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1日电,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可在7月11日至20日期间,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今年首次新增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主要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的药品,助力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需求,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济支撑。
财联社7月11日电,国家医保局消息,为做好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帮助医药企业准确理解政策、流程及相关要求,国家医保局定于7月13日(周日)下午15:00-18:00召开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企业答疑会,进行面对面辅导。现场参会人员原则上应为医药企业负责药品目录申报等工作人员,且本企业有产品拟申报今年药品目录调整。
财联社7月11日电,亚盛医药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沙托克拉(商品名:利生妥®,研发代码:APG-2575)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这意味着国产原创利沙托克拉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用于治疗CLL/SLL的Bcl-2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
财联社7月11日电,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办公室11日发布《奉贤区通用新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其中提出,巩固提升先进化工材料、集成电路配套材料、先进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和绿色环保材料5大重点赛道,大力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电子级湿化学品、功能膜材料等战略关键材料,培育发展具备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航空航天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未来材料。到2027年,构建创新体系完备、区域布局合理、上下游协同的通用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0亿元。在3-5个战略关键材料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在1-2个未来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新材料项目超过15个,培育产值十亿级的行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
财联社7月11日电,亚盛医药7月10日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沙托克拉(商品名:利生妥®,研发代码:APG-2575)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这意味着国产原创利沙托克拉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用于治疗CLL/SLL的Bcl-2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
财联社7月10日电,国家药监局近日在郑州召开全国药品经营监管工作会暨“清源”行动推进会。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果出席会议并讲话。上半年,各地以开展“清源”行动为抓手,加强明察暗访、集中整治,共检查药品经营企业34.6万家,督促整改3.6万家,立案查处7913件,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16件,取得阶段性效果。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强风险排查,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推进信息化追溯工作,加强全品种全链条管理;要继续健全制度标准,进一步指导和规范药品经营活动。
财联社7月9日电,诺和诺德宣布7.2mg司美格鲁肽的上市申请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受理,用于体重管理。此次上市申请是基于III期STEP UP研究和III期STEP UP T2D研究的积极结果。
财联社7月9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7月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医保跨省结算更加便捷。高质量“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进一步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刚需兜底。
财联社7月8日电,中金发布研报称,2025年,流动性预期乐观以及国内AI等技术突破等都导向以及创新药为代表的医药科技类资产更适合今年的投资环境。短期ASCO众多临床数据披露,以及三生为代表的大额BD落地,进一步证实中国创新药开始具备国际化竞争力。下半年ESMO会议的召开,以及围绕会议前后的数据披露与BD将对创新药有较为积极催化。受益于下游创新药板块今年的积极表现,一二级新药投融资环境改善,对以内需CRO和科研上游为代表的供应链体系有较为积极的订单改善边际影响。
财联社7月8日电,诺华制药周二表示,其首款治疗婴幼儿疟疾的药物Coartem Baby已在瑞士获得批准。预计参与评估的8个非洲国家将迅速批准这种疗法,该疗法在一些国家也被称为Riamet Baby。
①Isomorphic Labs正在利用AI技术辅助开发抗癌药物。其由谷歌DeepMind分拆而来,诞生于DeepMind最知名的研究之一AlphaFold。 ②AI制药产业合作热度上升,券商认为,企业合作共担风险有利于推动AI制药从“概念”走向“现金流”。
①业内认为,受该政策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是一些高端医疗器械,比如列表中的人工脏器及功能辅助装置,体外循环设备,部分高端的介入和植入高值耗材这三个品类; ②血液制品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血液制品领域超过4500万元的政府采购订单极少。
财联社7月7日电,科技与医药板块,正成为私募投资的“兵家必争之地”。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6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调研387家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数量高达1769次。从行业来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板块受到私募青睐。与此同时,多家头部私募透露,关注科技和创新药相关标的。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全球资金增配中国资产,A股和港股的结构性机会将持续涌现,尤其是科技和医药板块的优质企业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当下是“瞄准、射击”的好时候。
财联社7月4日电,一个国际团队日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显示,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增加非吸烟者体内致癌基因和促癌基因突变风险,增加肺癌患病几率,甚至比吸二手烟对基因造成的影响更显著。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等机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研究人员共分析了来自全球28个地区871名非吸烟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研究发现,包括车辆尾气和工业排污在内的细颗粒物污染与从不吸烟的人肺癌致病基因突变的增加密切相关。人体TP53基因突变及多种此前发现的与吸烟相关的基因突变与人暴露在这类空气污染中存在关联。此外,空气污染可导致染色体末端的端粒提前缩短,致使细胞过早衰老,可能加速肿瘤进展。研究还发现,空气污染比二手烟在诱发非吸烟者基因突变方面的可能性更高。
财联社7月4日电,《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3日发布。其中提出,充分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技术策源、头部医疗资源汇聚、健康数据高度富集等方面的突出优势,以应用牵引为导向,统筹推进前沿技术创新、数据汇聚流通、深度赋能应用和产业生态培育,激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潜能,到2027年,构建形成北京市“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和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策源。一体化推进创新范式变革、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研发,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成果,产出一批“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落地转化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突出场景牵引,深化落地应用。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新药械产品研发、生产等环节的应用,实现医药健康产业数智化升级,以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不少于20个创新药械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医学科教、医疗健康保险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不少于10个场景的应用。
财联社7月4日电,《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印发。其中提到,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医药产业应用。支持多任务协同的药物研发模型开发,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分子生成、药物筛选及优化、药效预测、工艺开发、临床前评价、临床试验服务等环节应用。支持医药研发、生产合同外包服务机构建设智能化实验室等新型服务平台。支持口腔、骨科等个性化植入耗材的设计定制,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治疗决策、手术规划等智能诊疗产品研发,提升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医药生产企业数智化转型,推进垂类模型和智能体在药械研发生产、经营管理、质量控制和流通追溯等环节应用,打造智能工厂等应用标杆。
①舒沃哲是迪哲医药的首款出海创新药,被证明“强效缩瘤、安全可控、潜在同类最佳”; ②中泰证券认为,创新药仍是当前医药板块中产业趋势最为明确且具备未来成长空间的子行业。
财联社7月3日电,近日,山东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山东省2025年稳外资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医药领域外资企业经批准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鼓励外资企业依法在山东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对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山东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实施创新、快捷、常规“三通道”审批。持续开放创新药品挂网绿色通道,促进医药外资企业创新产品加快上市销售。
财联社7月2日电,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相关工作部署,支持医疗器械产品出口贸易,规范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医疗器械出口销售证明的服务性事项办理,国家药监局组织起草了《医疗器械出口销售证明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时间是2025年7月3日—8月2日。
①两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16项针对性举措; ②《措施》通过数据开放、支付创新、准入松绑等多维度突破,力图破解创新药“研发难、支付难、进院难”的老大难问题; ③《措施》同样强调要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并将创新药支付纳入重点监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