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证券私募动态
关注
1.5W 人关注
股票、量化等权益类私募行业变化和公司动向
  • 昨天 16:47 来自 中证金牛座
    财联社6月17日电,湖北证监局向辖区私募发布通知,决定组织开展辖区2024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自查工作。据了解,本次自查对象为截至通知下发日注册地在湖北省内,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自查内容方面,通知要求各私募机构认真梳理管理人自身及所管理私募基金有关运作情况,如实填报《自查工作报告(模板)》《私募投资基金基本信息表》《投资标的情况自查表》和《私募基金管理人财务情况表》。值得注意的是,所管理私募基金涉及量化交易(包括实际不是量化基金但基金名称中有“量化”字段的)或程序化交易的管理人,还需填报《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情况自查表》。对于执行通知不认真、自查工作不到位、存在刻意隐瞒自身风险及违法违规行为的私募机构,一经发现,湖北证监局将纳入风险机构名单,依法依规处理,并视情况采取相应监管举措。
    阅读 364.8w+
    21
    379
  • 06-16 19:09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6日电,今年以来,S基金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范围内活跃起来。浙江、安徽等多个地区获得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同时,上海、安徽、成都等地区接连成立S基金。在业内人士看来,畅通退出渠道,成为私募股权行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少母基金等私募基金面临巨大的退出压力。在政策支持下,S基金市场有望迎来机遇。母基金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2024年,将有更多S基金以及采用S策略的母基金设立。同时,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将在更多地区开展,S基金行业将进一步成熟。
    阅读 366.8w+
    2
    53
  • 06-14 13:53 来自 中证金牛座
    财联社6月14日电,今日上午,一则关于“上海某证券类私募机构以65万元的价格,‘低于市场行情’卖壳”的消息在私募圈持续传播。记者经多方求证,暂未获得这家私募的准确名称和信息。不过,多位私募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私募行业扶优限劣、严监管的大幕拉开,当前证券类私募机构的行业出清正在加速。未来一年,主动放弃或被管理部门注销的私募机构预计会继续增多。
    阅读 467w+
    7
    85
  • 06-14 09:4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4日电,今日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实缴资本增加4254.48万元,由原先的5745.52万元提升至10000.00万元;实缴比例增加42.55%,由原先的57.45%提升至100.00%。中基协登记信息显示,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成立于2016年8月30日,注册资本1.00亿元,其中实缴资本1.00亿元,管理规模产品区间为100亿元以上,实际控制人为中网信通(北京)控股有限公司。
    阅读 445.9w+
    26
  • 06-14 06:52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14日电,近一个多月来,部分上市公司因回购事项等披露前十大流通股东,公私募和外资、社保等机构的最新调仓动向曝光。有迹象显示,大消费、医药和科技等方向成为机构调仓的重点所在。某私募基金人士称,下半年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优质消费类白马股,尤其是那些平均市净率较低的公司,这些股票因其估值合理和稳定的业绩而具有吸引力。另外,尽管市场对利率政策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但顺周期行业如煤炭、有色和其他资源品,以及能源相关技术和火电品种,由于其在经济周期中的韧性,同样值得关注。
    阅读 441.8w+
    1
    50
  • 06-13 06:51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13日电,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向部分私募管理人发布通知,针对目前未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此外,中基协还要求私募机构对专职员工不足5人或存在高管缺位的情况进行自查整改。与此同时,中基协也对部分私募机构开始现场检查。近年来,私募基金行业结构持续优化、机构质量持续提升,监管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扶优限劣”的导向也更加鲜明。针对私募行业时有发生的风险事件,监管正逐渐趋严。
    阅读 371.5w+
    52
