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医疗器械
关注
2.0W 人关注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达到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目的。
医疗器械
+0.38%
龙头股
山外山
+10.80%
西陇科学
+10.05%
  • 昨天 10:1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2日电,日前,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专业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此次增设的29种新专业,充分体现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牵引,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增设了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健康与医疗保障等专业,面向科技发展前沿,增设了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设了国际邮轮管理、航空运动等专业。同时,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增设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专业。
    阅读 217.7w+
    65
  • 04-21 10:28 来自 财联社
    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工作
    阅读 91.4w+
    9
  • 04-21 10:1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1日电,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的影像资料上传和价格减收要求,征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医保部门指导当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机构应用统一的编制方案,编制规范、准确、真实、可溯的“医保影像云索引”,并将原始影像数据、“医保影像云索引”及数据集上传至地方影像云数据共享中心;指导地方影像云数据共享中心将“医保影像云索引”及数据集上传至当地医保影像云索引共享模块。通过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阅读 260.5w+
    49
  • 04-19 17:1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9日电,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组织实施的“百万减残”工程重点推广项目,我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临床试验正式全国启动。该项目有望成为我国卒中后残疾防控的重要手段。迷走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以辅助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数据显示,该技术能够在卒中后康复黄金期6月以后,帮助患者持续重建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阅读 326w+
    2
    148
  • 04-19 11:22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张真
    自主可控的“核心赛道”!科学仪器国产化预期升温 机构看好国内市场加快重塑
    阅读 96.8w+
    3
    80
  • 04-18 20:24 来自 财联社记者 卢阿峰
    济民健康:“副总裁伪造印章案”或致公司损失约3000万元
    阅读 80.1w+
    2
    9
  • 04-18 10: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8日电,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4月15日至1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和中国药科大学调研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征求基层群众和管理服务对象对药品监管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李利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紧跟医药科技创新前沿,对重点品种实行“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积极支持江苏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走前列。
    阅读 333.9w+
    26
  • 04-17 08: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7日电,市场监管总局4月14日印发《关于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广告市场秩序整治工作。《通知》聚焦重点民生领域和互联网新兴媒介,从“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疗器械广告”“普通食品广告”“金融广告”“教育培训广告”“互联网广告”5个方面明确2025年广告监管有关重点任务,组织依法严查“神医”“神药”广告、食品广告疗效化宣传、保本无风险的金融理财广告、职业技能培训类违法广告、互联网违法广告等,切实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阅读 251.3w+
    7
    70
  • 04-16 18:5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郑炳巽
    新董事长“千呼万唤不出来” 凯利泰权力交接失序?
    阅读 75.4w+
    12
  • 04-14 21:03 来自 财联社记者 何凡
    万孚生物:拓展发展中国家业务 对冲在美业务风险|直击业绩会
    阅读 66.2w+
    7
  • 04-14 20:1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4日电,国家药监局今天发布公告,2025年3月,国家药监局共批准注册医疗器械产品308个。其中,境内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248个,进口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34个,进口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19个,港澳台医疗器械产品7个。
    阅读 259w+
    39
  • 04-10 20: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10日电,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提出在河南全省重点布局建设航空港区国际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郑州经开区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郑州高新区数字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新乡市特色治疗设备及高值医用耗材产业园区、安阳市智能康复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商丘市智慧医疗及康复设备产业园区、信阳市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园区等7个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根据方案,到2027年,河南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引进10家以上国内外医疗仪器设备龙头企业,培育百家以上专精特新医疗仪器设备企业和硬科技初创企业,创新医疗仪器设备获批项目累计突破5个,带动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到2030年,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300亿元产业园区、7个规模超100亿元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医产协同的产业生态,带动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
    阅读 266.1w+
    124
  • 04-10 16:05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张真
    关税反制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 这一CT核心部件有望借力超车
    阅读 80.5w+
    32
  • 04-10 15:20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郑炳巽
    超30万人齐聚!AI和关税成CMEF热词,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将提速?
    阅读 69.4w+
    39
  • 04-09 10: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9日电,今日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徐徕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和增长率均居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之首。自2019年以来,浦东1类国产创新药累计获批21个,创新医疗器械31个,今年截至目前已获批上市2款一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
    阅读 228.7w+
    45
  • 04-08 18:35 来自 科创板日报 乔翼蓝
    听障老人助听器使用率低 线上测听、验配解决“最后一厘米”难题
    阅读 63.5w+
    17
  • 04-08 16:23 来自 科创板日报 郑远方
    美国关税如何牵动医药行业?多公司表态“影响有限” 券商看好板块抗风险能力
    阅读 72.3w+
    17
  • 04-07 17:3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企业并购和风险投资。推动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积极收购海内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加强产业链并购重组。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链接顶尖高校院所和初创企业,投资和孵化一批顶尖创新成果。优化产业基金业绩考核机制,着重考核产业基金整体业绩、长期回报和产业促进作用,加快培育大胆资本。
    阅读 250.9w+
    80
  • 04-07 17:3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辅助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用药安全仿真分析等药物研发环节,加快大模型、核心算法、专业软件等前沿技术更新,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智能小分子新药合成、中药研发和中医智能诊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智能化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围绕底盘细胞改造、酶制剂开发、精准发酵等环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阅读 258.8w+
    67
  • 04-07 17:3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高性能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生命监护与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方向,支持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对通过国家、省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首次获批上市的二、三类医疗器械,加大支持力度。对研发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创新宠物医疗器械,按照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20%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500万元。
    阅读 244.9w+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