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4月19日电,《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上海国投获悉,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参投6只子基金,分别是上海博联脑科学产业创投、上海安福创生合成生物学创投、木华水清(上海)创投、上海峰瑞睿佳投资中心、上海联想未来创业投资基金、中科创星硬科技(上海)股权投资基金。(记者 张洋洋)
《科创板日报》18日讯,据“上海科技”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18日,2025全国类脑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推进会在沪成功举办。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在会上首次亮相。类脑智能未来产业基金矩阵由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博康共赢基金、道禾基金、杨浦科创集团等10家投资机构联合发起,将聚焦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支持类脑产业前沿技术研究、落地与应用,完善类脑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类脑产业发展。
财联社4月18日电,据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官微4月18日消息,海南大学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植入式脑机接口(BCI)核心技术与系列产品,包括全球领先的脑机接口专用芯片、神经信号采集系统、神经信号调控系统及神经元定位系统。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领域实现全链条技术自主可控,为脑科学研究和医疗应用注入“中国芯”动力。据介绍,海南大学核心技术打破进口依赖,性能达国际顶尖水平。海南大学脑机芯片神经工程团队围绕侵入式脑机接口开发了多款核心芯片,包括:SX-R128S4高通量神经信号采集及刺激芯片,SX-S32高自由度神经调控芯片,以及SX-WD60低功耗无线传输芯片。上述芯片实现了对脑机接口信号采集、调控、传输的全链路覆盖,性能对标国际一线产品。
《科创板日报》5日讯,中国信通院公布“2025脑机接口十大创新成果”。成果一:“北脑一号”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无线脑机系统的人体植入;成果二:“三合一”颅骨植入式脑脊接口微型设备;成果三:双环路协同演进脑机接口系统 ;成果四:脑电大模型LaBraM ;成果五:基于混合现实的脑机接口系统;成果六:可充电方向性蓝牙可感知脑起搏器;成果七:用于药物成瘾治疗的双靶点植入式脑深部电刺激系统;成果八:脑电采集康复训练设备;成果九:无创闭环时域干涉深部电刺激系统;成果十: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图(2025年)。
财联社4月1日电,英国《自然·神经科学》3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了一项新脑机接口技术,其可将大脑中言语活动实时转换成有声词汇,即能让实时意念“说话”。该技术可以帮助失语者重拾实时流畅交流的能力。
财联社3月31日电,湖北省医保局3月31日发布全国首个脑机接口医疗服务价格,标志着这一前沿科技正式步入民生领域。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置入费6552元/次,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3139元/次,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966元/次。
财联社3月24日电,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究团队借助超级计算机,创建出一款强大的人工智能(AI)工具MetaVision3D,其能生成小鼠大脑代谢组的高分辨率3D图谱。用户可从各个角度放大、缩小这些图像,查看与小鼠大脑代谢功能相关的所有分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自然·代谢》杂志。
①指南将现行神经系统价格项目映射整合为82项,并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 ②其中,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置入与取出需分别计费; ③据券商统计,全球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在150亿-850亿美元。
《科创板日报》12日讯,据“西安发布”今日消息,西安交大马伟教授团队开发出可化学调控的人工神经,研究成果在《自然-电子》发表。该研究为脑机接口开发和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具体而言,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具有梯度双连续结构(GIBS)的垂直有机电化学晶体管(v-OECT)器件,构筑了生物相容性好、可化学调控的高性能人工神经。人工神经是用于临床神经修复和脑机接口的重要技术,需要具备能够放大、记忆、整合、传递生物体内微弱且高频的信号(高达1千赫兹、低于50毫伏)的能力。这要求人工神经同时具备快速响应、高放大能力和良好生物相容性,并实现感知-处理-记忆功能的一体化融合。
财联社3月12日电,记者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获悉,为进一步摸排区域内脑机接口前沿技术转化情况,加大对研发创新支持力度,近日,器械大湾区分中心主任刘斌带队赴华南理工大学及琶洲实验室开展脑机接口设备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基于脑机接口实时解码的上下肢综合康复训练系统、面向运动障碍患者的多模态脑机融合轮椅等脑机接口设备,听取了华南理工大学和琶洲实验室关于脑机接口技术相关成果的介绍,以及他们在注册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堵点。调研组就注册申报的产品分类、注册路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等问题进行现场交流,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建议。
财联社3月12日电,国家医保局今天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取出费,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适配费等价格项目,这意味着,一旦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收费路径已经铺好。
财联社3月6日电,记者获悉,脑机接口产业联盟“2025年标准化工作专题会”即将于3月7日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围绕2025年联盟标准化相关工作展开广泛且深入的交流,为脑机接口标准化与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共同完善我国脑机接口产业标准体系。其中,根据工信部2024标准化课题——“脑机接口标准化战略与实施路径”的工作部署,深度调研企业的标准化需求,凝练形成“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图”,并计划于2025年中关村论坛正式发布。
①昨日晚间,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成功实施; ②1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次将脑脊接口视作脑机接口概念的延申; ③华安证券表示,医疗健康是当前脑机接口最成熟的赛道。
财联社2月17日电,天津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出一款“双环路”脑机接口系统。此系统不仅精度更高、能耗更低,还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任务。这款基于忆阻器神经形态器件的无创演进脑机接口系统,成功揭示了脑电发展与解码器演化在脑机交互过程中的协同增强效应,实现了人脑对无人机的高效四自由度操控。2月17日,这一成果在最新一期《自然·电子》上刊发。
①针对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的审评要点、注册审查指导原则等细则待出台; ②脑机接口在让患者重新获得运动、语言和视觉等功能方面,正在逐步得到验证。
①方案提出,到2027年,实现高质量脑控,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临床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取得突破,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初步构建。 ②到2030年,实现高质量控脑,脑机接口产品全面实现临床应用。
财联社1月3日电,从国内侵入式脑机接口公司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柔性脑机接口产品近期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了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两位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术后状况良好,有望重建语言功能。受试者实现了意念实时合成汉语、驱动“数字人”以及对话大语言模型等高级功能,还能将人的脑电解码成语言进而转化成指令实时操控灵巧手,实现人机交互。
①成都华微于2024年12月发布两款新产品,该公司相关人士表示预计会对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②由于其产品的通用属性,成都华微正拓展多场景多应用领域; ③其多个高性能芯片具备切入脑机接口产业的基础,正积极探索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财联社12月24日电,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深化前沿基础研究。围绕人工智能认知智能、强化学习等前沿领域加大研究布局,支持在脑科学与脑机接口、计算生物学等医学前沿领域的创新探索。鼓励在沪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与医疗机构加强合作,力争形成一批引领性和颠覆性理论成果。
财联社12月20日电,英国《自然》网站在12月17日的报道中,列出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包括欧洲散裂中子源“上岗”、确定新型超级对撞机的可行性,以进一步揭示宇宙奥秘;发射新型卫星,高频率监测地球“一举一动”,助力灾害救援。此外,中国脑机接口技术也将更上一层楼,应用范围从医疗康复到虚拟现实,充分彰显“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