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医疗器械
关注
2.1W 人关注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达到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目的。
医疗器械
-0.50%
龙头股
新莱应材
+20.00%
有研新材
+10.00%
  • 2小时前 来自 第一财经
    财联社10月13日电,在10月13日下午举行的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上,上海高端医疗器械集聚区正式启动。今年9月发布的《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7年,新增首次获批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超500件,新增在海外市场获批医疗器械产品超100件;培育2家年产值超100亿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设浦东、闵行、嘉定三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
    阅读 68.2w+
    18
  • 3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上海市医疗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知,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第六批)的通知》(医保价采函〔2025〕138号)要求,按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现就本市降低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等事项通知如下:一、降低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等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附件所列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是本市公立医疗机构最高收费标准。鼓励医疗机构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二、各公立医疗机构应及时做好信息系统更新维护和价格公示等相关工作,按要求将结算数据上传至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并接受医保、卫生健康等部门的监督,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依法严肃查处。三、医疗服务项目医保支付范围与标准,应当按照本市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本通知自2025年10月15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为准。
    阅读 105w+
    14
  • 6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3日电,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表示,前三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19.1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7.8%,其中出口、进口分别增长8.8%和5.9%。前三季度,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增长15.3%,占我国同类商品出口总值的54.2%,提升了1.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接近8成的高端机床、超过7成的锂电池、接近6成的医疗器械都是由民营企业出口的。从超级巨轮到掌上终端,从工业设备到具身智能,民营企业都不缺席。
    阅读 162w+
    22
  • 9小时前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史士云 徐红
    第六批耗材国采征求意见稿流出!圈定两大品类 首次引入“锚点价”
    阅读 36.7w+
    7
    21
  • 昨天 19:05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卢阿峰
    国内科学仪器对外授权第一单!华大智造CoolMPS授权给瑞士Swiss Rockets获1.2亿美元
    阅读 67.5w+
    16
  • 10-11 07:5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11日电,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险资机构(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计调研A股上市公司14128次,其中,电子元件、医疗设备等科技板块上市公司获得险资机构高度关注。业内人士认为,险资在建仓前、持仓期都可能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今年以来,险资机构对科技板块上市公司调研较多,与其看好该板块当前的投资潜力紧密关系,这与险资长期持有大量银行股等高股息板块股票并不矛盾。作为长周期、大体量资金,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具有持股分散、策略多元等特征。
    阅读 334.7w+
    88
  • 10-10 15:59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0月10日电,在10日举行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今年深圳出台的《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自发布以来已惠及超40家企业和单位。深圳市在高端芯片、核心设备、关键材料上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此外,郭子平介绍,国庆期间深圳发布了2025年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新能源、安全节能环保等领域。“针对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领域,我们一以贯之地支持设计流片、核心装备研发、先进封装水平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国家项目配套等领域。”
    阅读 339.4w+
    58
  • 10-09 16: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9日电,中金发布研报称,国内工程师红利、丰富临床资源和支持性政策多方加持下,国产创新药已逐渐从跟随时代走向FIC/BIC创新。进入2.0时代的创新药产业已经逐步完成质的提升。下半年10月中旬围绕ESMO会议前后相关临床数据读出与BD有望带来板块新一轮投资机遇。商保方面,2025年以来,商业医疗险相关政策持续推进,有望加速医疗体系支付改革,缓和供需矛盾同时,加速支持国产创新。进入下半年,伴随着财政政策的加码,国内医疗设备相关标的也备受市场期待。
    阅读 272w+
    5
    74
  • 09-30 16:5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30日电,财联社记者今日从联影医疗获悉,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台“摄像”磁共振uMR Ultra于昨日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至此uMR Ultra已获中国NMPA、美国FDA及欧洲CE三大认证,实现全球上市,联影医疗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具备“摄像”磁共振技术的公司。与传统磁共振相比,uMR Ultra可持续捕捉解剖结构和功能组织活动的高清动态影像,对于人体运动部位的观察、诊断和研究具有重大潜力。联影医疗方面还透露,近日围绕该款磁共振的神经临床研究项目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正式启动。(财联社记者 卢阿峰)
