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船舶
关注
1.4W 人关注
船舶,各种船只的总称。船舶是能航行或停泊于水域进行运输或作业的交通工具,按不同的使用要求而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装备和结构型式。
  • 昨天 23:17 来自 新华社
    财联社8月26日电,记者8月26日从中交天津航道局获悉,该公司旗下由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3.5万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下水。同期下水的还有同等舱容、归属中交广州航道局的“浚广”轮。此次两艘耙吸挖泥船同时取得突破,标志着我国在大型疏浚装备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
    阅读 205w+
    87
  • 昨天 13:31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8月26日电,经过3年多研制,今天,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两艘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分别是“通浚”轮和“浚广”轮。两艘挖泥船设计长度均约198米,型宽38.5米,型深18米,最大挖深120米,最大舱容达35000立方米,相当于一次装满18个标准游泳池的总容量,可在90分钟内将泥舱全部填满,泥舱容量亚洲第一,装载效率世界领先。
    阅读 254.3w+
    32
  • 08-25 21: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5日电,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日前派出暗访组分赴山西、湖南、云南、青海4个省份,继续对内河客渡运开展暗访,共涉及船舶、码头、企业等在内的69个点位,重点对智能监控系统安装与使用、救生设备状况、船舶配员以及其他影响内河客渡船航行安全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存在明显短板,船舶达不到适航要求等问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将此次暗访情况书面通报4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求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做好问题整改,举一反三,对内河客渡运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深入排查治理,进一步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阅读 257.1w+
    1
    42
  • 08-25 10:5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5日电,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受台风“剑鱼”影响,今天(25日),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海浪黄色警报和风暴潮蓝色警报。预计8月25日上午到夜间,北部湾将出现4到6米的巨浪到狂浪区,海南东部、南部、西部、广西近岸海域将出现2到3.4米的中浪到大浪。风暴潮方面,海南岛西部和北部沿海将出现30到50厘米的风暴增水,广西和雷州半岛西岸沿海将出现40到90厘米的风暴增水。请在上述海域作业的船只注意安全,沿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防浪避浪措施。
    阅读 277.2w+
    1
    9
  • 08-21 10:3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21日电,据江苏省统计局21日发布数据显示,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2%,保持了稳健的增长势头。7月当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2%,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数字核心产品制造业分别增长8.1%、11.6%、8.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3.9%、10.3%、18.6%,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阅读 288w+
    21
  • 08-20 18:17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8月20日电,我国内河首艘纯电动清漂转运船——“三峡护坝1号”今天(8月20日)在湖北省秭归县成功试航并交付,进一步推动三峡库区船舶电动化、绿色化转型。“三峡护坝1号”船总长82米、型宽13.76米、设计最大吃水3.25米,采用双机双桨的推进方式,续航里程可达150公里,每年可替代燃油253.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2.4吨。配载两个箱式电源,单个电源大小外观如同集装箱,是船舶的动力来源,也供船上生活用电。交付投运后,“三峡护坝1号”可充分发挥其主甲板搭载的先进打捞与抓吊设备效能,对三峡库区水面及大坝前拦蓄网区域漂浮物进行精准定位、高效打捞、集中清理和及时转运,有效保障枢纽工程安全度汛。同时,在非汛期无清漂任务时,可用于长江沿线散货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具备丰富运营场景及功能。
    阅读 291w+
    34
  • 08-19 10: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19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三部门19日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加快机器人应用。支持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面向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对健康存在危害的工作场景部署应用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物料搬运等环节开展规模化应用。推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制定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推动产品“持证上岗”。
    阅读 245.5w+
    2
    249
  • 08-19 10:4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19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三部门19日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船舶海工、航空航天、先进材料、钢铁、时尚消费品、医药制造等行业,推动企业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细分领域行业模型,发展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提升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协同效率,加快在工业场景中落地应用。
    阅读 257.5w+
    50
  • 08-18 13:3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18日电,《河北省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公平竞争审查征求意见。其中提到,拟完善北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时空大数据中心京津冀枢纽,提供区域北斗时空数据服务,构建京津冀时空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提升基础设施整体利用效率,打造示范性时空信息服务网络。搭建北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北斗车联网平台,统一商用车数据接口,支持车载一键救援服务,接入“两客一危一重”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内河船舶等。在灾害频发区域和重点行业部署多制式应急通信终端设备,实现大众应急通信能力覆盖,构建北斗与多技术融合的全省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北斗产品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北斗终端、应用软件等产品测试服务。
