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大资管追踪
关注
1.3W 人关注
聚焦银行系理财、保险、信托、基金、证券公司等各类资管机构的发展情况。
  • 06-26 15: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26日电,国新办6月26日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金融监管总局政策研究司司长李明肖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的规则,研究提高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度的比例上限,更好引导保险资金和相关资管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创业投资基金的配置力度,积极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
    阅读 371.9w+
    286
  • 06-25 07:2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25日电,资管产品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频次不定等现象有望改观。据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就资管产品信披新规向部分机构征求意见。业内专家表示,公正透明的环境有利于资管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资管业“强信披”时代加快来临。
    阅读 360.6w+
    37
  • 06-24 14:32 来自 21财经
    财联社6月24日电,一位券商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募REITs的最初投资者,主要是保险机构、券商自营部门与银行理财产品。如今,越来越多私募基金、资管机构与境外资本开始涉足公募REITs投资。 记者获悉,近期个别公募REITs基金管理人正向高净值投资者做路演,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公募REITs产品的底层资产运营特点与投资价值。 “目前,市场还特别关注社保基金投资公募REITS的最新动向。”上述券商机构人士告诉记者。鉴于社保基金的单笔投资金额较大,且需要较高的分散投资风险诉求。因此业界普遍认为社保基金更可能投向REITs指数化产品。
    阅读 379w+
    3
    37
  • 06-24 13:59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资管周报:信托公司与银行理财“灰色”违规曝光;年内567家上市公司斥资近2700亿理财
    阅读 103w+
    63
  • 06-17 13:46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资管周报:有银行上调代销基金产品风险等级;未托管私募基金启动专项核查整改
    阅读 104.3w+
    49
  • 06-17 06:22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17日电,中国证监会6月14日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了修订后的沪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及有关事项,降低ETF互联互通的纳入标准。不少公募基金认为,相关规则的修订,有助于鼓励更多境外资管机构参与中国市场,而互认基金业务可以作为境外资管机构认识内地市场的桥梁,吸引外资在中国内地展业,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合计有141只ETF基金被纳入沪股通和深股通,而全市场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股票型ETF有260多只。根据最新规定,除了当前被纳入的ETF外,还有逾百只产品有望获得“入场券”。
    阅读 318.3w+
    50
  • 06-15 05:15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15日电,中国保险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已有泰康资产、国寿资产、人保资产、中再资产4家保险资管机构披露一季度信息披露报告。除中再资产外,其余3家保险资管机构均已披露一季度经营数据。一季度,泰康资产、国寿资产、人保资产3家保险资管机构合计实现营收31.11亿元、净利润13.94亿元。受访专家表示,保险资管机构的头部格局保持稳定,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运作总体审慎稳健。总体来看,保险资管公司的盈利模式会因为保险负债的不同呈现差异性。未来,保险资管机构要打造核心能力,践行能力驱动战略,提升第三方业务,加强市场竞争力。
    阅读 486.8w+
    1
    104
  • 06-14 17:0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6月14日电,中国证监会就《香港互认基金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适度放宽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按照稳步有序、逐步放开的原则,将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由50%放宽至 80%。适当放松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的转授权限制,允许互认基金投资管理职能转授予集团内海外关联机构,同时,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要求获转授机构所在地限于已与我会签署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并保持有效监管合作关系的国家或地区。
    阅读 414.8w+
    14
    139
  • 06-14 06:54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14日电,手工补息被叫停的余波,各类资管机构还在继续消化。将银行存款作为资产配置重要构成的保险资管机构也在“破旧立新”。记者从业内调研了解到,保险资管行业受到影响的规模大概在万亿元量级,这部分资金面临较大再配置需求。“补息类存款大多数是以中短期存款类型存在的,本质上它背后对应的投资属性也是一些偏中短期的投资品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这部分钱不做存款了,会大量投资于中短期债券、公募基金,同业存单或短期债券以及回购等。但替代类资产的收益率水平要普遍下降几十个基点,配置难度加大了。”业内人士透露,保险资管行业目前大概还有将近一半支出来的钱没有配置出去,都在等待机会,为这些资金寻找安放之处。
    阅读 444.3w+
    1
    211
