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医疗器械
关注
2.1W 人关注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达到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目的。
医疗器械
-0.26%
龙头股
延华智能
+10.04%
瑞康医药
+10.00%
  • 3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6日电,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疗器械供应链分会了解到,202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1.22万亿元。截至2024年末,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突破3.3万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7.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增荣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加速迈进,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展望“十五五”,要加强数智融合,全面构建智慧医疗供应链新范式,同时强化自主可控,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阅读 125.4w+
    1
    34
  • 5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6日电,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蓝思科技(湘潭)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34.65亿人民币增至约37.6亿人民币,增幅约9%。蓝思科技(湘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法定代表人为周群飞,经营范围包括第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移动终端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蓝思科技、蓝思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蓝思科技
    +1.22%
    阅读 157.8w+
    3
  • 昨天 08:2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5日电,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六部门11月24日印发《北京市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加快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医疗机构参考已有人工智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将新型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纳入使用。针对国家立项指南目前尚无法兼容的创新项目,在确保临床效果的基础上,支持医疗机构以“附条件新增”方式立项试行。遴选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产品推广应用项目,按照不超过工程投资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阅读 259.6w+
    2
    86
  • 11-24 23:3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1月24日公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该办法旨在进一步规范管理相关临床研究,提高研究质量。根据该管理办法,研究者发起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的,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人为研究对象,不以药品、医疗器械(含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注册为目的,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康复、预后、预防、控制及健康维护等的活动。该管理办法还针对中医药特色设置相关规定。例如,管理办法明确,开展中医药干预性研究,成员必须包括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研究过程中涉及的中医药学判断、临床决策应当由其作出;管理办法对中医非药物疗法等特色干预措施的研究基础与机构资质提出明确要求。
    阅读 270.2w+
    43
  • 11-24 1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提升服务能级。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罕见病、儿童用药、高质量首仿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粒子治疗设备、创新中医诊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和产品,建立在研重点品种服务清单,在临床试验、注册上市、检查检验、生产许可等环节跨前指导。夯实国家、市、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支持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能力提升,加快区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扩能升级,开展在研创新产品信息收集、重点项目跨前指导和跟踪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协作审查机制,简化统一受理资料和流程、增加会议频次、缩短审查时间,推进长三角区域多中心临床试验伦理协作审查。加强临床医疗数据标准化,强化数据在研发创新中的运用。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医疗器械筛选评估机制,加速转化上市。
    阅读 270.9w+
    1
    59
  • 11-24 1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支持中药研发创新。建立医疗机构规范收集整理人用经验数据机制,探索人用经验数据作为真实世界证据用于药品注册申报。制订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管理规定。支持疗效确切、特色优势明显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名老中医方开发转化为中药新药。鼓励医疗机构、研发单位和药品企业共同打造中药创新与产业转化平台,支持中药创新药临床研究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鼓励中药大品种培育和经典品种二次开发。外省市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市销售的,免予备案。
    阅读 271.7w+
    3
    54
  • 11-24 1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今日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持续优化完善我市新上市药品挂网服务,积极申请成为新上市药品首发挂网省份。推动扩大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医保支付范围,覆盖更多创新产品。对企业创新产品收费编码申请予以提前指导和资料预审。在国家医保药品和“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发布1个月内,根据临床需求和医院特色,及时配备使用。探索“新优药械”从研发到使用的高效对接机制,优化临床急危重症抢救不可替代新药的入院流程,逐步实现由30个工作日缩减至15个工作日。对符合规定的“新优药械”产品,及时研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阅读 244.8w+
    34
  • 11-24 17: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今日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罕见病、儿童用药、高质量首仿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用机器人、脑机接口、粒子治疗设备、创新中医诊疗设备等重点领域和产品,建立在研重点品种服务清单,在临床试验、注册上市、检查检验、生产许可等环节跨前指导。夯实国家、市、区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支持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能力提升,加快区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扩能升级,开展在研创新产品信息收集、重点项目跨前指导和跟踪服务。