    阅读 274w+
    44
  • 08-15 17:3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15日电,第八届国际潜水救捞与海洋工程装备展览会将在厦门举办。届时,将有千余种国内外先进装备技术集中亮相。据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丽萍介绍,本届展会以“聚焦海洋经济新动能,推动潜水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览面积预计为1.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超过200家。除保留潜水救捞与海工通用装备技术、水下智能装备与技术、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市政工程潜水、旅游潜水、船舶设备及配套、船舶防污染等传统展区外,本届展会还将新增国之重器重大技术装备展区、专精特新科技展区、厦门海洋高端装备技术展区等特色展区。
    阅读 323w+
    1
    68
  • 08-15 07: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15日电,华泰证券指出,由于焊工工作强度高、环境差,行业面临招工难的窘境。免示教机器人通过视觉系统与焊接软件实现工件与焊缝定位,自主规划焊接路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钢结构角焊缝工件,未来将加速突破厚板多层多道焊等技术难点。而在整体技术难度更高的船舶领域,免示教机器人正初步切入小组立结构件,并探索具身智能路线以攻克中/大组立场景。我们认为随着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免示教焊接有望加速渗透,产业链相关公司将充分受益,建议关注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布局具身智能路线的厂商。
    阅读 334.7w+
    4
    62
  • 08-13 18:5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13日电,由4艘纯电动港作拖轮组成的“绿色舰队”8月13日在中船天津码头鸣笛启航。 据了解,这4艘拖轮组成了目前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纯电动拖轮船队,将主要用于在天津港水域协助各类船舶进出港和靠离码头作业。 相较于传统燃油拖轮,电动拖轮能够实现零废气排放、低噪音运行。此外,这批电动拖轮具有5400匹马力的动力、先进电机与智能控制系统,有利于在提升作业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运营与维护成本。
    阅读 280.1w+
    44
  • 08-10 07:5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10日电,土耳其海岸安全总局网站8月9日发布消息说,因土耳其西北部恰纳卡莱省的野火得到完全控制,一度关闭的国际航运要道达达尼尔海峡9日凌晨开始恢复运行。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组成土耳其海峡,这一海峡是连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共有近4.6万艘船只通过达达尼尔海峡。
    阅读 290.1w+
    1
    56
  • 08-09 21:59 来自 财联社记者 胡皓琼
    旺季未旺!集运美线量价皆跌 业内预计8月运价仍走低
    阅读 90.3w+
    18
  • 08-09 21:23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8月9日电,从三峡集团获悉,随着货船“盛航618”顺利通过,向家坝升船机累计货物通过量突破1000万吨。向家坝升船机是向家坝水电站枢纽工程重要的通航设施,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和云南省水富市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出口处。自2018年5月投运以来,保持高效运转,其最大提升高度114.2米,相当于40层楼的高度,一次提升重量约8150吨。截至目前,已累计运行超过23900厢次,通过船舶超过23000艘次,货物通过量超过1000万吨,相当于50万辆次20吨卡车运量。
    阅读 356.4w+
    72
  • 08-09 21:13 来自 新华社
    财联社8月9日电,从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获悉,摩拉港集装箱码头扩建项目正稳步有序开展,预计将在2027年底前按期竣工。摩拉港是文莱唯一国际航运深水港,目前由中国与文莱合资企业管理运营。据介绍,摩拉港集装箱码头扩建项目于2024年8月启动,未来将具备为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提供停靠和作业服务能力。
    阅读 294.7w+
    57
  • 08-09 10:39 来自 21财经
    财联社8月9日电,海洋经济正被推向史无前例的高度,成为下一个战略风口。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会议指出,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8月8日,珠海市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暨“海上新基建”部署推进会。会上正式发布一批“海上新基建”项目,共108个项目,总投资1100.1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65个,总投资292.1亿元,意向项目33个,总投资808.0亿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向记者分析,珠海此举发出强有力的市场信号,强化“向海发展”导向,旨在吸引社会及全球资本,弥补此前海洋经济的弱势。
    阅读 321.4w+
    156
  • 08-09 09: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9日电,继7月31日中建投融资租赁公司在前海新设2个船舶融资租赁SPV(特殊目的公司)后,8月8日,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前海新设4个船舶融资租赁SPV。至此,前海自2022年启动船舶租赁业务,已累计落地48个船舶租赁项目,资产总计达168亿元,资产价值跃居全国第三。
    阅读 305.7w+
    33
  • 08-08 11:58 来自 上观新闻
    财联社8月8日电,今天上午,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意大利Grimaldi公司建造的首艘9000车位汽车运输船“GRANDE TIANJIN”号命名交付。至此,外高桥造船自2003年交付首制船15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11”以来,累计完工交付600艘(座)船舶及海工平台共计1亿202万载重吨,以年均27艘/463.7万载重吨的交付效率持续刷新中国造船业纪录。
    阅读 334.1w+
    1
    46
  • 08-08 11:3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8月8日电,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消息,今年1-7月,长江干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预计23.4亿吨,同比增长4.8%,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活力强劲。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长江航运运输生产稳中有进。三峡枢纽货物通过量9858.4万吨,同比增长15.3%;长江引航中心引领船舶3.5万艘次,同比增长2.4%;游轮客运量514.4万人次,同比增长5.3%。
    阅读 325.5w+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