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8日讯,8月18日,宣泰医药(688247.SH)发布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同时为增强广大投资者信心,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稳定,公司控股股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自愿承诺,自2025年8月25日起24个月内不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数据显示,联和投资目前持股2.33亿股,持股比例为51.40%。得益于该不减持承诺,8月25日,宣泰医药解禁规模大幅下降75%。
财联社8月18日电,据国家医保局消息,8月15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年中座谈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总结2025年上半年医保工作,部署下一步医保重点工作。会议要求,面对新形势,医保要有所为、有所备、有所应。一要赋能医药机构发展。二要赋能医药产业创新。三要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四要巩固扩大医保基本盘。五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六要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七要推进医保标准化。八要推进医保数智化。九要推进医保科学化。
①随着介入治疗逐渐成熟、国家医疗卫生的持续投入、居民支付能力提升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介入治疗医用耗材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 ②介入行业集采已铺开且覆盖主流产品,头部企业有望借此契机扩大市场份额。
①《计划》拟通过算力券等形式降低医疗卫生机构的算力使用成本; ②规划提到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中医药发展和药械研发; ③“人工智能+”进一步驱动医疗产业革命性发展。
①复旦张江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10亿元,同比下降19.31%;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05.00万元,同比下降95.52%; ②该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按产品看,艾拉®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里葆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6%;复美达®销售收入同比下降7%。
财联社8月12日电,在京东金融主办的投资策略会上,工银瑞信研究部联席总经理赵蓓表示,中国当前创新药总规模为2000亿元至3000亿元,未来市场潜力巨大。近十年政策全面支持创新药产业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创新药的研发中心,美国市场授权引入的产品中已经有23%来自中国药企,且这个比例在过去5年逐年提升。欧美的MNC也面对大量的专利到期问题,急需更多的产品补充管线,国产创新药的出海机会有希望继续增多。
《科创板日报》11日讯,CDE网站显示,今日6款创新药物进入拟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期,包括勃林格殷格翰开发的BI 1810631、应世生物的IN10018、乐普生物子公司美雅珂开发的MRG004A、德琪医药的ATG-022、礼新医药的LM-302,以及荣昌生物开发的PD-1/VEGF双抗RC148。其中,MRG004A、ATG-022、LM-302均为ADC药物。
①因为涉及规则的全面优化,第十一批集采被认为是药品带量采购改革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节点; ②第十一批集采尤其注重平衡临床需求与企业理性竞争; ③“要确保集采政策发挥最大效益,建立跨部门的协同监管体系至关重要”。
①截至目前,中国研究者共有35余项研究成果入选ESMO大会口头报告发言; ②中金发布研报表示,下半年ESMO会议的召开,以及围绕会议前后的数据披露与BD将对创新药有较为积极催化。
①必贝特目前仅1款创新药产品——全球首创HDAC/PI3Kα双靶点抑制剂BEBT-908上市;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销售收入; ②截至2024年末,必贝特累计未弥补亏损为4.34亿元。最新招股书(注册稿)显示,必贝特上市后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
财联社8月8日电,吉利德科学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产品销售额(除瑞德西韦外)同比增长4%,达69亿美元。其中,必妥维销售额同比增长9%,达35亿美元;达可挥销售额同比增长35%,达6.53亿美元。
①“反内卷”的风正吹向医药行业,企业和业内人士均翘首以盼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地; ②无论是集采强调“反内卷”“理性报价”,还是最近医保局几场座谈会提出的明确拒绝“伪创新、内卷式创新”,行业风向转变已清晰; ③“反内卷”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财联社8月8日电,据南京市人民政府网,8月7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到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调研,并督办人大代表建议。他强调,要搭建良好平台,健全体制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合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信长星强调,生物医药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精准把握产业特点,统筹国内高校资源对接和国际创新资源引入,加强与科研团队、创新人才的紧密联系,拓展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范围,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范式的变革,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要用心做好服务保障,省市联动、协同发力,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将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与正在推进的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等结合起来,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抓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大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①核心产品紫杉醇胶束在本年度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销量同比显著增长487%;同期实现营收1.60亿元,同比增长31.48%; ②公司已开展针对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扩大适应症临床研究。截至本报告期末,针对乳腺癌和胰腺癌的III期研究正按计划高效推进。
①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通知,于8月6日至25日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作,涉及55个品种; ②本次集采优化了报量规则,医疗机构可按厂牌报量,也可按通用名填报需求量,要求每家医疗机构每个品种的年需求量不低于2023-2024年度平均使用量的80%。
财联社8月7日电,据国家医保局消息,近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组织医疗机构报送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需求量的通知》,于8月6日至25日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医疗机构需求量填报工作。本次集采共涉及55个品种,报量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医疗机构可按厂牌报量。本次集采优化了报量规则,医疗机构可不区分厂牌、按通用名填报每个品种的需求量,也可以细化到具体厂牌,引导医疗机构认可度高的企业积极参与。 二是要求医疗机构如实准确报量。报量是带量采购的基础环节,本次集采原则上要求每家医疗机构每个品种的年需求量不低于2023-2024年度平均使用量的80%。同时,对于存在临床需求明显减少、业务调整等因素导致预期用量显著减少的,医疗机构可作出书面说明后按实际需求报量。 三是与基本药物、儿童用药等政策保持衔接。对于基本药物规格,报量系统中专门作出标注,如该规格未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医疗机构可自行确定折算比例,并在报量时作出说明。对于儿童适宜品规,如未通过一致性评价,医疗机构认为难以替代、报量无法折算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报量并作出说明。
财联社8月5日电,辉瑞制药第二季度营收1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0%,超过市场预期;调整后每股收益0.78美元,同比增长30%。。辉瑞制药预计全年调整后每股收益2.90美元至3.10美元,并预测全年营收610亿美元至640亿美元。
财联社8月5日电,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升科技金融质效,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加大对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推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结果运用,强化融资增信服务。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规范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重点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财联社8月5日电,据武汉市人民政府网,8月4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他强调,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更大力度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强化推广应用、优化发展环境,做大做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调研中,王忠林强调,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发展风口的朝阳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更大力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医疗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要推动临床需求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广、应用。要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要提升服务质效,全链条、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创新成长,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
①国家医保局推进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拟纳入55种药品,480家企业提交资料; ②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最多达4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