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银行业动态
关注
3.1W 人关注
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
银行
-0.78%
龙头股
青农商行
+0.60%
宁波银行
+0.08%
主题基金
银行
+1.48%
  • 1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8日电,北京市委书记尹力5月16日上午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王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分别参加。李云泽指出,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支持加强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更好促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监管引领,强化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健全首都金融业态。支持金融政策先行先试,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领域“两区”建设,助力构建首都金融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央地协同走深走实,共筑更加稳固的首都金融防线。
    阅读 49.6w+
    130
  • 1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8日电,北京市委书记尹力5月16日上午围绕“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中央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王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分别参加。潘功胜指出,强化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是党中央交给北京市和金融系统的共同任务。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北京市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支持重点经济领域发展,推动首都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优化北京金融营商环境。面向“十五五”,中国人民银行将紧紧围绕金融强国建设,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支持北京打造科技金融发展高地,推动北京人民币国际化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不断提升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阅读 47.5w+
    142
  • 昨天 07:35 来自 券商中国
    财联社5月17日电,近日,若干家跌破3%的信用卡现金分期利率,要跟市场告别了。记者观察到,目前已有银行信用卡中心将现金分期利率优惠活动力度缩减,使得分期年利率回升至3%以上。如此,现金分期实际利率水平,也齐平于消费贷限价政策的导向。此前有一些银行信用卡开展不同力度的现金分期限时优惠活动:利息优惠最低可至2折以下,使得整体现金分期年利率测算下来已低于3%。
    阅读 289.6w+
    4
    85
  • 05-16 21:28 来自 财联社 李响
    科创金融升级再迎抓手,三家商业银行官宣共250亿元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设立
    阅读 109.9w+
    12
  • 05-16 20:58 来自 财联社 李响
    超10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完成科创债发行 拓宽资金来源健全退出渠道仍是“痛点”
    阅读 84.4w+
    9
  • 05-16 19: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6日电,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6568亿元。平均资本利润率为8.82%,较上季末上升0.72个百分点。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68%,较上季末上升0.05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7.2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2273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08.13%,较上季末下降3.0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15%,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28%,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0%。
    阅读 313.2w+
    40
  • 05-16 19: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6日电,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加快推动银行函证数字化发展,围绕加快银行函证数字化发展,立足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的银行函证体系,坚持安全第一,效益优先,通过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工作效能、创新方式手段,增加接入银行函证平台的主体数量,提高银行函证数字化比例,推动规模化应用场景落地。通知要求,持续加强银行函证平台建设,提升银行函证平台安全性,完善银行函证数字化标准体系。
    阅读 304.5w+
    1
    27
  • 05-16 19: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6日电,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数据,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57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1%,较上季末上升0.01个百分点。2025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223.7万亿元,其中正常类2贷款余额218.7万亿元,关注类2贷款余额5万亿元。
    阅读 318.1w+
    31
  • 05-16 17: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6日电,央行上海总部发布数据,4月末,上海本外币存款余额22.14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20.88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外币存款余额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月末低1.3个百分点。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472亿元,同比多增95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273亿元,同比少减16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491亿元,同比多减549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95亿元,同比少增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967亿元,同比多增1790亿元。外币存款减少27亿美元,同比多减21亿美元。
    阅读 329.2w+
    46
  • 05-16 11:46 来自 大河报
