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24日电,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功能提升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出,对标国际一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研发与制造并重,持续完善创新创业生态,聚焦张江科学城、外高桥区域,形成创新核爆点、产业承载区、产业联动区“1+1+X”一体发展的联动格局,加快建设“要素集聚、生态完备、配套齐全、活力四射”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致力打造全球创新药械首发地、科学家创业首选地、制度改革首创地。到2027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新药械产值占比达到35—40%;三年新获批自主创新1类新药15个以上,新机制、新靶点创新药2—4个,全球首发产品实现倍增;培育百亿级创新药企1—2家,新增五十亿级单品1—2个;10个以上自主创新药械产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财联社7月24日电,据北京发布,北京市委常委会7月23日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在科研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前沿颠覆性领域培育更多世界级成果。紧抓人工智能推动新材料研发范式变革机遇,突破一批制约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关键材料。加强算法、模型、软件等底层技术支撑,建设一批标杆新材料智能实验室。在生产端要着眼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成果转化落地,围绕医药健康、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需求,加强关键材料研发。深挖新材料研发服务领域潜力,加速培育新业态。
①创新药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 ②中国创新药从无到有,在数量(临床数量)、质量(FIC临床占比)、技术(同靶点国产分子上市时间)上均有明显突破; ③创新药投资的范式转移:考虑到中国创新药公司深厚的工程化改造能力,高质量的BIC、FIC分子持续涌现。
①体检机构“漏检”“误检”的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 ②业内人士指出,健康筛查的核心在于“综合评估”和“动态监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血液指标能保证你远离癌症; ③体检应重视影像学检查,但低价套餐多依赖基础血液检查,胃肠镜、冠脉造影等‘金标准’项目因成本高被排除。
财联社7月22日电,赛诺菲公司同意以高达1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生物技术公司Vicebio Ltd.,从而获得了实验性疫苗以及一种能加快疫苗研发进程的技术。赛诺菲首席执行官Paul Hudson正在寻找与赛诺菲现有产品相契合的创新方案,而Vicebio的实验性疫苗旨在预防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这也是赛诺菲新疗法Beyfortus所针对的疾病。
①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第一场,20余家医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代表参与; ②会议围绕“对创新药械开展医保综合价值评价”议题深入交流,提出意见建议。
财联社7月21日电,据国家医保局网站消息,国家医保局近期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第一场。20余家医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代表围绕“对创新药械开展医保综合价值评价”等议题深入交流,并提出意见建议。与会代表一致表示,此次会议召开,体现了国家医保局“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的鲜明态度,开展医保综合价值评价,对于科学评价创新产品价值,助推医保资源高效利用,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非常有意义。希望尽快推出一批基于医保综合价值评价的体系标准和规范指南,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各位专家也表示将运用自身所长,共同推动医保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建设。
财联社7月18日电,莫德纳就拟在日本湘南健康创新园建设两座研究和制造设施发布更新。声明称,经过对近期经营环境的慎重考虑,决定不再继续发展由莫德纳日本公司主导的mRNA药物活性成分工厂建设计划。由Moderna Enzymatics主导的mRNA药物研究和制造设施大楼则已经完工。莫德纳表示,将继续把日本业务扩张定位为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未来商业环境变得有利,该公司计划重新考虑建设mRNA药物活性成分工厂。
财联社7月18日电,据国家药监局官网7月18日消息,流感抗病毒口服药物玛硒洛沙韦片(商品名:济可舒)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既往健康的成人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不包括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玛硒洛沙韦是征祥医药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聚合酶酸性蛋白(PA)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具有广谱抗流感病毒的特性,对甲、乙型流感病毒、高致死禽流感病毒等均具有抗病毒活性。
财联社7月17日电,全国消费品工业座谈会7月16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会议强调,全力以赴保障消费品工业平稳增长,系统谋划消费品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持续完善行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贯彻落实纺织、轻工、食品、医药等行业数字化方案,扎实开展重点产业链稳链强链工作,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品工业推广应用。多措并举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切实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有力提升优质产品供给服务能力,全力做好重要民生产品保障。协同发力提升行业治理水平,坚持以“小切口”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加强产业生态培育,加快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消费品产业发展格局。
《科创板日报》17日讯,7月17日,宣泰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宣泰药业成功通过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的GMP认证。宣泰药业已于近日收到匈牙利国家公共卫生和药房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Public Health And Pharmacy)依据EMA相关法规颁发的《CERTIFICATE OF GMP COMPLIANCE OF A MANUFACTURER》(即《药品GMP证书》),认证产线为固体片剂车间。此次认证标志着宣泰医药在全球化合规能力建设中迈出关键一步,为其国际化业务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①减重19.2%且未达平台期,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②恒瑞医药计划近期提交上市申请; ③中国生物制药、华东医药、众生药业、博瑞医药等也正在火热竞速。
财联社7月15日电,国家医保局消息,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日前启动,经过三阶段筛选,55个品种纳入第十一批集采报量范围。 国家医保局相关司负责人介绍,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目前已完成拟采购品种遴选,即将开展医疗机构报量工作。采购规则总体将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 坚持“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的原则,科学确定采购品种。集采药品都是已经上市多年、过了专利保护期、多家企业生产的品种,也就是说临床使用成熟的“老药”才会纳入集采范围,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 本次集采保护行业创新积极性,排除了通过谈判新进入医保且仍在协议期内的品种。增加了市场规模条件,规定2024年各省份医药集中采购平台采购金额小于1亿元的品种不纳入采购范围。根据临床使用特点,采纳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部分重点管理的抗菌药、不良反应多的药物等,暂不纳入本次集采范围。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始终坚持把“质优”摆在“价宜”前面,本次集采新增对企业质量管控能力的要求。国家药监局相关人员表示,药监部门将继续对国家集采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对低价中选、委托生产药品等开展针对性检查。
《科创板日报》15日讯,《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为推进第十一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国家组织药品联采办于近期在上海组织召开了工作会议。另据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近期消息,7月22日市药事所将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介绍国家集采相关工作。此举亦被业内认为是第十一批国采启动前的重要预热。(记者 徐红)
财联社7月14日电,阿斯利康近日宣布,其试验阶段的高血压药物Baxdrostat能有效降低难治性或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为这款潜在“重磅炸弹”药物的发展前景注入强心针。该制药商周一表示,在一项晚期临床试验中,患者每日服用两种不同剂量的Baxdrostat或安慰剂。12周后,服用Baxdrostat的患者收缩压(反映心脏向动脉泵血的压力)出现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下降。
财联社7月11日电,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可在7月11日至20日期间,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申报。今年首次新增的商保创新药目录,主要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因超出“保基本”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基本目录的药品,助力健全多层次用药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用药需求,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更充足的经济支撑。
财联社7月11日电,国家医保局消息,为做好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帮助医药企业准确理解政策、流程及相关要求,国家医保局定于7月13日(周日)下午15:00-18:00召开2025年药品目录调整企业答疑会,进行面对面辅导。现场参会人员原则上应为医药企业负责药品目录申报等工作人员,且本企业有产品拟申报今年药品目录调整。
财联社7月11日电,亚盛医药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Bcl-2选择性抑制剂利沙托克拉(商品名:利生妥®,研发代码:APG-2575)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附条件批准上市,用于既往经过至少包含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内的一种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这意味着国产原创利沙托克拉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用于治疗CLL/SLL的Bcl-2抑制剂,也是全球第二个上市的Bcl-2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