    联影医疗
    -2.15%
    阅读 365.4w+
    2
    64
  • 09-29 09:15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俊清
    X光设备制造商超群检测启动A股IPO 已率先布局CT球管国产化
    阅读 67.2w+
    2
    6
  • 09-28 19: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8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药监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司关于开展2025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卫生健康、药品监督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制造强国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现就2025年度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面向高端医疗装备重点产品和典型场景,遴选一批技术创新水平与临床应用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对医工协同创新、中试验证、临床研究、迭代升级与推广应用等具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项目。本年度重点开展5类重点产品(见附件1)和4类典型场景(见附件2)的推广应用。
    阅读 255.2w+
    2
    121
  • 09-28 12: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8日电,据国家药监局消息,YY/T 1996—2025《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 具备闭环功能的植入式神经刺激器 感知与响应性能测试方法》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布。
    阅读 299.1w+
    5
    135
  • 09-26 11: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6日电,达安基因26日午间公告,近日,公司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医疗器械名称为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有效期自批准之日起至2030年9月24日。本试剂盒用于体外定性检测基孔肯雅热病疑似病例、其他需要进行基孔肯雅热感染诊断或鉴别诊断者的血清样本中基孔肯雅病毒核酸。
    达安基因
    -0.78%
    阅读 327.6w+
    7
  • 09-26 07:12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张良德
    兼容AI技术发展!2026年有望整体对接落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
    阅读 84.3w+
    25
    93
  • 09-24 14:4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24日电,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脑机接口等创新医用耗材产品申报赋码工作的公告。对于脑机接口技术、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可穿戴超声技术等前沿技术和创新领域相关医用耗材产品,如植入式脑深部神经电极导线、一次性柔性机械臂、人工心肺瓣膜、新材料超声贴片或电极贴片等,采取以下方式分类推进:1、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企业可直接向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数据库动态维护”窗口,提交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说明书、产品实物照片等资料,国家医保局将优先加快产品赋码进度。2、尚未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企业可提交技术要求、临床评价资料、检验报告等支撑材料,同时可同步反馈产品分类意见建议。国家医保局将加快优化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体系,支持产品获批后及时赋码。
    阅读 280.6w+
    1
    72
  • 09-19 21:3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9日电,复旦专家团队通过巢式对照研究分析,系统绘制了疾病发病前15年的代谢物变化轨迹,发现其中超50%代谢指标在疾病确诊10年前甚至更早出现差异,为疾病早期预警提供了可能。北京时间2025年9月1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程炜研究员、冯建峰教授和尤佳青年研究员团队,继2025年初血浆蛋白组学图谱刊登于《细胞》杂志封面后,又首次绘制出了人类健康与疾病代谢组图谱,可预测数百种疾病,相关成果发表于两本《自然》子刊。
    阅读 307.8w+
    2
    104
  • 09-18 18:43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崔铭
    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多家科创板医疗器械企业加速全球化
    阅读 64.3w+
    3
    63
  • 09-17 11:43 来自 大湾区之声
    财联社9月17日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17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于2026年内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并提交规管医疗器械的立法建议,务求尽快成为国际认可的药械权威监管机构。特区政府会加快“1+”新药审批机制,试行优先审批经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建议能应对治疗严重或罕见疾病的创新药,助力药企更快将创新药推向市场。特区政府也会推动大湾区内临床数据标准化,构建真实世界数据平台,助力药企更快将创新药物推向内地和国际市场。
    阅读 282.1w+
    39
  • 09-17 08: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7日电,药明生物宣布,其位于无锡的生物药原液一厂(MFG1)、生物药原液二厂(MFG2)和生物药制剂五厂(DP5)获得土耳其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TITCK)的GMP认证。这是药明生物首次通过土耳其TITCK的GMP审计。
    阅读 290.2w+
    1
  • 09-16 18:0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9月16日电,据国家药监局,2025年8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263个。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08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1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22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2个。
    阅读 259.3w+
    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