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8日电,在今日举办的张江药谷国际创新大会·医疗器械论坛上,科美诊断董事长李临向记者表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巨大挑战,过去缺乏生物标志物、特别是血液标志物的检测手段,通过将医疗技术创新与医生临床需求深度融合,公司成功研发出用于精准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产品。他透露,计划将这一技术平台拓展至帕金森病等更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产品开发。目前,公司在上海已上市约六七十款产品,今年还在沪申报6个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我们希望更深度地扎根上海发展,长期目标是借助医疗诊断智能体等技术,持续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并进一步服务基层及边远地区,助力提升常见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诊疗可及性。”(财联社记者 武超)
财联社11月17日电,中信建投研报称,短期来看,随着政策缓和、集采出清、新产品新业务拓展和出海布局,预计26年多家医疗器械龙头公司迎来业绩拐点,建议把握业绩估值修复投资机会,以及脑机接口、AI医疗等医疗新科技方向投资机会。医疗器械板块的长期投资机会来自创新、出海和并购整合,板块的创新性和国际化能力逐步得到认可、估值正在被重估。
①锦江电子科创板IPO于2023年6月12日获受理。2024年6月,锦江电子科创板IPO终止;彼时该公司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 ②A股上市公司-心脑血管慢病领域龙头信立泰,及旗下心脑血管创新医疗器械平台-立泰生物医疗,共同为锦江电子的第二大股东,合计持股16.6793%。
①国内侵入式脑机产品获得上市加速器; ②新材料与柔性电极可能是中国潜力最大的领域; ③国内行业政策频发,规范标准逐步清晰
财联社11月11日电,由上海阶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植入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目前已正式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CMDE)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这是国内首个进入该“绿色通道”的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标志着中国在这一前沿科技领域的产业化进程迈出了从临床验证到市场准入的关键一步。
① 2025年1-6月标的公司净利润与人工晶状体产品净利润之和约为1618.77万元,若按此趋势推算,全年利润恐难达预期; ②对于估值下降,昊海生科解释,2023年11月人工晶状体产品首次被纳入国家集采范围后,市场发生较大改变,导致该领域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业绩下滑。
财联社11月8日电,医药行业正在成为业内竞相布局的方向。11月7日,中证科创创业创新药指数和中证科创创业医疗器械指数发布,与之相关的指数基金有望随后推出。在指数频频推陈出新的同时,公募也加大了对医药主题基金的布局力度。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今年以来共有45只医药主题基金成立,其中,创新药主题指数基金数量多达18只。相比之下,去年全年仅有30只医药主题基金成立。除了产品端积极布局,从投资端来看,三季度公募对医药板块的配置比例也明显提升。
①核心医疗多款核心产品均已纳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纳入产品数量位居我国人工心脏领域首位,且其目前产品植入量占比位居行业第一; ②核心医疗认定和披露高瓴私募基金、上心谷投资为其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是第二家被认定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科创板申报企业。
财联社11月7日电,2025年11月4-5日,国家医保局副局长李滔赴上海市出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现场参观部分进口医药企业展区,介绍中国医保支持医药创新发展的有关举措,与相关医药企业沟通交流。李滔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国家医保局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动态调整医保药品目录,制定商保创新药目录,推动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格局,开展真实世界医保综合价值评价,更好服务人民健康,赋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欢迎广大跨国企业将先进药品、器械和技术引入中国,积极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
财联社11月7日电,记者今天从国家标准委了解到,国际标准《辐射防护—医用质子加速器—屏蔽设计与评估的要求和建议》近日正式发布。该标准由我国牵头,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士等9个国家的专家共同携手制定。质子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之一,具有靶向精准、副作用少等显著优势,成为全球范围治疗癌症新选择。据国际粒子治疗协作委员会(PTCOG)发布的数据,全球已建成质子治疗中心超过120家。
财联社11月6日电,据上交所官网披露,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核心医疗”)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受理,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受理的高端医疗器械企业。招股书显示,核心医疗拥有目前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商业化磁悬浮植入式人工心脏,并成为该领域国内市占率第一的企业。此次IPO,拟募集资金用于循环支持前沿产品研发项目、人工心脏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资料显示,核心医疗的硬科技属性,体现在其通过原始创新实现全球人工心脏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和空白领域填补。公司多款核心产品均已纳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数量位居我国人工心脏领域首位;其介入式心室辅助系统CorVad® 4.0/6.0系列已处于注册审批阶段,有望成为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介入式人工心脏产品,填补国内领域空白。此前,核心医疗已完成多轮融资,收获多家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认可。
财联社11月6日电,中信建投证券研报认为,医疗器械板块涨跌较多的部分个股预计与三季度业绩披露等因素有关,板块具有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四季度为流感高发季节,建议关注呼吸道检测相关业务趋势;“双11”,建议关注家用器械公司线上销售趋势。短期来看,建议把握2026年业绩改善个股的业绩和估值修复机会,多家医疗器械行业细分赛道龙头公司将于2026年迎来加速增长。长期来看,医疗器械行业投资机会来自创新、出海和并购整合,板块的创新和国际化能力得到认可、估值正在被重估。建议关注想象空间较大的创新器械赛道,以及并购重组、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方向。
财联社11月5日电,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关于支持昌平区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依托北京脑科学和类脑研究所等形成的成像、加工、检测、计算等平台能力,设立脑机接口专项孵化基金,打造中关村(昌平)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器械城,打造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交流中心,高质量建设中关村(昌平)智能眼科医工产业园。
财联社11月4日电,据国家药监局11月4日消息,11月4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新版《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新版《规范》将于2026年11月1日起施行。新版《规范》是在2014年发布的《规范》基础上的修订版,是国家药监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4〕53号)以及相关法规规章规定,全面加强医疗器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提升的重要举措。
①近年来,CGM产品凭借摆脱传统指尖采血的风险与痛苦,并可全天连续监测血糖信息的核心优势,已成为家用医疗器械中增速迅猛的新品类; ②有数据显示,2025年至今,京东平台上CGM品类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速已超90%。
①今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 ②意见指出,到2027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
①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落地上海虹桥; ②上海市科委目前正在协同相关部门和区域加快推动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工作。一是强化顶层设计与体系化布局。二是全力推进标志性创新产品研发。三是建设国内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
①庄志表示,面对政治等不可测因素,瑞迈特已有战略应对与预案,相信即使政治方面出现很不利的因素,公司也会是国内厂家中准备最充分的那一批; ②公司表示,瑞迈特将继续坚持全球化发展,在海外市场,未来至少3-5年时间,海外仍将是公司营收的大头,公司将夯实欧美市场战略,提升市场份额。
①奥尔特曼参与联合创办的Merge Labs已聘请生物分子工程师夏皮罗为其创始团队的一员; ②夏皮罗在脑机接口领域聚焦于神经成像和控制的非侵入性技术。 ③截至目前,Neuralink帮助渐冻症、脊髓损伤在内的十余名患者恢复了语言或行动能力。
财联社10月23日电,近日,成都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韩璧丞,经营范围包含:第二类医疗器械销售;人工智能硬件销售;互联网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互联网安全服务等。该公司由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