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保险业动态
关注
4.0W 人关注
保险行业最新动态及监管政策跟踪,上市险企经营情况一览。
保险概念
+0.82%
龙头股
浙江东方
+3.08%
中国平安
+2.06%
  • 2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人身险第四套生命表落地: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 如何影响产品价格和公司利润?
    阅读 8w+
    107
  • 4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9日电,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0月29日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三季度例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市场利率走势和行业发展情况,部分专家就新会计准则下寿险公司经营指标评价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交流发言。保险业专家认为,人身险行业积极应对挑战,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初见成效,“报行合一”深入开展,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成绩显著,经营服务质效稳步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保险业专家就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表了意见,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0%。
    阅读 66.3w+
    5
    235
  • 5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9日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以下简称第四套生命表)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自2026年1月1日起实施。第四套生命表包括以下四类表: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单一生命体表。保险公司在厘定产品费率时,应当结合第四套生命表和自身经验数据,根据产品的责任特征,按照审慎性原则确定死亡发生率。保险公司应当加强自身经验数据的积累、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产品科学定价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保险公司按照精算规定评估法定责任准备金最低标准时,死亡发生率应当采用第四套生命表。保险公司应当审慎判断产品主要责任,选择适用的发生率表类别,具体如下:

    (一)两全保险、年金保险以生存保障责任为主的,应当采用养老类业务表,其他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

    (二)健康保险、定期寿险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

    (三)终身寿险以死亡保障责任为主的,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其他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

    (四)其他类型产品,应当根据责任特征,选择适用的发生率表。
    阅读 76.5w+
    551
  • 昨天 11:13 来自 上海证券报
    财联社10月28日电,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10月28日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中欧保险创新论坛上表示,保险业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跨周期险资支持。科创往往遵循技术生命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双重演化路径,而险资具有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特点,与科创对穿越周期的需求天然匹配,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为科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提供融资支持。

    他表示,目前,我国险资平均负债久期和科技企业平均研发周期均在10至15年之间,相互比较契合,险资直接投资科技类企业已达数千亿元。“近期,金融监管总局正联合科技部等起草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有关文件,助力科技强国建设。”他透露。
    阅读 268.3w+
    97
  • 10-27 16: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7日电,香港保监局网站显示,京东旗下公司Jingda HK Trading Co., Limited(已更名为“京东保险顾问(香港)有限公司”)获批保险经纪牌照,业务范围包括一般及长期业务(包括相连长期保险)。
    阅读 245.7w+
    1
    57
  • 10-25 08:03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10月25日电,新能源车险市场规模继续壮大。记者从业内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简称“保费”)已经超千亿元,达1087.9亿元,同比增长36.6%。对比来看,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增速仍远高于车险整体保费3.21%的同比增速。业内人士认为,在车险增量市场中新能源车险是绝对主力,其在存量车险市场中的占比也将持续提升。随着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逐步放开,未来新能源车险的价格与风险将更加匹配,越来越多的险企将进军新能源车险市场,做大规模、降本增效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方向。
    阅读 346w+
    6
    61
  • 10-24 18:25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萍
    互联网巨头竞逐香港保险市场:京东旗下公司获批保险经纪牌照 合规与人才壁垒仍是关键挑战
    阅读 94.7w+
    5
    57
  • 10-24 15:01 来自 财联社 王蔚
    保险ABS成险资配置“香饽饽”,三季度规模近千亿,7月单月登记超400亿
    阅读 82.4w+
    27
  • 10-24 12:2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4日电,财联社记者近日从保险业内独家获悉,在拿到筹建批文一年后,我国第91家财险公司——北京法巴天星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25年10月29日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迎来揭牌。核心高管成员方面,该公司拟任董事长黄𨭎葹由外方股东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委派,拟任总经理则由中方股东派出的高管朱仁栋担任,以上任职资格尚待监管部门核准。(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阅读 348.8w+
    3
    331
  • 10-24 11:32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独家丨筹备期满,法巴天星保险揭牌在即:小米旗下公司持股 外方股东委派董事长
    阅读 94.6w+
    6
    425
  • 10-23 06:54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10月23日电,日前,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财险等险企发布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将实现同比大幅增长。记者发现,前三季度股票市场表现较好,推动上市险企投资收益高速增长,成为险企利润增长的重要原因。此外,相关上市险企负债端新业务价值(NBV)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未来景气度有望延续。
    阅读 252.3w+
    1
    81
  • 10-20 12: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0日电,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286.6亿人民币增至约326.4亿人民币,同时多位高管发生变更。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法定代表人为韩广岳,经营范围包括人身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等,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北京中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阅读 278.4w+
    20
  • 10-16 12:42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专访长城人寿首席投资官刘文鹏:权益资产重估正当时,看好科技成长、低波红利等赛道投资机会
    阅读 100.8w+
    140
  • 10-15 17:3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5日电,中国太保10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问题时表示,公司坚持根据保险负债特性开展资产配置管理,基于对宏观环境长期趋势的展望,进行大类资产配置,在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要求下,合理适时增加权益资产配置,增厚投资收益。
    中国太保
    +0.80%
    阅读 248.1w+
    52
  • 10-15 07:5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5日电,中信建投指出,10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非车险业务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按照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非车险领域经营不规范、非理性竞争等问题,重点在优化考核机制、规范产品开发使用、规范保费收入管理、强化市场行为监管、推动改进非车险承保理赔服务、发挥行业组织支撑服务作用六个方面强化要求,能够有效促进非车险业务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提供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险保障。“报行合一”在非车险领域的实施有望推动非车险业务费用率优化、承保盈利水平有望改善。头部财险公司凭借其在品牌、风控、规模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而有望相对受益,看好头部险企市场份额提升。
    阅读 272.2w+
    41
  • 10-14 10:03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萍
    保险公司加速重构产品库:预定利率下调分红险获代理人、银行热推 新出产品占比提升
    阅读 120.2w+
    8
    123
  • 10-14 09:3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4日电,保险股早盘走强,新华保险拉升涨近7%,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纷纷冲高。消息面上,新华保险发布前三季业绩预增公告,预计实现净利润为299.86亿元~341.2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5.00%~65.00%。
    中国人寿
    +0.27%
    中国人保
    +0.46%
    阅读 271.8w+
    7
    84
  • 10-13 07: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已有269款万能险产品披露了9月份结算利率,其中最高为3.50%,最低为0.36%。结算利率的平均值为2.68%,同比下降约18个基点,中位数为2.60%。269款万能险产品中,184款产品的结算利率低于3%,占比为68.4%。受访专家表示,万能险结算利率持续下降,主要受投资端承压、险企降低负债成本、监管防范利差损风险等因素影响。
    阅读 246.1w+
    63
  • 10-13 07:3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近期,多家财产险公司创新推出“轻量化”的重疾险,低价、短期是其典型特征,而保额却可高达百万元,这打破了人们对重疾险价格高、保障期限长的传统印象。业内人士认为,“轻量化”重疾险的出现是险企进行产品创新的方向之一,此举将进一步丰富健康险的产品类型,并将对健康险产品格局产生一定影响,但经营此类新型业务也对险企的风控工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 267.9w+
    28
  • 10-11 18: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1日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因未按照规定运用保险公司资金,对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罚款300万元,并对4名相关责任人警告并罚款共计23万元。(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阅读 295.5w+
    1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