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拥有冠昊生物药业板块主要产品本维莫德乳膏所有权的子公司中昊公司被两家小股东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②有知情人士透露,中昊公司长达三年未开董事会和股东会,去年小股东得知中昊亏损资不抵债,在沟通无果后起诉,其中一桩案件一审胜诉,判决小股东可查阅中昊相关资料,中昊方面上诉要求撤销该判决。
《科创板日报》1日讯,惠泰医疗披露调研纪要显示,目前,双腔微导管已取得注册证;电生理项目磁定位压力感应消融导管、磁电定位压力感知脉冲消融导管、磁电定位环形脉冲消融导管均处于临床入组完成后的随访阶段;外周项目腔静脉滤器随访已完成;高压球囊扩张导管(冠脉)预计今年三季度取得注册证;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取得注册证。
①多家上市公司表态,称正在成立脑机接口项目; ②医疗器械领域的脑机接口公司融资最多,占比62%。
《科创板日报》30日讯,赛诺医疗披露调研纪要显示,公司血流导向装置涂层密网支架目前也已顺利启动临床入组。公司颅内自膨药物支架2023年2月完成全部临床入组工作,目前处于临床随访阶段,预计于2023年提交创新审批,2024年上半年能够上市销售。目前,公司棘突球囊预计今年下半年取得注册证。
财联社5月28日电,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周立新在昌发展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中表示,将会在包括昌平区在内的北京地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包括定制咨询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人员培训平台、实施注册核查优先、生产检查优先、创新成果展示基地等一站式服务服务体系;并将围绕支持疫苗、基因药物、细胞药物、中药、儿童用药、临床急需用药等创新药品以及人工智能、进口替代、临床急需等创新医疗器械,提供一对一审批前置精准服务,推进审评审批机构和企业对接。(财联社记者郭松峤 高富赓)
财联社5月26日电,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7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慢病中心)26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授予2023年公共卫生奖中的科威特国健康促进研究奖。
①西山科技的手术动力装置的市场份额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②公司在耗材领域持续发力,销售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43.02%增长至2022年的64.74%; ③2023年Q2,公司营收增速维持40%以上较高增长速度,但净利润增速却较低。公司解释称因市场费用较多集中在第二季度。
①未来,全球医学影像及放疗装备市场规模将快速、稳定增长; ②随着精准医学快速发展,精准放疗成为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
①今日医药相关板块集体活跃,其中,辰光医疗获30cm涨停。 ②各细分赛道中,医疗器械板块近日连获北向资金加仓。 ③目前,医药生物行业估值PE-TTM近29倍,5年分位值近30%,处于历史偏低分位数水平。
①病理诊断是一种基于图像信息的诊断方式,被誉为临床诊断的“黄金标准”,宫颈癌筛查是当前病理AI中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场景。②券商研报指出,我国病理医师缺口预计7.73-17.18万人,AI+病理有望解决行业痛点,梳理受益上市公司名单(附图)。
①今年第三只“百元股”来了; ②达安基因600万投资实现了124.31倍账面回报; ③安杰思预计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50亿元至3.70亿元,较2021年增加14.58%至21.13%,收入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
财联社5月19日电,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题,深入中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陈吉宁指出,要结合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进一步找准制约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裉节难题,加强分析研判,聚焦原因症结,拿出解决方案,切实形成一批有针对性、有突破性的引导支持政策。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周期大幅缩短,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快布局前沿领域、新的赛道,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要打造标杆性专业孵化器,用好各类公共平台,加快培育一批高增长企业,形成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更好支撑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力营造产业生态,着眼集聚性、引领性、带动性,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汇聚资源要素、完善服务配套,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和顶尖人才来沪投身生物医药事业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财联社5月18日电,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5月18日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的扩面提质,坚持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一体推进。国家层面,今年已经开展了第八批药品集采,我们还将开展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的集采,主要是针对眼科的人工晶体和骨科的运动医学类耗材,适时还将开展新批次的药品集采。地方层面,将重点对国家组织集采以外的化学药、中成药、干扰素以及神经外科耗材、体外诊断试剂等开展省际联盟采购,同时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集采产品的质量监控和供应保障,促进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确保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成果。
财联社5月18日电,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下半年医药行业重要看点为医疗终端需求持续修复。2023年2月以来,我国医院诊疗量逐步恢复,上市公司一季报也反映出终端恢复态势良好。预计在低基数效应下,二季度到四季度我国医院诊疗量同比增速将有较好恢复。下半年看好:1)处方药:技术驱动,创新升级;政策触底,传统转型。2)医疗器械:围绕院端复苏、政策出清及格局变化,精选结构机会。3)医疗服务:看好眼科及严肃医疗等细分赛道。4)中医药产业链:小荷才露尖尖角。
《科创板日报》17日讯,衔微医疗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丹麓资本、北京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等。衔微医疗是一家眼科手术机器人研发商,专注眼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推动第三代眼科手术机器人的产品定型和送检,同时发起包括干眼症治疗设备在内的、其他在研产品管线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申请工作。
财联社5月17日电,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简称“CMEF”)5月14日至5月1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此次展览面积达32万平方米。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推进。此次展会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为主题,吸引全球近5000家企业参展,汇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产品。此次展会吸引了海内外的医疗器械领军企业参展,其中包括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罗氏诊断、东软医疗、鱼跃医疗等行业头部企业。在此次展会上,多个创新产品发布。精锋医疗、三诺生物、之江生物等公司均有重磅产品亮相。
财联社5月16日电,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与德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局长卡尔·布罗伊希在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局联合意向声明》。《联合意向声明》明确了双方未来的合作领域和方向,进一步加强双方在药品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安全信息、审评、检测、人员交流、技术合作领域的合作。
《科创板日报》16日讯,近日,新华联合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惠远资本旗下山东健康基金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拓展骨科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的建设,全国供应链和营销建设、强化产品技术和学术优势。新华联合是一家高值骨科耗材研发商,产品主要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脊柱产品、3D打印骨植入产品以及专用骨科工具等。公司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已取得16个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自产关节产品已完成30多个省市挂网并进入头部核心医院。
①正雅齿科启动IPO,隐形矫治市场再添竞争者; ②凭借市场机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正雅齿科也曾一度陷入“虚假宣传”风波之中。
财联社5月13日电,近日,山东、湖南、江西等地陆续落地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骨科脊柱类中选结果。截至目前,已经有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落地降价后的中选产品,其余省份也将于5月底前陆续开始执行。此次集采相关产品平均降价84%,按约定采购量计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