、业主制等方式分阶段、分批次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在开展核心零部件攻关方面。攻关高能量密度的微小电机及驱动技术,研制高精密微型一体化关节模组。攻关六维力、电子皮肤、多维触觉感知技术,研制高精度视、触、力等多模态传感器。研制高性能、高集成度的类脑视觉传感器。研制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电池。 在研制高性能仿生多指灵巧手方面。突破仿生精细化结构、轻量化高强度材料与类肌肉驱动技术,研制具备高载荷、高灵活性、精细操作能力的仿生多指灵巧手。研究灵巧手多自由度运动、多指协同、指关节动态柔顺等控制算法,攻关手-眼-脑协同的灵巧操作技术。
财联社3月3日电,《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印发。其中提到,提升人工智能终端基础软硬件水平。鼓励企业优化操作系统功能架构。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终端芯片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端侧整体计算效率。鼓励发展下一代显示等技术,提升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形态和内容交互体验。支持开展多模态智能传感器创新研究,丰富人工智能终端的多模态感知和交互能力,拓展人工智能终端的能力边界。
《科创板日报》18日讯,加州理工学院官网近日消息称,该校研究人员利用“纳米墨水”打印技术,可批量生产持久耐用的纳米颗粒阵列,作为可穿戴汗液传感器。
财联社2月12日电,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2025年新春第一会今天成功举行。在会议现场,规模20亿元的江苏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暂定名)成功签约。该基金将结合无锡产业优势,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投资。重点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飞机配套产业链,涵盖整机制造、飞行控制、复合材料、传感器、电池系统、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卫星整星等领域,以及产业链上设计、制造、装备、材料、系统集成等新质生产力产业。
财联社1月21日电,从南方电网公司获悉,由其牵头研发的全球首套±800kV特高压直流量子电流传感器近日顺利通过新产品技术鉴定。由院士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产品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我国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财联社12月26日电,中泰证券研报认为,AI智能眼镜具备信息获取和交互的便捷性,相比于手机、电脑等传统电子终端,AI智能眼镜能够解放用户双手,提供更具沉浸式的交互体验,是未来发展AI应用的高潜力载体。2018—2021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24—2028年将随消费者应用场景增多而进一步加速增长。AI智能眼镜赛道目前的发展阶段,可以对标2014年的智能手表,后续放量可期。上游产业链主要为AI智能眼镜硬件结构供应商,如光学模组、显示模组,音频模组,传感器模组、交互模组、电源、结构件等。中游产业链则包括ODM/OEM厂商、软件/系统厂商以及AI大模型厂商。下游产业链在于AI智能眼镜的销售以及售后。
《科创板日报》18日讯,英飞凌宣布与亿纬锂能签署合作备忘录(MoU)。双方将共同为汽车市场提供综合的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根据合作备忘录,英飞凌将提供整套芯片解决方案,包括微控制单元(MCU)、电池均衡和监测IC、电源管理IC、驱动、MOSFET、CAN和传感器产品。
《科创板日报》7日讯,近日,格科微董秘郭修贇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单芯片3200万像素、5000万像素产品已在多家品牌客户实现量产。汽车市场方面,适用汽车前装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品预计年底前实现客户端送测,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则预计2026年应用于手机。(记者 邱思雨)
财联社12月1日电,以“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2024传感器大会12月1日在河南郑州举行。在项目签约环节,42个项目落户郑州,总金额达284亿元,包括产业基金投资、产业合作、机器人研发合作等项目。此次大会现场发布的《2024年传感器十大园区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929.7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传感器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提升,2023年达3644.7亿元。
财联社11月29日电,从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2024世界传感器大会将于12月1日~2日在郑州举办。据了解,本次大会以“感知世界 智创未来”为主题,由“一会两赛一峰会”组成,其中“一会”包含2024世界传感器大会及7场分会场活动;“两赛”由2024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首届“商都杯”传感器创业项目路演大赛组成;“一峰会”是指第二届国际传感器企业家峰会。
财联社11月7日电,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光能利用率创造世界最高记录,11月7日团队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期刊。该工作开辟了片上光学研究新领域,为下一代智能传感器发展提供了新方法,推动集成电路、电子信息、计算机、物理、材料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助力我国智能装备变轨超越和自立自强。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对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经济配置、功能优化运行、逻辑有效衔接,实现储能系统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水平。聚焦系统结构设计、精细化电池管理、大功率高效变流器开发、高效热管理和能量管理、辅助设备集成、高性能预制舱等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供给能力。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集群协同控制、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等技术创新。
财联社11月5日电,国泰君安研报表示,持续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投资机会。中国具备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基础,未来有望充分享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带来的产业红利。组装一个人形机器人整机目前在国内已经不是件难事,全球已经有140家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中国有70家,超过了一半。壁垒是人形机器人可以真的落地到场景里变成生产力,不仅涉及到AI、硬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还涉及到人才、产业链的重构。看好灵巧手,丝杠,减速器,视觉/力觉/触觉传感器等环节,优先关注特斯拉供应链潜在供应商,其次关注国内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