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银行理财
关注
1.2W 人关注
银行理财最新政策及行业变化情况跟踪。
  • 3分钟前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2月7日电,事实上,不只是节假日特别款产品,多位银行及银行理财公司人士向记者证实,市场上出现了类似于橱窗基金的特别款理财产品——高收益打榜产品,发行前期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一段时间后产品收益率将“腰斩式下跌”。“一切都是为了上量。现在理财行业竞争激烈,有些理财机构怎么夺眼球、怎么好卖就怎么来。一开始会推出一两千万元的小规模理财产品,因为规模小所以很容易做高收益率。然后在铺渠道时,由于历史业绩好看,代销机构就会将它们放在推荐榜单前列。产品放开申购额度后,迅速吸引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资金进来,但如此高的收益率无法长期持续,过一段时间就会掉下来。这在业内不是秘密,甚至会有银行渠道方主动来问询相关事宜。”某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
    阅读 5928
  • 02-05 06:56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2月5日电,近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2025年资产配置展望。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认为,2025年,国内经济在政策支持下有望稳步回升,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支持,股市、债市行情可期。股市方面,在政策推动和基本面改善背景下,A股行情值得期待,关注内需消费、高股息红利和科技成长等板块。债券市场方面,受多重因素影响,债券市场短期可能表现为震荡走势;从中长期来看,收益率下行趋势大概率将延续。
    阅读 287.7w+
    78
  • 01-25 09:48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深度观察 | 同业担忧,基金费率调降,会否蔓延至银行理财?
    阅读 134.5w+
    27
  • 01-23 21:34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郭子硕
    降门槛后理财资金如何顺利入市?业内热议:仍有难点,期待政策支持细则
    阅读 49.7w+
    4
    81
  • 01-23 20:19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萍
    政策引导银行理财入市出新思路:研究发行“+定增策略”产品 探索私募专向产品引导资金入市
    阅读 67.4w+
    17
  • 01-23 19:15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邹俊涛
    银行理财春节前再掀“降费潮”:部分产品管理费调降至接近“0费率” 美元理财也享优惠
    阅读 74.2w+
    2
    46
  • 01-23 09:3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3日电,证监会主席吴清2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交易端,证监会将不断丰富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供给,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阅读 270.2w+
    166
  • 01-21 06:33 来自 中国证券报
    财联社1月21日电,春节临近,多家理财公司发售“春节档”理财产品。记者走访北京地区银行网点发现,多家银行已上线“春节档”理财产品,相较日常发售的理财产品,其业绩比较基准略有上浮,约为0.1个百分点。此外,记者调研了解到,1月下旬将有多款“春节档”理财产品开始募集,并在银行渠道端上线。业内人士提醒,业绩比较基准并不等同于实际收益率,即便实际收益率较高,也可能只是短期现象。
    阅读 257.4w+
    1
    65
  • 01-20 16:51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郭子硕
    “员工理财”利息最高达13.5%,一家非金融机构公然宣发高息理财,这合规吗?
    阅读 91.3w+
    3
    117
  • 01-17 18:01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萍
    银行理财去年成绩单出炉:产品平均收益率2.65%,存续规模逼近30万亿,为投资者累计“赚”了7099亿
    阅读 104.3w+
    82
  • 01-17 15:2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7日电,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数据显示,2024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65%。(财联社记者 高萍)
    阅读 344.9w+
    24
  • 01-17 15: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7日电,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1月17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5亿个,较年初增长9.88%。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179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3.08万只,累计募集资金67.31万亿元。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1万亿元。
    阅读 312.5w+
    41
  • 01-16 20:31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萍
    春节专属大额存单密集来袭,有银行“断档”半年后发售,3年期利率最高可至2.85%
    阅读 49.3w+
    28
  • 01-16 14:43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1月16日电,最近热度持续升温的外币封闭式理财产品迎来了降温信号。一家国有大行总行最新通知,农历春节前,所有外币封闭式理财产品(公募、私募皆含)暂停发行。至于原因,相关人员分析,或许与近日购汇买理财的客户激增有关。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记者仅确定上述一家国有大行暂停了外币封闭产品发行。其他近期有外币理财产品在募的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等表示,目前没有接到此类暂停发行通知。
    阅读 257.4w+
    62
  • 01-15 20:4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高萍
    春节专属理财产品陆续上线,业绩比较基准最高3.5%,部分产品已无“特殊收益”
    阅读 63.8w+
    26
  • 01-15 06:55 来自 中国证券报
    财联社1月15日电,记者梳理发现,民生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近期密集发布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部分产品下调幅度超100个基点。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与其底层资产收益率走低密切相关。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理财公司适时调降业绩比较基准,可避免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偏离过大的问题,及时调整投资者收益预期。展望2025年,业内人士认为,资产荒料持续,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低利率环境难言完结。为应对债市波动,不少理财公司调整产品底层资产投资策略,加强投资者预期管理;同时,加强投研能力建设,积极布局权益市场,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的投资选择。
    阅读 265.3w+
    121
  • 01-14 22:03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郭子硕
    阅读 55w+
    22
  • 01-13 02:0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3日电,刚刚过去的2024年,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的热情有所下降。梳理统计2024年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的理财产品数据后发现,去年上市公司认购产品规模减少约530亿元。同时,上市公司对不同类别的理财产品偏好也出现变化。在国有大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低至1.1%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减少了对存款类产品的配置,转向了收益率相对较高、流动性更好的低风险产品,例如银行理财和国债逆回购;基金、信托等产品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则有所下降。
    阅读 296.7w+
    1
    97
  • 01-12 11:35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1月12日电,近日记者统计梳理了2024年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的理财产品数据后发现,去年上市公司认购产品规模较上年同期减少约530亿元。从趋势上看,已披露的认购理财规模自2022年末以来连续两年下降,创下近五年新低。同时,上市公司对不同类别的理财产品偏好也发生了变化。在国有大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低至1.1%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减少了对存款类产品的配置,转向了收益率相对较高、流动性更好的低风险产品,例如银行理财和国债逆回购;而基金、信托等产品对上市公司的吸引力则有所下降。
    阅读 326w+
    58
  • 01-10 10: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0日电,财联社记者从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求证获悉,上周确有公司接到债券买卖相关的问询,有关部门关注重点在于“有没有买,买的多不多”,但并未禁止买入要求。(财联社记者 罗克关)
    阅读 336.3w+
    5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