  • 06-13 06:45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13日电,二季度以来,公私募机构积极调研人工智能(AI)赛道,众多“顶流”基金经理纷纷赴一线调研,包括谢治宇、冯波、冯明远、傅鹏博、赵诣和邓晓峰、冯柳、董承非等,他们的聚焦所在主要是半导体、芯片、计算机和软件等产业链。多位基金人士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有望通过提高各行业运行效率,创造广阔的需求空间,消费者对新兴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而半导体设备、材料、人工智能芯片等部分细分领域的估值有望得到抬升,三季度科技赛道有望呈现触底反弹态势。
    阅读 353.9w+
    2
    60
  • 06-13 01:57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13日电,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发产业对资本的需求旺盛;保险资金亦在银发产业这一万亿元级赛道上探寻新的投资机会。记者近日获悉,一家大型险企的银发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即将成立,不久将公开亮相。此前,中国人寿集团5月份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近年来,险资充分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助力养老产业发展,且正在进一步加大银发产业投资力度,今年以来有加速之势。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从资产配置还是业务协同看,险资加码银发赛道都是必然趋势。从投资方式看,将从直接投资为主向“直投+基金”的模式过渡,同时,投资资产将从以重资产投资为主转向“轻重并举”。
    阅读 359.5w+
    79
  • 06-12 05:49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2日电,提升产品备案门槛、严格限制衍生品投资比例、进一步细化现场检查制度……近年来,私募行业“扶优限劣”持续升级,4月30日发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进一步压缩部分小私募赖以生存的通道业务。“拼真本事的时候到了!”某小私募创始人感慨道。在此背景下,许多小私募面临严峻考验:一方面,合规风控能力薄弱,通道业务的快速减少导致收入迅速下降;另一方面,新产品备案门槛提高后募资劣势愈发明显,而投研能力又亟待提升。未来小私募该如何发展?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优胜劣汰的行业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能力不强甚至不务正业的小私募将被动或主动离场,剩下的小私募须构建差异化优势,比如发力特色策略、满足机构资金稳健收益需求等,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通过给投资人创造价值为自己的生存谋得一席之地。
    阅读 340.8w+
    39
  • 06-11 18:18 来自 澎湃新闻
    财联社6月11日电,今年来股票私募仓位指数走势,与市场走势趋于一致。2月以来,私募加仓势头较猛,整个4月份股票私募连续加仓,截至4月30日时,私募仓位指数达到79.40%,再次创出年内新高。5月开始,A股市场再度陷入持续调整,股票私募仓位指数频频下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私募仓位指数近期降幅有所收窄,百亿私募更是逆势加仓。
    阅读 344.8w+
    25
  • 06-11 17:03 来自 第一财经
    财联社6月11日电,近期商业银行或禁止代销私募产品的消息传出,引发市场关注。记者走访了部分银行网点了解到,当前私募类理财产品仍在销售。有银行工作人员也表示,此类高风险理财产品,银行不会做兜底担保。
    阅读 332.6w+
    1
    33
  • 06-10 18:31 来自 券商中国
    财联社6月10日电,近期,有市场消息称,相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特别明确了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对此消息,记者从一些业内人士中得到了肯定的消息,商业银行或禁止代销私募产品,且上述新规的酝酿或与近期私募基金不规范运作导致投资人面临风险问题有关。但另有商业银行人士表示上述新规是否落地有待观望。
    阅读 370.9w+
    6
    304
  • 06-09 13:32 来自 21财经
    财联社6月9日电,此前,有市场传闻称有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具体包括商业银行不得代销本通知规定范围以外的机构发行的产品,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债券、实物贵金属以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对此,有银行人士反馈确实在征求意见中,监管近日在与各大银行沟通。“我们看到相关消息了,也在持续关注。”北京某头部私募人士表示,目前还没收到什么新的消息。“私募行业正在加速出清。”在多位私募人士看来,如果征求意见的相关内容后续执行,那么对于私募行业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因为银行是私募代销主要渠道,当然也会波及银行等代销机构”。
    阅读 419.6w+
    2
    113
  • 06-09 11:11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财联社6月9日电,随着监管机构对私募基金的募集、投资、运作等环节提出规范要求,私募基金的准入门槛也相应提高。近期,不少小型私募管理人反馈,旗下私募产品备案很久,一直没有成功。从反馈的内容来看,细化到了员工工资社保、公司流水等。从采访来看,私募产品备案对于百亿私募而言影响有限,但对小型私募而言,反馈的资料细化到了每一步。
