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21日电,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的影像资料上传和价格减收要求,征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医保影像云索引上传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医保部门指导当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机构应用统一的编制方案,编制规范、准确、真实、可溯的“医保影像云索引”,并将原始影像数据、“医保影像云索引”及数据集上传至地方影像云数据共享中心;指导地方影像云数据共享中心将“医保影像云索引”及数据集上传至当地医保影像云索引共享模块。通过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财联社4月19日电,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组织实施的“百万减残”工程重点推广项目,我国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系统”临床试验正式全国启动。该项目有望成为我国卒中后残疾防控的重要手段。迷走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可以辅助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数据显示,该技术能够在卒中后康复黄金期6月以后,帮助患者持续重建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近年来我国仪器设备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 ②国投证券认为,关税影响下国内科学仪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再次上升。 ③上海证券表示,建议关注半导体设备、仪器仪表自主可控和红利股短期对冲。
财联社4月18日电,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4月15日至17日在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和中国药科大学调研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征求基层群众和管理服务对象对药品监管部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李利指出,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紧跟医药科技创新前沿,对重点品种实行“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积极支持江苏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走前列。
财联社4月10日电,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布局建设方案》,提出在河南全省重点布局建设航空港区国际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郑州经开区高端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郑州高新区数字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新乡市特色治疗设备及高值医用耗材产业园区、安阳市智能康复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商丘市智慧医疗及康复设备产业园区、信阳市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产业园区等7个医疗仪器设备产业园区。根据方案,到2027年,河南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引进10家以上国内外医疗仪器设备龙头企业,培育百家以上专精特新医疗仪器设备企业和硬科技初创企业,创新医疗仪器设备获批项目累计突破5个,带动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700亿元。到2030年,力争形成2个规模超300亿元产业园区、7个规模超100亿元产业园区,产业园区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显著,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医产协同的产业生态,带动河南省医疗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
①日前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表示,当前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已实现部分产品国产化替代。 ③东海证券认为,随着关税摩擦持续,整体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国产化有望进一步提速。
财联社4月9日电,今日在2025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开幕主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副书记徐徕在致辞中指出,2024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规模和增长率均居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之首。自2019年以来,浦东1类国产创新药累计获批21个,创新医疗器械31个,今年截至目前已获批上市2款一类创新药和4款创新医疗器械。
①一般来说,助听器技术迭代需要2~3年。国内会比进口的迭代速度更快,基本1~2年就会有相应的新品推出; ②医疗级助听器的测听、验配环节需要专业的听力师、验配师进行操作,而听力师资源包括验配的资源稀缺,可以通过线上服务加大普及性。
①被问及关税影响时,A股医药板块多家公司已给出回应称“影响有限”。 ②券商指出,总体而言医药板块整体具备较强的抗关税风险能力。医药行业整体以内需为主,大部分子行业受到关税影响较小。分析师看好板块这些细分方向>>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企业并购和风险投资。推动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积极收购海内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加强产业链并购重组。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链接顶尖高校院所和初创企业,投资和孵化一批顶尖创新成果。优化产业基金业绩考核机制,着重考核产业基金整体业绩、长期回报和产业促进作用,加快培育大胆资本。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辅助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用药安全仿真分析等药物研发环节,加快大模型、核心算法、专业软件等前沿技术更新,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智能小分子新药合成、中药研发和中医智能诊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智能化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围绕底盘细胞改造、酶制剂开发、精准发酵等环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高性能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生命监护与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方向,支持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对通过国家、省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首次获批上市的二、三类医疗器械,加大支持力度。对研发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创新宠物医疗器械,按照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20%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500万元。
财联社4月7日电,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年)》。其中提出,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支持跨国企业以委托生产方式办理药品生产许可并在京上市。探索开展医疗器械产品跨境委托生产先行先试。
①今年3月近170家科创板公司获得机构调研中,晶丰明源、盛美上海、中科星图、安必平、华峰测控为最受关注的5家公司; ②整体来看,机构重点关注了公司并购重组、赛道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新技术路线渗透等具体内容。
财联社3月31日电,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标准引领创新,进一步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等相关标准。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和方法标准等制修订工作,积极筹建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字标准样本数据集研究。根据产业发展和监管需求,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
①国家医保局发布五批中医类立项指南规范价格项目,将全国中医类项目从最多600余项整合为99项,覆盖中医诊疗全领域; ②立项指南不是简单删减项目,而是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优化结构; ③《指南》设立“仪器针法”项目,将电热、磁疗、光疗等现代技术纳入收费范围,解决创新成果转化难题。
①截至发稿,恒生创新药指数涨超5%,多个创新药概念股均拉涨超两位数; ②近几日,恒瑞医药、和铂医药、联邦制药等Biotech纷纷发出“出海”公告; ③东北证券表示,TOP MNC认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实力,有更强意愿给予高估值。
财联社3月21日电,由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脑血管病药械研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1日正式成立。这是北京首个脑血管病药械研发领域重点实验室,将针对脑血管病领域药物研发前沿科技和智慧医疗等“未来医疗”开展技术攻关。
《科创板日报》19日讯,富士康在GTC 2025上首次展示AI护理机器人Nurabot,这款护理机器人能够优化医疗工作流程并提升病患照护质量,预计将于今年内部署至合作医院。
财联社3月18日电,北京市日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在昌平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要推动“链主”企业增资扩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同时,要以科教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新城。据了解,昌平区国际医疗器械城是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生物技术等方向的专业化复合产业园区,其中东区已投入运营,吸引众多高精尖医疗器械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