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中国央行动态
关注
67.4W 人关注
央行最新动态及解读看这里
  • 9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2日电,央行今日开展1955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655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1300亿元。
    阅读 195.5w+
    26
  • 昨天 17:16 来自 财联社
    央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阅读 74.3w+
    23
    515
  • 昨天 17:1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央行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
    阅读 264.2w+
    28
  • 昨天 17: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孕育兴起,金融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广阔。下一步,央行将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作用,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深化征信数据治理与产品创新,推动完善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服务质效评估,为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阅读 273.1w+
    1
    145
  • 昨天 17:1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推动公司债券法制建设。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持续推进柜台债券业务扩容和规范发展。持续规范发行定价、承销做市等行为,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监测。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阅读 275w+
    43
  • 昨天 17:0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从宏观、逆周期和防传染的视角,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不断拓展宏观审慎覆盖范围。拓展丰富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管理,纵深推进附加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实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指导入选银行持续完善恢复和处置计划,探索发挥风险管理前瞻指引作用。健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跨境危机管理小组机制,加强跨境监管合作与信息共享。稳步拓宽附加监管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完善权责对等、激励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严格防范道德风险。充实风险处置资源,继续扩大存款保险基金、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积累,探索建立后备融资机制。
    阅读 282.6w+
    2
    188
  • 昨天 1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展望未来,机器人产业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核心领域,将持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是产业规模有望继续增长,随着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我国及全球市场需求将保持快速上升。二是产业继续向智能化与高端化升级,机器人产业将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继续深度融合。三是产业链协同效应有望不断增强,随着自主可控供应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未来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阅读 272.6w+
    61
  • 昨天 17: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展望未来,技术创新、金融赋能与产业链协同,有助于推动化工新材料行业步入高性能、绿色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一是核心领域技术将继续提升,以高端聚烯烃、合成橡胶、功能性膜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性能材料,将更好满足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发展需求。二是生产绿色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绿氢、绿电会更多在化工材料生产流程中使用。三是材料技术智能化程度将增强。智能材料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灵活反应,将拓展其在航天器自适应控制、智能化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阅读 256w+
    1
    60
  • 昨天 17: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用好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支持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债融资。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推动公司债券法制建设。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持续推进柜台债券业务扩容和规范发展。持续规范发行定价、承销做市等行为,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监测。进一步推动熊猫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深化对外货币合作,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
    阅读 262.5w+
    2
    193
  • 昨天 1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金融体系,支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作用,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研究实施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挖掘释放消费潜力。着力推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阅读 266.5w+
    1
    253
  • 昨天 1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提到,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继续实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推动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管理市值,进一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截至9月末,上市公司披露拟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3300亿元,金融机构签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金额约3300亿元,已发放超1200亿元。
    阅读 279.4w+
    38
  • 昨天 17: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主要经济体经济表现有所分化,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同时,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平衡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持续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
    阅读 286.2w+
    1
    145
  • 昨天 17: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银行稳固信贷支持力度,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阅读 271.2w+
    5
    479
  • 昨天 17: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阅读 276w+
    16
    918
  • 昨天 09:2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1日电,央行今日开展4038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1175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2863亿元。
    阅读 273.1w+
    1
    29
  • 11-10 09:22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10日电,央行今日开展1199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783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416亿元。
    阅读 269.7w+
    28
  • 11-07 16: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7日电,中国央行发布数据,10月末外汇储备3.343万亿美元,9月末为3.339万亿美元。中国10月末黄金储备报7409万盎司(约2304.457吨),环比增加3万盎司(约0.93吨),为连续第12个月增持黄金。
    阅读 322w+
    20
    1154
  • 11-07 13:0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7日电,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多家市场机构预计11月缴款压力或较10月放大,在20家参与调查的市场机构中,17家认为由于流动性工具到期量不小,整体资金缺口压力或处于季节性偏大水平,11月的流动性缺口或在2万亿元附近;3家认为中性趋紧,流动性缺口超过3万亿元规模。但从目前央行继续保持流动性充裕的操作思路来看,年末资金大概率延续平稳宽松,DR007有望维持在1.4%-1.5%的位置波动。(财联社记者 夏淑媛)
    阅读 320.5w+
    42
  • 11-07 09: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7日电,央行今日开展1417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为1.40%,与此前持平。因今日有3551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回笼2134亿元。
    阅读 346.9w+
    1
    28
  • 11-07 06:31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11月7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央行正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探索意味着央行正补齐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流动性支持从以银行体系为中心的间接投放模式,迈向覆盖更多金融机构的直接投放机制。此举有望在极端市场情况下发挥“稳定器”作用,也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正在从“总量调节”向“结构优化”、从“银行中心”向“市场全覆盖”转型。
    阅读 314.9w+
    1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