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2月20日电,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建成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和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个性定制、柔性生产、虚拟制造、智慧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孕育发展。智能制造发展取得成效的同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也在快速增长,生态体系初步形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累计发布469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50项国际标准,6500余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服务范围涵盖全部制造业领域。
财联社12月20日电,2024世界智能制造大会12月20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大会并致辞。辛国斌强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坚持产业需求导向,推动实施智能制造领域重大科技专项,促进先进工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成组连线集成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深化行业应用,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推进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持续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深耕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是加强标准引领,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同步推进技术攻关与标准研制,引导企业标准群加速落地,不断深化标准国际合作。四是夯实发展底座,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深化5G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和规模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工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财联社12月18日电,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应用。支持AI电脑、AI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AI虚拟现实设备、全屋智能产品、具身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大模型技术的智能硬件产品研发推广。对销售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年度爆款产品,给予企业最高300万元奖励。
财联社12月9日电,近期,多地密集发布了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例如,12月4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近日,杭州也正式发布了《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从15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举措,赋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南京、四川天府新区等地,也于今年发布了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立足各地优势和特色,推动机器人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相关政策中金融支持力度显著增强。
财联社12月5日电,据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消息,12月5日,2024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与标准创新发展(杭州)大会在杭举办。大会以“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工业软件、仿生制造、工业数据等重点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产业链生态等研讨形式进行深入交流,推动标准化工作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为全国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会上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国际仿生学标委会、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委会、全国机器人标委会、全国仿生学标委会共同签订了支持杭州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次标准化合作协议的签署,创新标准化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与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的合作机制,将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杭州机器人产业迈向新高度,形成产业链标准链协同发展新模式、新样板。
财联社12月5日电,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和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有关区县以市场化方式共同出资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重庆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牵头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开源项目和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融资等服务。对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及扩大再投资项目给予贴息支持。
财联社12月5日电,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利用市、区县两级智能化改造政策渠道,对在智能化改造中规模化应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的企业予以支持。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加强与医疗、教育、家政、建筑、养老、市政、特种作业等相关领域合作,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开发推广适用性强、规模效益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品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并给予支持;适时将发展成效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纳入全市领军链主企业跨越发展“鲲鹏”行动并给予支持。
财联社12月2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见提到,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智能检测、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标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工业软件集成标准,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建设、供应链运营等智慧供应链标准,数字孪生装备、人工智能工业应用、工业数据流通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网络协同制造、产销一体化运营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标准,工业无线网络、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探索标准研制新方法,固化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典型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引导企业应用标准指导实践,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财联社11月28日电,据浪潮集团官微,11月27日,浪潮智能终端(新泰)产业基地正式建成启用。该基地是浪潮智能终端的首个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拥有兴泰超高清和浪潮机电两家工厂。基地面向显示终端提供核心零部件,为金融、医疗、政务等领域提供基础装备、智能服务终端产品,年产值超10亿元。
《科创板日报》22日讯,在2024宝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上,上海首宝智业投资基金正式发布,规模约5亿元。该基金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生态2.0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首钢基金成员企业首程资本领投,宝山国投集团、顾村镇跟投。(记者 张洋洋)
《科创板日报》21日讯,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公布的10月份机床订单总额为1225亿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这是3个月来首次转为正增长。其中,由于接到IT行业的大额订单,亚洲地区订单增长63%。在亚洲订单中占6成的来自中国的订单增长49%,达到290亿日元。
财联社11月4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告称,经广泛征集、各区推荐、评审择优,现将《2024年度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拟入选名单予以公示。
财联社10月28日电,据中国信通院消息,10月22—24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赴苏州开展未来产业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赴苏州低空经济产业园、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数据集团等地深入调研低空经济、智慧工厂、算力网络及算力服务等发展情况,专家们就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与监管、5G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实践、算力网络发展的挑战机遇等问题进行充分交流。
