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券商指出,目前是本土产业链实现进口替代、重构市场格局的战略转折点,国产替代已从战略储备转化为必然选择,“科特估”是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定价。 ②此前已有公司表示,由于我国针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其产品竞争力将相比美国竞争对手更加明显,有利于加速国产替代。
财联社4月10日电,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称,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海信致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波哌达可基注射液(商品名:信玖凝)上市,用于治疗中重度血友病 B(先天性凝血因子IX缺乏症)成年患者。
①多数受访上市药企并不慌张,有企业称若是药品关税落地,会提价保障产品毛利率; ②还有企业称,其产品在美很难被替代,密切关注相关动态; ③业内专家称,若药品关税落地,相比较原料药和仿制药,创新药或受冲击最小。
财联社4月9日电,今日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徐徕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和增长率均居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之首。自2019年以来,浦东1类国产创新药累计获批21个,创新医疗器械31个,今年截至目前已获批上市2款一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
①被问及关税影响时,A股医药板块多家公司已给出回应称“影响有限”。 ②券商指出,总体而言医药板块整体具备较强的抗关税风险能力。医药行业整体以内需为主,大部分子行业受到关税影响较小。分析师看好板块这些细分方向>>
财联社4月7日电,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诺华(Novartis)申报的英克司兰钠注射液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受理。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企业并购和风险投资。推动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积极收购海内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加强产业链并购重组。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链接顶尖高校院所和初创企业,投资和孵化一批顶尖创新成果。优化产业基金业绩考核机制,着重考核产业基金整体业绩、长期回报和产业促进作用,加快培育大胆资本。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辅助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用药安全仿真分析等药物研发环节,加快大模型、核心算法、专业软件等前沿技术更新,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智能小分子新药合成、中药研发和中医智能诊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智能化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围绕底盘细胞改造、酶制剂开发、精准发酵等环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高性能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生命监护与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方向,支持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对通过国家、省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首次获批上市的二、三类医疗器械,加大支持力度。对研发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创新宠物医疗器械,按照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20%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500万元。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全面支持医药研发和引进。聚焦核酸药物、蛋白和多肽药物、细胞药物、微生物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方向,支持引进或自主培育一批创新药成果。对完成临床试验并实现海内外上市的1类创新药,面向其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研发环节,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资金奖励。大力支持宠物药发展,对获得一、二、三类新兽药注册证书的宠物药,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500万元。
《科创板日报》7日讯,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年)》。其中提出,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加强数据需求对接,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靶点发现、新机制探索、化合物筛选、病例随访等研究。建设医疗健康行业大模型测评体系,面向AI+病理、AI+医学影像、AI+辅助诊断、AI+手术规划、AI+制药等方向,支持不少于10个场景的模型开发应用。开展互联网诊疗首诊试点。
《科创板日报》7日讯,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出,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新设100亿元规模医药并购基金。发挥好市级200亿元、区级100亿元两级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协同作用。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设立创新医药投资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带动100亿元以上规模社会基金投资医药领域。优化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科创母基金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更包容、更体现创业友好型特征的相关制度,鼓励投早投小投长期,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财联社4月7日电,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年)》。其中提出,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支持跨国企业以委托生产方式办理药品生产许可并在京上市。探索开展医疗器械产品跨境委托生产先行先试。
财联社4月6日电,“稻米造血”,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概念,如今已在武汉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变为现实。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人血清白蛋白,不仅更安全环保,还具备规模化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有望成为缓解我国人血清白蛋白供应不足的重要解决方案。目前,使用这项技术研制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已完成三期临床实验,进入新药审批流程,团队已建成了年产100万支注射液的智能工厂,正在建设年产1200万支注射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
财联社4月2日电,由赛诺菲与凯辉基金在上海共同设立的赛诺菲凯辉医药创新基金成立,基金管理规模约为20亿元,将专注于投资中国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管线和相关产业机会。
2024年年底至2025年3月,跨国药企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分别在西雅图办事处、加州总部进行裁员,并宣布2025年中结束运营其细胞治疗子公司Kite Pharma在费城的工厂。日前,吉利德中国同样流出裁员消息。对此,4月1日,吉利德中国方面回应界面新闻称,公司持续推进吉利德的长期战略目标,并不断加速临床进展。公司正在进一步调整资源,为即将推出每年给药两次的用于HIV预防的来那帕韦(lenacapavir)以及其它近期上市的产品做准备。不过吉利德中国未透露中国区的裁员规模和涉及部门。
财联社4月1日电,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获悉,2024年12月以来,上海共受理“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申请348件,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产业,其中人工智能产业占比超60%。《上海市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暂行办法》于2024年12月8日起正式施行。截至2025年3月28日,上海已为273件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发证。截至2025年3月底,登记数据产品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130多个产品,交易额超过1.4亿元;10余家企业获得银行质押融资贷款超2亿元。
财联社4月1日电,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新批准发布CDKN2A/RARβ2/RASSF1A/SHOX2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5’-甲基胞嘧啶)质粒DNA、EGFR基因突变(19DEL)基因组DNA等6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该系列标准物质均为自主研制,填补我国标准物质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空白,可有效提升基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助力癌症早发现、早诊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可靠技术支持,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财联社3月31日电,歌礼制药宣布其在美国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ASC30单次皮下注射Ib期研究(NCT06679959)取得积极期中结果,该试验在肥胖症患者(体重指数(BMI):30-40 kg/m²)中进行,含小分子ASC30的三种超长效皮下注射制剂。歌礼称,ASC30是首款也是唯一一款既可每日一次口服也可每月一次或更低频率皮下注射的用于治疗肥胖症的试验阶段小分子GLP-1R激动剂。
财联社3月31日电,礼来公司在美国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公布了在研降脂药lepodisiran的一项临床数据,显示该药物最高剂量在中期试验中将心脏病遗传风险因素的水平降低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