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13日电,北京亦庄9月12日在服贸会上举行主题推介会,发布迭代升级版的外资外贸新举措,将推进亦庄综保区、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等国际化产业地标建设,支持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外资项目落地发展。当天,北京经开区二级主办、“两区”办主任刘文虎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进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根据这一措施,到2027年,北京亦庄将形成一批外资龙头企业“在中国、为世界”创新发展,推进10个标志性外资重大项目、20家以上外资龙头企业新兴业务板块落地,外资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形成外资企业发展新格局。该举措提出6条支持政策,其中包括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推进外资企业在亦庄实现“从单一生产基地向先进制造+区域总部+创新中心”的多维升级。
财联社9月12日电,据“工信微报”公众号消息,9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医药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会上,10家医药企业负责人围绕基础药物研发、生产制造数智化、创新产品攻关、人工智能赋能、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深入交流,介绍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李乐成强调,要加快实施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人工智能向医药全产业链深度赋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依规引导企业有序竞争,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和发展生态。行业企业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强化精益生产和质量管理,加大创新研发资源投入,不断擦亮中国医药品牌。
《科创板日报》10日讯,首款3D打印药品离上市不远了。日前,江苏省药监局向南京三迭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核发了全国首张应用于3D打印技术药品生产的《药品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中国3D打印制药技术首次迈过“合规生产”门槛。“取得此次生产许可之后,我们的首款3D打印药物——阿哌沙班片(T20j)已具备上市注册条件。”三迭纪相关负责人介绍,阿哌沙班片是一款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的口服抗凝药物,目前先后完成了药学研究及临床试验,将在9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提交上市申请。
①尽管康方生物与Summit多次经历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但不可否认的是,依托依沃西这一核心资产,两家企业均成功搭乘上资本快车; ②国内药企以往“先拿初步数据试水”的方式已不可行,未来药企出海前,或需提前扩大试验规模、延长随访时间以确保临床数据做得更扎实。
①百利天恒等科创板药企在近日举行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均有重要研究入选本年度大会口头报告。 ②从近期披露的半年报业绩看,随着新药产品商业化加速,多家科创板药企正整体步入增收缩亏的良性增长阶段。
财联社9月9日电,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近日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科创板创新药企百济神州、百利天恒、迪哲医药的重要研究入选本年度大会口头报告,彰显中国创新药国际认可度。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iza-bren (EGFR×HER3双抗ADC) 治疗EGFR突变肺癌的两项研究结果获选WCLC官方新闻发布计划(Press Program)并进行了口头报告,其中一项研究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100%,获得业内广泛关注。小财注:目前科创板汇聚三十余家创新药企业,年内已推动7款“全球新”1类新药获批,累计数量达到33款,占同期国产1类新药的14%。2025年以来,科创板创新药企业共完成14项管线资产的授权交易,潜在交易总金额超120亿美元。(财联社记者 何凡)
①美国生物技术企业eGenesis获FDA批准,进行人体移植基因编辑猪肾脏的临床试验,计划今年内开展首例; ②麻省总医院已完成三例实验性猪肾移植手术,其中一例患者已出院并重返工作岗位,成为全球接受猪肾脏移植后存活时间最长的患者。
财联社9月9日电,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Morgen Stanley)最新研究报告称,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创新药业务被市场低估,叠加2025年上半年非核心资产剥离带来的财务优化,公司A股和H股评级均获上调至“超配”(Overweight),并将复星医药A股目标价上调至42元人民币,H股目标价上调至33港元。摩根士丹利认为复星医药当前交易对应2025年预期市盈率20.1倍(A股)/14.7倍(H股),较A股和H股同行平均市盈率折价24%/29%,仍有提升空间。
财联社9月8日电,日本制药公司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宣布,总投资约11亿元人民币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新生产大楼项目在上海张江正式开工。作为国家首批生物制品跨境分段生产试点,该项目将扎根中国市场,建设ADC本土化产能基地,大幅提升ADC创新药物的本土化供应能力。
未来,兴齐眼药将继续以卓越绩效模式为抓手,推动AI驱动研发、绿色制造与国际市场拓展,力争在2030年成为全球眼科药物领域的重要竞争者,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服务-可持续”的全球眼科创新生态体系。