财联社10月27日电,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受多重因素影响,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有所下降,但利润总额超过5万亿,特别是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行业利润较快增长,彰显工业经济发展韧性。高技术制造业凸显韧性。1—9月份,在生产快速增长带动下,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3%,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1.1个百分点,为规上工业利润提供重要支撑。其中,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7.1%、13.2%;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智能制造行业利润分别增长27.5%、25.6%、10.2%;锂离子电池制造等绿色制造行业增长58.8%。其他新兴行业中,导航测绘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制造、电子电路制造等分别增长53.3%、35.0%、33.5%,均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财联社10月23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今日表示,下一步,将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创新重大机遇,重点强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产业,持续推进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关键技术领域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二是强主体,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建立全国统一、部省联动的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打造一批能力强、活力足、潜力大、竞争力强的数字经济企业。三是强应用,出台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广智能制造参考指引,推进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四是强生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分类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供给企业和产品解决方案,构筑产业生态竞争优势。
①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001亿元,环比下降46.09%; ②2024年年初至今,公司机器人业务获得中海油、华谊集团、沙特阿美等订单,中标恒源(马来西亚)炼油有限公司监控系统改造项目等。
①K2人形机器人已在客户实际场景中开展应用测试,包括物料搬运、样品处理、巡逻巡检、冲压收料、质量检测等; ②国内已初步涌现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等一批人形机器人初创厂商,多款产品亮相并逐步进入商业化阶段。
财联社10月14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化场景应用,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以低空产业生态构建为导向,支持空域资源较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地区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打造低空多场景的应用示范体系,加快培育低空物流、城市和城际空中交通、低空文旅等低空消费新业态,拓展农林植保、巡视巡检、应急救援等新模式,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等新领域新赛道。同时,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聚焦典型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的智能工厂。
财联社10月11日电,深化部市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座谈会10月10日在京召开,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单忠德,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部总经济师高东升参加座谈。 尹力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了一系列重大任务,我们自觉结合实际,深入推进落实,努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实践北京样板。工作过程中,牢牢把握“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着力以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新质生产力的前瞻布局、注重高端化发展,突出数字赋能、注重智能化发展,突出低碳减排、注重绿色化发展,突出区域协同、注重集群化发展。希望与工信部加强合作,共同做好具有首都特色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这篇大文章。我们将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加快突破,努力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上率先布局,加强算力设施建设,超前布局6G、卫星互联网等网络通信设施,力争率先建成“双万兆之城”。在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上努力示范,积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打造更多商用化示范项目,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体系。在产业生态打造上改革探索,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人工智能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办好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机器人大会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强化“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北京市将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完善联络服务机制,聚焦重点合作领域,继续优化相关支持政策,为工信部及在京机构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金壮龙表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北京市科技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广阔。我们将加强与北京市密切联动,全力支持北京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京津冀协同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北京积极布局新领域新赛道,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共同建设好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底层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殷勇指出,当前,北京正在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奋力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培育壮大高精尖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希望工信部与北京市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行业共性能力平台建设,继续在京布局一批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联合研发、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平台。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智能汽车等重点领域,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支持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促进工业数据生产和流通,用好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的实践经验。建立完善人工智能治理制度,为规范和引领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会后,部市领导共同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揭牌。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于去年11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是国内首家聚焦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生态建设的创新中心。由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组建,致力于成为具身智能领域的行业资源组织者、产业发展培育者、落地应用推动者,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北京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财联社10月10日电,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下,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10月10日正式升级为“国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后,创新中心将致力于解决各类创新主体共性问题,推动具身智能产业标准制定,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高效配置和融合水平,进一步降低产业链企业研发、中试成本,加大应用场景拓展开发力度,加快创新产品在研制试用过程中熟化迭代,推动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落地应用。2024年4月,创新中心发布通用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实现了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全身协同控制泛化移动能力全球领先,可在斜坡、楼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种复杂泛化地形中实现平稳移动。目前,“天工”完成了2次迭代,在具身感知、具身交互、具身行为等能力上实现突破,具备了流畅的手眼协调、手眼交互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