  • 06-13 05:14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3日电,随着资金持续涌入宽基ETF,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已不是新鲜事。与此同时,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等指数类基金赛道也迎来富国、中欧、广发、东证资管、西藏东财基金等新的参与者。在机构看来,今年以来被动型基金份额的持续增长,表明资金仍可能处于向股市转移的趋势中,未来随着基本面逐步企稳回升,宽基指数有望持续吸引增量资金流入。
    阅读 349.9w+
    45
  • 06-12 18:47 来自 财联社 李响
    规模逼近30万亿,跨季资金面或趋于稳定,理财回表无需过度担忧|银行理财观察57期
    阅读 72.3w+
    40
  • 06-12 05:36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12日电,银行存款“手工补息”被叫停两月有余,对各类资管机构的影响仍存余波。将银行存款作为重要投向的险资机构,正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我们主要是担心存款类资管产品的存款银行停止‘补息’。目前来看,已签订补息差协议的银行中,少部分将停止补息,大部分会继续履约。”上海一家保险资管机构固收部交易员告诉记者,“手工补息”被叫停给中小险资机构带来的压力会大一些。业内人士预计,“手工补息”被叫停后,险资机构与银行后续新签订协议的补息会取消。在“资产荒”的背景下,险资机构须积极寻找更优质的替代资产,稳定产品收益,保证产品的竞争力。
    阅读 334.9w+
    1
    146
  • 06-12 01:32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12日电,养老险公司一季度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情况正陆续披露中。据统计,截至6月11日,已有3家养老险公司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情况。具体来看,平安养老、长江养老、人保养老一季度末企业年金基金的组合资产净值分别为2909.7亿元、1353.8亿元、1057.3亿元,合计约5321亿元;一季度投资收益分别为26.72亿元、13.22亿元、6.67亿元,合计为46.61亿元。
    阅读 320.2w+
    37
  • 06-11 12:00 来自 财联社 杨斌
    资管周报:商业银行或禁止代销私募产品;审计署入驻12家公募进行现场检查;春晓公司参与四川信托破产重整
    阅读 78.7w+
    38
  • 06-07 10:54 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财联社6月7日电,记者获悉,中信建投调整了多个主要业务部门的一把手,涉及固收、资管、经纪等多个业务部门,目前已内部通告。具体来看:蒋月勤分管固定收益部,不再分管资产管理部;张昕帆分管资产管理部,不再分管经纪业务管理委员会;王广学分管经纪业务管理委员会,不再分管固定收益部,免去其公司办公室行政负责人职务;刘乃生兼任公司办公室行政负责人。据了解,本次高层领导的大面积调换主要是出于审计署对券商高管从业时间的限制,要求券商高管定期轮换。
    中信建投
    -3.22%
    阅读 449.7w+
    30
  • 06-07 05:55 来自 中证报
    财联社6月7日电,今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宽幅震荡,以高股息品种为代表的价值蓝筹板块异军突起,震荡走强。截至6月上旬,这一市场风格再次迎来高潮。一位资产管理规模超50亿元、以量化中性策略见长的量化私募创始人透露,近期投资者对5%预期年化收益率的产品表达了很强的投资意愿。有券商资管的机构投资者表示,只要有足够的产品额度,“年化收益率4%也挺好”。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投资者在A股市场偏好红利、低风险策略以及低风险产品,不仅显示出市场主流风险偏好的转向,同时也彰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对于“投资确定性”的共识和行动。
    阅读 382.1w+
    2
    103
  • 06-06 08:48 来自 财联社 杨一骏
    财联社第二届资管“金榛子奖”案例遴选火热进行中,这份填报指南请留意
    阅读 104w+
    14
  • 06-05 07:11 来自 证券时报
    财联社6月5日电,刚刚过去的5月,银行业延续从严监管,处罚力度有增无减。根据记者梳理,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监管部门开出141张罚单,单月合计处罚金额约为1.45亿元,环比大幅增长。5月共有227位银行业务相关责任人因违法违规行为遭到处罚。其中,有10人因“骗取银行贷款”“授信管理、内部控制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行为被监管给予终身禁业处罚。值得一提的是,5月31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规章立法工作计划,包括修订7部规章、制定6部规章。涵盖的领域包括行政处罚、资管监管、消费者保护、公司治理和内控合规等一系列监管规章,释放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力度推动金融业规范发展的信号。
    阅读 369.5w+
    1
    54
  • 06-05 04:51 来自 上证报
    财联社6月5日电,“超长期特别国债一发行,我们就从一级市场进行配置。但首批发行规模有限,各家机构配置热情又很高,可谓‘一券难求’。”一位保险资管机构交易员向记者感慨道。近期,30年期和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一经上市就被抢购,作为长期国债的主要持有者之一,险资机构成为抢配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主力军”。业内人士分析称,一方面,超长期国债与保险资金长久期特性相匹配,配置超长期国债可帮助险企拉低资产负债久期的敞口;另一方面,未来市场利率或将走低,配置超长期国债有望获得资本利得收入。
    阅读 352.4w+
    393
  • 06-05 01:33 来自 证券日报
    财联社6月5日电,截至6月4日,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今年前5个月的“成绩单”全部出炉。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登记的994只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56%,同比增长1.11个百分点,其中产品收益率最高为82.96%,最低为-85.5%。总体来看,有785只产品取得正收益,占比达79%。从各大类产品业绩表现来看,权益类、混合类产品平均收益率均较去年同期“转亏为盈”。受访专家表示,前5个月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收益率整体表现良好,这与债券市场走牛、权益市场回暖以及保险资管公司稳健的投资策略等因素有关。
    阅读 350.8w+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