财联社9月5日电,一项新研究发现,某些血液肿瘤细胞存在可被药物“精准靶向”的薄弱环节,这使得在不损伤健康细胞的情况下“定向”清除癌细胞成为可能。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研究人员参与的国际团队重点研究了一种名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血液肿瘤。该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目前治疗手段有限,治愈难度较大。团队发现,体细胞中SF3B1基因发生突变引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但这种突变在导致疾病的同时,也恰好成为癌细胞的致命弱点,因为携带该突变的癌细胞会错误处理遗传信息,导致关键蛋白质UBA1合成异常。缺乏UBA1会使癌细胞内部秩序紊乱,变得更加脆弱。
①首付款为7500万美元,出海模式为NewCo模式; ②Ⅰ期临床试验数据近期已在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大会上公布,该产品针对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已启动Ⅲ期临床; ③年内,恒瑞医药已经达成了3笔创新药出海,总金额已经达到155.58亿美元。
财联社9月5日电,恒瑞医药早间公告,公司与美国BraveheartBio, Inc.(简称“Braveheart Bio”)达成协议,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 HRS-1893(简称“HRS-1893”)项目有偿许可给Braveheart Bio。Braveheart Bio将向恒瑞支付6500万美元首付款(含3250万美元现金和等值3250万美元的Braveheart Bio公司股权)和完成技术转移后的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款,总计7500万美元。恒瑞有资格获得与临床开发和销售相关的里程碑付款,最高可达10.13亿美元。
财联社9月4日电,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科技创新合作中心4日上午在山东青岛挂牌成立。10个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同步启动,涉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现代高效农业等多个领域。
①今日,百济神州续创历史新高,成交额录历史次高,股价升至A股第12位。 ②近期,大盘股表现相对占优。 ③以近5日行情统计,千亿市值股中近12.5%涨超10%,而在百亿以下市值的中小盘股中,这一比例仅有3.1%。
财联社9月2日电,据国务院国资委2日消息,8月27日至30日,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中央企业生物科技产业高级研修班。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谭作钧出席开班式和结业式并讲话,他强调,要围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发展中央企业生物医药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长周期发展、差异化发展,通过深度学习、思想碰撞、头脑风暴,更加清晰研判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势,更加精准把握中央企业发展重点方向及实施路径,更加积极推动与中科院院所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打造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队,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9月1日电,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在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即将收官的“十四五”,是深化改革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的五年,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更加有为、更加有力。“十四五”期间,共批准创新药210个、创新医疗器械269个,且均保持加速增长态势。中药审评审批、质量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数量、批准数量快速增长,“十四五”以来批准中药创新药28个。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在研创新药约占全球的30%。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财联社8月29日电,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到,抢抓新赛道投资热点。建立“前瞻识别—科学决策—快速响应—持续提升”的新赛道培育发展工作机制,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破方向,密切追踪前沿技术突破、市场资本流向、消费趋势脉动、产业发展动态等,及时挖掘研判具有量的爆发增长、质的显著提升等特征的产业新赛道,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发布新赛道产业和产品目录。近期瞄准固态电池、石墨烯、碳纤维、灵巧手、AI眼镜、AI玩具、AI手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康复辅助器具、医疗机构制剂、智能传感器、光芯片、6G移动通信设备、稀有金属及稀土功能材料、现代化海洋牧场装备、游艇等前沿技术和产品,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装备、新材料、新型储能、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低空经济、智能终端等产业,系统推进产业交叉融合、技术迭代、产品开发和规模化应用,形成一批新的投资热点。
财联社8月27日电,商务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方案指出,探索率先使用创新药械。推动符合条件的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优化创新药物挂网流程,提高挂网效率。提升医疗服务供给水平。探索开展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技术购买服务试点,将门诊诊查等现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适用范围拓展到引入辅助诊断技术服务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