    阅读 257.5w+
    74
  • 11-24 17:0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上海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缩短至30个工作日,并积极推广试点经验。依托药物临床试验大数据监管平台,提升临床试验质效。开展化学药品等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对我市药品重大变更申报前的注册核查和检验提供前置服务,实现需核查检验的化学药品补充申请审批时限缩短至60个工作日。争取境外生产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和仿制药立卷审查试点,加快首仿品种上市。完善已上市药品变更流程及指南,对符合要求的场地变更合并开展许可检查、注册核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遴选符合条件的品种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推进重大外资项目跨境分段生产试点,并提供通关便利。探索开展药品连续制造试点。
    阅读 256.2w+
    2
    50
  • 11-24 16: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4日电,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中药研发创新。建立医疗机构规范收集整理人用经验数据机制,探索人用经验数据作为真实世界证据用于药品注册申报。制订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管理规定。支持疗效确切、特色优势明显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及名老中医方开发转化为中药新药。鼓励医疗机构、研发单位和药品企业共同打造中药创新与产业转化平台,支持中药创新药临床研究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研究,鼓励中药大品种培育和经典品种二次开发。外省市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在我市销售的,免予备案。
    阅读 260.5w+
    36
  • 11-22 11:36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卢阿峰
    行业承压下的存货消耗战?九价HPV与带疱疫苗"以价换量" 促销潮席卷多地|传真
    阅读 84.3w+
    18
    223
  • 11-20 11: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0日电,天益医疗午间公告,子公司宁波天益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为血液透析浓缩物,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天益医疗
    +2.17%
    阅读 287.7w+
    13
  • 11-20 11: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20日电,天益医疗11月20日午间发布公告,子公司宁波天益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名称为血液透析浓缩物,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天益医疗
    +2.17%
    阅读 296.7w+
    2
    15
  • 11-19 15:2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武超
    脑机接口猴子能玩“黑神话” 手术机器人完成万例临床 中国医疗器械告别“模仿秀”
    阅读 61.5w+
    16
    227
  • 11-19 09:07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史士云
    集群引领产业提速 高端医疗器械创新仍待破局
    阅读 81.7w+
    4
    12
  • 11-18 18: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8日电,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11月18日在重庆进行调研,实地走访中子科学(重庆)研究院、德美联合(重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需求和监管工作情况。徐景和对近年来重庆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予以肯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健全医疗器械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坚决守牢安全底线;要进一步健全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全力促进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阅读 270.8w+
    43
  • 11-18 12: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8日电,在今日举办的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医疗器械论坛上,科美诊断董事长李临向记者表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巨大挑战,过去缺乏生物标志物、特别是血液标志物的检测手段,通过将医疗技术创新与医生临床需求深度融合,公司成功研发出用于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产品。他透露,计划将这一技术平台拓展至帕金森病等更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产品开发。目前,公司在上海已上市约六七十款产品,今年还在沪申报6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我们希望更深度地扎根上海发展,长期目标是借助医疗诊断智能体等技术,持续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并进一步服务基层及边远地区,助力提升常见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诊疗可及性。”(财联社记者 武超)
    科美诊断
    -0.13%
    阅读 277w+
    27
  • 11-18 10:4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8日电,在今日举办的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医疗器械论坛上,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徐徕介绍,浦东已构建坚实的医疗器械产业基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截至目前,全区累计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1200张,约占上海市40%;其中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38张,占上海约60%、全国约10%;今年以来,又有5款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另外,浦东已诞生多款具有国产替代意义的首创产品,如全球首创远程手术机器人(图迈)、全球首款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Castor)、国内首款大局灶消融导管等,多款产品具备成为大品种的潜力。未来,浦东将集中力量重点布局微纳机器人、类脑智能、新型生物材料等医疗器械赛道。(财联社记者 武超)
    阅读 289.9w+
    52
  • 11-17 07:5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7日电,中信建投研报称,短期来看,随着政策缓和、集采出清、新产品新业务拓展和出海布局,预计26年多家医疗器械龙头公司迎来业绩拐点,建议把握业绩估值修复投资机会,以及脑机接口、AI医疗等医疗新科技方向投资机会。医疗器械板块的长期投资机会来自创新、出海和并购整合,板块的创新性和国际化能力逐步得到认可、估值正在被重估。
    阅读 287.4w+
    1
    71
  • 11-13 16:38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修眉
    心脏电生理龙头锦江电子重启IPO辅导 曾冲击科创板未果 信立泰为第二大股东
    阅读 79.9w+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