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医疗器械
关注
2.1W 人关注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达到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等目的。
医疗器械
+0.11%
龙头股
东岳硅材
+20.04%
奥美医疗
+10.04%
  • 1小时前 来自 央视新闻
    财联社11月7日电,记者今天从国家标准委了解到,国际标准《辐射防护—医用质子加速器—屏蔽设计与评估的要求和建议》近日正式发布。该标准由我国牵头,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士等9个国家的专家共同携手制定。质子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之一,具有靶向精准、副作用少等显著优势,成为全球范围治疗癌症新选择。据国际粒子治疗协作委员会(PTCOG)发布的数据,全球已建成质子治疗中心超过120家。
    阅读 19.8w+
    30
  • 昨天 18:0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6日电,据上交所官网披露,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心医疗”)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受理,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受理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招股书显示,核心医疗拥有目前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商业化磁悬浮植入式人工心脏,并成为该领域国内市占率第一的企业。此次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循环支持前沿产品研发项目、人工心脏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资料显示,核心医疗的硬科技属性,体现在其通过原始创新实现全球人工心脏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和空白领域填补。公司多款核心产品均已纳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数量位居我国人工心脏领域首位;其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CorVad® 4.0/6.0系列已处于注册审批阶段,有望成为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填补国内领域空白。此前,核心医疗已完成多轮融资,收获多家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可。
    阅读 202.8w+
    77
  • 昨天 07:5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6日电,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医疗器械板块涨跌较多的部分个股预计与三季度业绩披露等因素有关,板块具有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四季度为流感高发季节,建议关注呼吸道检测相关业务趋势;“双11”,建议关注家用器械公司线上销售趋势。短期来看,建议把握2026年业绩改善个股的业绩和估值修复机会,多家医疗器械行业细分赛道龙头公司将于2026年迎来加速增长。长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投资机会来自创新、出海和并购整合,板块的创新和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估值正在被重估。建议关注想象空间较大的创新器械赛道,以及并购重组、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方向。
    阅读 268.6w+
    17
  • 11-05 13: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5日电,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关于支持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依托北京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所等形成的成像、加工、检测、计算等平台能力,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孵化基金,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高质量建设中关村(昌平)智能眼科医工产业园。
    阅读 298.9w+
    1
    72
  • 11-04 21: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4日电,据国家药监局11月4日消息,11月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新版《规范》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施行。新版《规范》是在2014年发布的《规范》基础上的修订版,是国家药监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以及相关法规规章规定,全面加强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举措。
    阅读 267.6w+
    85
  • 11-04 11:04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国家卫健委发文支持AI+医疗 基层应用被重点提及 智能理疗产品或加速进入临床
    阅读 87.9w+
    22
    379
  • 11-04 10:51 来自 财联社
    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加快智能理疗技术推广应用 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临床试验
    阅读 80.6w+
    23
  • 11-03 13:5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电,财联社记者今日从医美器械企业半岛医疗方面获悉,公司旗下第三代超声炮——“半岛大超炮”获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三类证”的超声医美器械。小财注:根据国家药监局标管中心牵头组织研究编制的《美容用途超声器械分类界定指导原则》,利用高频超声波的热效应、机械效应和超声空化等,使人体组织变性以达到改善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等目的的超声美容器械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财联社记者 何凡)
    阅读 282.9w+
    1
    43
  • 10-29 13:3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9日电,财联社记者今日从医美器械企业半岛医疗方面获悉,公司旗下射频皮肤治疗仪——“半岛逆时针”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首个获得三类证的国产黄金微针设备。该产品适用范围为“在医疗机构中使用,通过射频能量对皮肤组织产生的热效应,用于面部皮肤萎缩性痤疮瘢痕的治疗”。小财注:根据规定自2026年4月1日起,黄金微针需要升级为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过渡期内二类证仍有效。(财联社记者 何凡)
    阅读 248.1w+
    1
    10
  • 10-29 07:55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张洋洋
    全国首个脑机接口集聚区落地虹桥 上海全链条布局脑机接口赛道
    阅读 57.8w+
    26
  • 10-27 10:26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吴旭光
    科创家|瑞迈特董事长庄志:坚持全球化发展 以“AI+本地化”破局
    阅读 52.2w+
    7
  • 10-27 09:4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7日电,乐普医疗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DBS)预计近期获批上市,明年有望贡献收入,植入式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准备明年一、二季度申报,神经调控业务板块将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新逻辑。公司在集采大环境下,致力于在重大临床需求疾病诊疗领域内,研发产品技术壁垒更高、市场竞争格局更好的植介入医疗器械,从而减少集采政策对公司业务的影响。
    乐普医疗
    -1.80%
    阅读 245w+
    1
    34
  • 10-27 09:27 来自 科创板日报 张真
    脑机接口方案之争白热化!奥尔特曼押注“基因+超声波”治疗 曾公开拉踩Neuralink
    阅读 66.8w+
    14
    25
  • 10-26 11: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6日电,据新华社,全球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学2025年年会25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开幕。中国研究团队在会上发布了治疗主动脉瓣反流的医疗器械的最新临床数据,展示了中国原创器械的创新能力、有效性及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教授王建安在会上介绍了“J-VALVE TF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简称“J-VALVE TF瓣膜”)治疗主动脉瓣反流的两年临床随访数据。这种瓣膜经血管入路,通过器械设计与手术技术的协同创新,实现了以更微创的方式治疗主动脉瓣反流,手术时间更短,病人恢复更快。
    阅读 321w+
    78
  • 10-25 21:1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5日电,2025江西医药发展大会25日在赣州市举行,16个医药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集中签约的医药重点项目,涵盖创新药、中药、宠物药、医疗器械、医药科创平台等多个领域。
    阅读 320.9w+
    122
  • 10-24 06:50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10月24日电,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医药行业三季度业绩前瞻看,CRO(合同研究组织)、CDMO(合同研发与生产组织)等上游细分领域有望延续上半年业绩向好趋势,继续表现亮眼;中药、医疗器械、原料药、药店等板块部分个股也有较为不错的业绩表现。同时,伴随近期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的数据披露以及BD(商务拓展)交易的持续落地,相关创新主线值得继续看好。
    阅读 228.7w+
    2
    71
  • 10-23 13:4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3日电,近日,成都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韩璧丞,经营范围包含: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互联网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互联网安全服务等。该公司由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阅读 257.8w+
    29
  • 10-23 08:52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史士云
    近五年业绩如坐“过山车” 伟思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恢复增长
    阅读 70.2w+
    4
    5
  • 10-22 19:43 来自 财联社记者 何凡
    华兰股份: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同比双增,Q3业绩同比与环比皆下滑|财报解读
    阅读 76.6w+
    1
    3
  • 10-21 13: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0月21日电,由国家药监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2025医疗器械经济信息发布会”10月21日在合肥召开。会议指出,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标准体系,加大研发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审评审批质效,全方位筑牢医疗器械高水平安全底线,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步伐,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
    阅读 275.9w+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