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来说,助听器技术迭代需要2~3年。国内会比进口的迭代速度更快,基本1~2年就会有相应的新品推出; ②医疗级助听器的测听、验配环节需要专业的听力师、验配师进行操作,而听力师资源包括验配的资源稀缺,可以通过线上服务加大普及性。
①被问及关税影响时,A股医药板块多家公司已给出回应称“影响有限”。 ②券商指出,总体而言医药板块整体具备较强的抗关税风险能力。医药行业整体以内需为主,大部分子行业受到关税影响较小。分析师看好板块这些细分方向>>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企业并购和风险投资。推动设立产业并购基金,积极收购海内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加强产业链并购重组。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链接顶尖高校院所和初创企业,投资和孵化一批顶尖创新成果。优化产业基金业绩考核机制,着重考核产业基金整体业绩、长期回报和产业促进作用,加快培育大胆资本。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医疗保障局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辅助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用药安全仿真分析等药物研发环节,加快大模型、核心算法、专业软件等前沿技术更新,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智能小分子新药合成、中药研发和中医智能诊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智能化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围绕底盘细胞改造、酶制剂开发、精准发酵等环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财联社4月7日电,深圳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措施提出,聚焦高端医学影像、医用机器人、高性能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生命监护与支持、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方向,支持开发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对通过国家、省级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首次获批上市的二、三类医疗器械,加大支持力度。对研发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创新宠物医疗器械,按照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20%予以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500万元。
财联社4月7日电,北京市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印发《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2025年)》。其中提出,支持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境分段生产,开展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支持跨国企业以委托生产方式办理药品生产许可并在京上市。探索开展医疗器械产品跨境委托生产先行先试。
①今年3月近170家科创板公司获得机构调研中,晶丰明源、盛美上海、中科星图、安必平、华峰测控为最受关注的5家公司; ②整体来看,机构重点关注了公司并购重组、赛道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新技术路线渗透等具体内容。
财联社3月31日电,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就《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强化标准引领创新,进一步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加快发布医用外骨骼机器人、放射性核素成像设备等相关标准。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等领域的基础、通用标准和方法标准等制修订工作,积极筹建医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强增材制造用医用材料、脑机接口柔性电极、基因工程合成生物材料等新型生物材料标准化研究。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数字标准样本数据集研究。根据产业发展和监管需求,通过快速程序推动高端医疗器械急需标准立项。
①国家医保局发布五批中医类立项指南规范价格项目,将全国中医类项目从最多600余项整合为99项,覆盖中医诊疗全领域; ②立项指南不是简单删减项目,而是以服务产出为导向优化结构; ③《指南》设立“仪器针法”项目,将电热、磁疗、光疗等现代技术纳入收费范围,解决创新成果转化难题。
①截至发稿,恒生创新药指数涨超5%,多个创新药概念股均拉涨超两位数; ②近几日,恒瑞医药、和铂医药、联邦制药等Biotech纷纷发出“出海”公告; ③东北证券表示,TOP MNC认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实力,有更强意愿给予高估值。
财联社3月21日电,由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认定的脑血管病药械研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1日正式成立。这是北京首个脑血管病药械研发领域重点实验室,将针对脑血管病领域药物研发前沿科技和智慧医疗等“未来医疗”开展技术攻关。
《科创板日报》19日讯,富士康在GTC 2025上首次展示AI护理机器人Nurabot,这款护理机器人能够优化医疗工作流程并提升病患照护质量,预计将于今年内部署至合作医院。
财联社3月18日电,北京市日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在昌平区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要推动“链主”企业增资扩产,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同时,要以科教融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品质现代化新城。据了解,昌平区国际医疗器械城是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生物技术等方向的专业化复合产业园区,其中东区已投入运营,吸引众多高精尖医疗器械企业入驻。
财联社3月14日电,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药品监管局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智能辅助决策产品、脑机混合智能产品、支撑环境三大类,围绕智能辅助诊断检测产品、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数字疗法产品、智能辅助监护与生命支持产品、智能辅助决策产品、面向神经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脑机接口智能诊疗康复产品、脑机混合智能产品、医学人工智能数据库、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9个揭榜方向(申报指南见附件通知),征集并遴选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①指南将现行神经系统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82项,并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 ②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置入与取出需分别计费; ③据券商统计,全球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在150亿-850亿美元。
财联社3月12日电,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获悉,为进一步摸排区域内脑机接口前沿技术转化情况,加大对研发创新支持力度,近日,器械大湾区分中心主任刘斌带队赴华南理工大学及琶洲实验室开展脑机接口设备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基于脑机接口实时解码的上下肢综合康复训练系统、面向运动障碍患者的多模态脑机融合轮椅等脑机接口设备,听取了华南理工大学和琶洲实验室关于脑机接口技术相关成果的介绍,以及他们在注册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堵点。调研组就注册申报的产品分类、注册路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问题进行现场交流,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财联社3月8日电,据“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3月8日消息,上海安亭经济发展中心与华兴线粒体生命科学(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日前签约,总投资约16亿元的线粒体再生医疗领域项目“华兴线粒体安亭项目”落地宝安公路相关地块。项目将建设包括国家级线粒体技术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智能制造工厂、综合门诊、总部办公楼及相关配套等在内的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15亿元,年均纳税不低于3亿元,有望创造中高端岗位超800个。
①昨日晚间,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成功实施; ②1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次将脑脊接口视作脑机接口概念的延申; ③华安证券表示,医疗健康是当前脑机接口最成熟的赛道。
财联社3月3日电,本月起,全国各地相继执行人工耳蜗集采中选结果,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去年12月,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采购量共1.1万套,参与集采的3家外资企业和2家内资企业全部中选,除临床常用产品外,能支持(3.0T)核磁共振检查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
财联社3月2日电,据国家医保局消息,近日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呼吸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参考2023年版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将现行207项呼吸系统技术规范项目映射整合为68项价格项目。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省医保局参考立项指南,制定全省统一的价格基准,由具有价格管理权限的统筹地区对照全省价格基准,上下浮动确定实际执行的价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