    “双方和解,银行将支付10万元” 重病老人银行取款身亡最新进展
    阅读 109.5w+
    94
  • 05-15 20:41 来自 财联社
    农行回应“病重老人被要求亲自取钱在银行去世”
    阅读 92.7w+
    9
    140
  • 05-15 19: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5日电,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5月15日联合召开科技金融工作交流推进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科技部部长阴和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金融管理部门、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落细构建科技金融体制的各项政策举措,探索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方位支持科技创新,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实,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扩大科技企业首贷融资和设备更新贷款投放。更好发挥银行保险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科技领域贷款投放和投资力度,纵深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工作。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运用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为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提供支持。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体系,推广“创新积分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深入推进科技要素市场化,提升融资对接、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的有效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完善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组织架构、人才队伍和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内部机制,完善金融产品体系,积极投资和承销科技创新债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优质金融服务。推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成渝地区、武汉、西安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科技金融先行先试。
    阅读 278.6w+
    26
    995
  • 05-15 18:00 来自 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
    独家|部分银行零售信贷趋于谨慎,多因素致4月个人贷款大幅少增
    阅读 96.5w+
    1
    216
  • 05-15 17:5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5日电,昨日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显示,虽然4月为信贷传统淡季,但新增贷款为仍2006年同期以来最低水平,其中个人贷款同比少增5200亿,高于对公贷款少增2500亿,成为主要拖累因素。5月15日,两位银行业务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受到去年零售资产质量压力的影响,一季度零售贷款主要是按揭贷款增长。另外,4月以来零售审批投放其实已经开始谨慎,消费贷和经营贷的额度和通过率有所降低。(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
    阅读 261.4w+
    90
  • 05-15 15:27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彭科峰
    “康得新百亿造假案”余波未消,北京银行涉及诉讼变更管辖法院
    阅读 86.2w+
    2
    16
  • 05-15 14:01 来自 澎湃新闻 李思文
    病重老人被要求亲自取钱在银行去世,最新回应
    阅读 61.7w+
    4
    89
  • 05-14 20:08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5月14日电,跨季进入4月后,债市整体表现偏强,叠加中小银行新一轮存款“降息潮”,银行理财规模环比大增,规模再度触及高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14家银行理财公司合计规模约23.6万亿元,较今年3月末增长近1.9万亿元,较今年年初增长超1万亿元。六家国有行理财公司是贡献4月份理财增量的主要梯队,单月回升规模合计约1.1万亿,占比近六成。此外,华夏理财的管理规模已于4月迈过9000亿大关,有望成为第14家万亿级理财公司。4月银行理财规模回暖受多因素共振。除债市修复外,新一轮中小银行“降息潮”(当前银行挂牌三年期或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多数已跌至2%以下)使得存款与理财之间的利差再度扩大,推动活期存款向固收类和现金类理财流入。
    阅读 259.9w+
    103
  • 05-14 18:42 来自 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
    中美声明后关税调整如期落地,银行又来一轮“抢出口”机遇?多地稳外贸举措未放松
    阅读 61w+
    1
    50
  • 05-14 17: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4日电,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发布4月金融数据。截至2025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长期看,M2增速宜作为观测性指标。”业内人士强调,拉长时间看,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总体保持在7%以上,持续高于名义经济增速。但短期看,M2增速也会受市场运行、经济主体行为等因素影响,出现一定的暂时性波动。业内专家表示,将M2增速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性指标,有其内在合理性,随着金融深化和经济结构转型,市场研究表明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减弱,主要发达经济体也都经历过逐步淡化并放弃盯住总量指标的过程。
    阅读 254.1w+
    47
  • 05-14 16: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5月14日电,银行保险等板块今日大爆发,有消息指出是公募新规引发资产配置向沪深300靠拢导致。对此,财联社记者多方求证与汇总业内人士观点,总的来看,更在于资金博弈的结果:一是包括外媒在内的各种传闻引发炒作资金跟风买入;二是《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修订放宽权益类资产风险因子,引发新一轮配置潮,近期机构资金流入大金融板块增多;三是公募基金经理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的说法,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不排除的确有公募基金经理基于跑不赢业绩比较基准的担忧而跟风买入银行、保险等防御板块,加之此前公募在大金融板块配置相对较低,公募改革提出基准偏离要求和盈利客户比挂钩,客观上会使基金经理偏好选择偏中高股息板块。总的来看,因公募基金经理集中、一致调仓引发大涨的判断并不成立。(财联社记者 闫军)
    阅读 278.3w+
    34
    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