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瑞为技术是一家提供视觉智能技术和产品的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于2012年,产品应用于民航、商业空间及货运物流等场景。 ②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836.3万元、2.42亿元、3.95亿元,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科创板日报》16日讯,近日,柔性触觉电子皮肤研发商杭州慧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常春藤资本为本轮投资方。慧感智能成立于2025年,专注于柔性触觉电子皮肤的研发与应用转化,具备从感知材料设计、传感器阵列架构到算法平台协同开发的全链路能力,服务于先进制造领域。公司此前曾获星源材质战略投资。
《科创板日报》16日讯,近日,专注于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的生物医药公司拓新天成完成4000万美元B轮融资,本轮由国投招商领投,荷塘创投、兴业国信资管及福州创投跟投。拓新天成成立于2017年,聚焦实体瘤免疫疗法开发,其核心产品TX-103为已进入注册临床并开展国际临床试验的B7-H3 CAR-T细胞治疗产品,主要针对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等实体瘤,持续推动免疫细胞治疗领域发展。
《科创板日报》16日讯,近日,人体软组织力学成像技术研发商曦健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本草资本、明恒产投。曦健科技立足于清华大学生物材料和软材料力学实验室十余年的研究基础,致力于推进人体生物力学成像技术的产业化,聚焦运动康复、皮肤医美、重大疾病诊疗等健康领域蓝海刚需市场,打造全球领先的人体软组织力学成像平台并构建干预生态体系。此前,公司已完成Pre-A+轮、Pre-A轮及天使轮融资,分别获亦庄控股、瑞华控股、亦庄投资基金、源慧资本及水木创投投资。根据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以2025年7月为预测基准时间,后续2年的融资预测概率为73.79%。
财联社7月16日电,记者从接近MiniMax(上海稀宇科技)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MiniMax即将完成近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新融资,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将超过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8亿元)。该知情人士同时透露,MiniMax正寻求A股上市。
《科创板日报》16日讯,天眼查App显示,7月14日,重庆国高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晨晨,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软件销售、先进电力电子装置销售、互联网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云计算设备销售等,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财联社7月16日电,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就《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渝链智擎”行动计划(2025—2027)》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加快培育优质主体。建立“市、区、整车企业”三方联合服务机制,遴选建立重点零部件企业培育清单,在市场拓展、技术研发、企业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鼓励智能座舱、电驱、热管理、电转向、电制动、增程器等领域头部企业加快投资并购和兼并重组,拓展产业链条、丰富产品种类、加速技术融合,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优质中小企业聚焦自身优势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品牌建设,不断提升细分市场竞争力,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2027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争取培育形成400家专精特新企业、80家“小巨人”企业。
财联社7月16日电,知情人士表示,埃隆·马斯克旗下火箭和卫星制造商SpaceX正计划进行一轮内部股份出售,对该公司的估值达到约4000亿美元。这笔交易标志着SpaceX的估值迅速攀升,将巩固其作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私营初创企业的地位。知情人士称,此次股份出售的价格为每股212美元,远高于去年12月交易中设定的每股185美元,当时对SpaceX的估值为3500亿美元。由于相关事项不公开,知情人士不愿具名。
《科创板日报》16日讯,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宣布完成首轮募集,规模26.17亿元,LP包括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上海未来产业基金、上海科创基金、宁波开投、台州科创、西科控股等19家。据悉,该基金存续期8年,计划今年底基金将完成募集关闭,重点投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的硬科技项目。
①麦济生物提交港股上市招股书,计划融资用于MG-K10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并推动该药剂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临床试验。 ②公司2023年至2025年Q1的研发相关费用分别为1.66亿元、1.5亿元及0.24亿元,净亏损有所收窄。
《科创板日报》15日讯,近日,专注光谱成像技术的高科技企业高谱成像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海通创新、弓叶科技。高谱成像成立于2019年,致力于提供光谱视觉综合解决方案,自主研发涵盖紫外至近红外谱段的高光谱相机及相关成像系统,广泛应用于教育科研、智慧农业、生态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
《科创板日报》15日讯,近日,新材料研发企业荣烯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由紫金港资本、浙江高质量产业引导基金共同投资。公司成立于2021年,由中国航发旗下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孵化,专注于新材料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主要产品包括可控3D微纳造型集流体、石墨烯复合可控微纳造型集流体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领域。
财联社7月15日电,伯特利(603596.SH)公告称,公司拟与金鼎私募共同投资设立共青城伯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额为1.98亿元,持股比例为99%。该合伙企业主要用于投资中国境内外包括但不限于人形机器人、汽车智能化等领域的高成长性未上市企业股权。伯特利表示,本次投资有利于提升公司资金使用效率,拓展业务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与长期盈利能力。但同时也提示了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变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风险,以及私募基金备案手续办理的不确定性。
《科创板日报》15日讯,《科创板日报》获悉,智元机器人近日获得了正大机器人的战略投资,正大机器人将助力智元机器人在生命科技、新零售,新消费,康养服务等垂直领域进行全场景业务的探索开发。此前,智元机器人已获腾讯、京东、比亚迪、上汽、北汽、TCL等多家产业资本加持。(记者 黄心怡)
《科创板日报》15日讯,近日,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辽宁国新战新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657万人民币增至约741万人民币。官网显示,该公司在中国率先实现四足机器人全自主巡检变电站。
《科创板日报》15日讯,近日,陕西金资工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陕西金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额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合伙人信息,该合伙企业由陕西金资旗下陕西金丰腾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金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西安市工业倍增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科创板日报》15日讯,离子阱量子计算企业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专项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与君联资本联合领投,融资金额达数亿元。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核心量子计算技术的研发迭代及产业应用落地。
《科创板日报》15日讯,小鹏汇天完成2.5亿美元B轮融资,此轮融资将用于确保小鹏汇天飞行汽车研发、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进程的顺利实现。“陆地航母”量产进程正全面提速。小鹏汇天全球首个飞行汽车量产工厂已经封顶,正进行设备调试,并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竣工,“陆地航母”也将在2026年量产交付。
①在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朗毅就赋能了其中将近五成的参赛机器人。 ②朗毅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杨鸿城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是一名“95后”创业者。
财联社7月14日电,Meta公司的CEO扎克伯格表示,META将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数千亿美元。SemiAnalysis刚刚分析称,Meta有望成为第一个将1GW+超级集群上线的实验室。扎克伯格还表示,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将拥有行业领先的计算水平,并且是迄今为止每位研究人员计算能力最强的实验室。扎克伯格还透露,Meta公司实际上正在构建几个GW集群,第一个称为Prometheus,它将于2026年上线;Meta还在建设Hyperion,它将能够在几年内扩展到5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