    阅读 472.4w+
    97
  • 06-08 06:35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8日电,今年以来,港股迎来了24家IPO。不过,新股上市后表现分化显著。在业内人士看来,港股新股上市后走势高度分化,是市场成熟的一种标志。港股公司在IPO定价过程中,机构的自由裁量权较大,而基石投资者的参与程度,则对稳定市场信心具有重要作用。“新股所处行业、成长性、估值、基本面等因素都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估值,更注重新股有一个符合价值或低估的价格,而不是透支未来预期的价格。”一名港股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阅读 474.2w+
    55
  • 06-07 19:40 来自 中证金牛座
    财联社6月7日电,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向部分私募管理人发布《关于开展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专项核查整改的通知》,针对目前未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开展专项核查整改。通知称,此次专项核查整改适用范围为截至通知发布日,依据基金业协会资产管理综合报送平台(AMBERS系统)中管理人填报信息,存在存续运作的,未进行托管的私募证券基金的管理人。具体核查整改要求包括:自通知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应当聘请托管人;3个月整改期结束前已完成清算的基金,可豁免整改。相关基金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投资者、不得新增募集规模、不得展期,基金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算。整改期结束后,协会将针对未完成整改的管理人及相关基金进行风险核查,并视情节轻重,采取信息公示、约谈、暂停新产品备案等自律管理措施。未托管私募证券基金应当持续由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审计至清算结束。
    阅读 480.7w+
    2
    183
  • 06-07 05:55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7日电,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宽幅震荡,以高股息品种为代表的价值蓝筹板块异军突起,震荡走强。截至6月上旬,这一市场风格再次迎来高潮。一位资产管理规模超50亿元、以量化中性策略见长的量化私募创始人透露,近期投资者对5%预期年化收益率的产品表达了很强的投资意愿。有券商资管的机构投资者表示,只要有足够的产品额度,“年化收益率4%也挺好”。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在A股市场偏好红利、低风险策略以及低风险产品,不仅显示出市场主流风险偏好的转向,同时也彰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对于“投资确定性”的共识和行动。
    阅读 382.1w+
    2
    103
  • 06-07 01:31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7日电,据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今年前5个月,共有126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计备案了2890只私募证券产品,1月份至5月份备案的产品数量分别为653只、443只、529只、798只和467只,其中4月份为年内私募证券产品备案高峰。
    阅读 394.4w+
    39
  • 06-06 12:3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6日电,近日,有传闻称有关部门将修订商业银行代销私募投资基金相关规定,涉及“商业银行……不得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或通过借道其他持牌金融产品的方式变相代理销售私募投资基金”条款,引发行业和市场广泛关注。6月5日,财联社记者广泛问询多家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和私募基金人士,得到反馈均为未听闻此事。且多数人士表示“不太可能”。

    据了解,商业银行不得代销私募投资基金并非新规定。原银监会创新部曾于2016年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商业银行不得直接代销其发行的私募投资基金。目前市场合规的操作是通过“阳光私募”方式——即由持牌信托公司发行信托集合理财计划,聘请私募机构出任管理人,相关产品即可在商业银行渠道内进行销售。但截至发稿,接受财联社记者问询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均表示,未听闻“阳光私募”将受限制的消息。(财联社记者 梁柯志、郭子硕)
    阅读 352.6w+
    6
    273
  • 06-06 09:22 来自 中证金牛座
    财联社6月6日电,记者获悉,近日有私募管理人收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送的通知,称协会决定于2024年6月对相关机构开始现场检查。相关机构需做好准备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阅读 359.3w+
    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