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7日讯,今日,在第三届链博会上,黄仁勋表示,硅基技术仍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根基,然而未来二十年内,业界将致力于多维度的突破,依托芯片组合与架构创新延续其演进动力,预计尚有五至十年的技术探索周期。(记者 李明明 实习生 戴嘉怡)
财联社7月17日电,近日,全国产化“品原AI一体机”系列(PYD10-MIN/PRO/MAX)在深圳罗湖正式发布,该产品实现了关键软硬件全面国产化及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搭载的江原D10加速卡为我国首颗实现量产交付的大算力AI芯片。据介绍,品原AI一体机由品高股份与罗湖辖区企业深圳江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其核心搭载16张全国产江原D10 AI推理加速卡,通过新一代GenAI架构深度优化,其大模型推理效率实现300%的显著跃升,在文本生成、图像识别等场景展现出“单机即集群”的高密度算力优势。江原D10采用12纳米国产工艺,从设计、制造到封装的全流程均依托本土产业链完成,实现大算力AI芯片全流程国产化,达成本土产业链首次突破。该芯片已于2024年第三季度回片点亮,2025年第二季度量产交付。
《科创板日报》17日讯,Tenstorrent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在2025 RISC-V全球峰会的公开演讲中表示,开放式AI软件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他指出,包括PyTorch、JAX、Triton等在内的主流AI工具链正逐步形成开放标准,优秀的开源模型不断涌现。Tenstorrent也在积极推进软件开放,其AI引擎基于RISC-V开放架构设计。(特约记者 王楚凡)
《科创板日报》17日讯,在2025 RISC-V全球峰会上,Tenstorrent首席执行官Jim Keller表示,CPU与AI“协同效果更佳”。他指出,AI相关任务覆盖范围广泛,既有依赖CPU处理的,也有依赖AI加速器的,还有两者混合的多种形态,二者之间存在大量交互。AI将不断生成更多代码,甚至更多硬件设计。而RISC-V的意义在于,开发者可以同时设计AI与CPU解决方案,并开展创新。(特约记者 王楚凡)
《科创板日报》17日讯,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现场,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将与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进行炉边谈话。黄仁勋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Physic AI,人工智能是一种新的做软件方式,根据基本原理代替人类编码描述算法来预测结果,我们使用算法来学习如何从实例、信息、数据中预测结果,这种使用计算机来学习如何进行项目的方法已被证明是非常可扩展的,到最后AI可以进入物理机器如机器人。
《科创板日报》17日讯,在2025 RISC-V中国峰会上,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表示,2024年全球基于RISC-V指令集的芯片出货量已有数百亿颗。而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落地实践,更在技术和生态构建上展现出强大的活力。据统计,2024年中国贡献了RISC-V芯片出货量的一半以上,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器、汽车电子等相关领域取得了突破。 史惠康对国内RISC-V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深化协同、共筑繁荣生态;二是加速转化,驱动规模应用。要大力打通从实验室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持续巩固和扩大RISC-V在互联网、工业控制、边缘计算等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市场渗透率。另一方面要全力推动RISC-V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人工智能加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高价值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三是坚定开放、引领全球协作。鼓励支持中国企业、科研机构、开源社区深度参与RISC-V国际基金会的相关工作,在基础标准、安全规范、互联互通等全球议题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记者 黄心怡)
《科创板日报》17日讯,当地时间7月16日,据媒体报道,OpenAI正在为ChatGPT开发新的AI代理功能,使用户能够直接在聊天机器人中创建和编辑与Excel和PowerPoint兼容的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而无需使用微软的原生应用程序。这一举措可能使ChatGPT用户减少对微软等公司生产力工具的依赖,标志着AI助手向全功能工作平台的重要转变。
财联社7月17日电,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专利智能审查和智能检索系统建设工作,并结合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进程,持续完善系统功能。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在审查工作中的应用,辅助审查员更好地理解发明构思,更快地进行技术分析。胡文辉强调,人工智能在审查中的应用,发挥的只是辅助审查作用,由人工智能产生的推理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审查意见使用。
《科创板日报》17日讯,在今日举行的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上海开放计算研究院揭牌。据介绍,该研究院处于筹备建设中,将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合作,推动基于RISC-V的计算体系架构演进和高性能高可信的系统软件设计,对面向AI的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新一代Al硬件并行编程语言编译器,以及系统框架场景驱动的软件系统的垂直优化等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和产业应用推广。同时,该研究院还将充分利用政府、产业、科研以及市场应用等要素资源,构建新型的开源开放、科研创新和产业应用体系发展,推动上海本土和我国开放计算系统的产业生态。(记者 郭辉)
财联社7月17日电,沙特AI创企Lucidya7月16日宣布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沙特风投公司Impact46领投。新投资者包括沙特阿美转型技术投资部门Wa'ed Ventures、Takamol Ventures和SparkLabs。
财联社7月17日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披露的144文件显示,英伟达CEO黄仁勋拟再减持7.5万股公司股票。据了解,英伟达CEO黄仁勋于7月11日、14日、1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共减持22.5万股公司股票,价值约3800万美元。这是其今年3月依据10b5-1规则披露的出售最多600万股股票计划的一部分。进入7月,英伟达市值继续攀升,并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首家4万亿美元市值公司,截至周三美股收盘,英伟达市值为4.18万亿美元。
财联社7月17日电,OpenAI官网显示,该公司已将谷歌云加入供应商列表,涉及的OpenAI产品或服务包括ChatGPT与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列表显示,谷歌云基础设施将在美国、日本、荷兰、挪威和英国运行。OpenAI的供应商列表还包括微软、CoreWeave和甲骨文等公司。
①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正与沙特方面洽谈租赁数据中心,以扩展其在中东地区的基础设施布局; ②xAI目前正与两个潜在合作伙伴展开初步谈判:沙特支持的人工智能价值链投资公司Humain,以及另一家建设规模较小设施的公司。
《科创板日报》16日讯,《科创板日报》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媒体座谈会上获悉,商汤科技将发布日日新6.5及系列生产力工具,并在论坛上发布具身智能平台,集成感知、视觉导航及多模态交互能力,旨在为机器人、智能设备等多种智能终端提供赋能。(记者 黄心怡)
《科创板日报》16日讯,今日,黄仁勋在与媒体交流时公开表示,高度认可华为的技术实力,称其在芯片、系统、网络领域有深厚的卓越传统,是“令人敬畏的科技公司”。他认为中国AI行业可分为计算机基础设施、模型、应用三层架构,发展速度极快。他肯定模型层企业的技术突破,如深度求索推出全球首个开源推理模型,阿里通义千问、Kimi等均属优秀技术。(记者 李明明)
①中国移动内蒙古公司政企客户部副总经理王科峰介绍,数据中心芯片国产化算力占比超85%,含五类本土芯片,包括天数智芯、华为昇腾、壁仞、昆仑芯等; ②下一步,中心正按国家 “十万卡级科技创新集群”要求,储备基础资源与配套设施。
①基金存续期8年,计划今年底将完成募集关闭。 ②中科创星自身对先导创业基金的出资,正是来源于此前发行的科创债募集所得的资金。
财联社7月16日电,在全球AI竞赛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日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始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AI,具体包括,在进行调查与搜索工作时首先询问AI;文件材料绝不从零写起,而是先用AI拟出大纲;会议记录全部由AI完成等等。目标是在三年内让工作效率翻倍,激发企业的创新力。这一硬性要求受到了日本社会的关注。日本企业和个人使用生成式AI的比例均显著低于AI发展较快的国家。数据显示,受访日本企业使用生成式AI的比例约为50%,相较于中国、美国80%以上的比例大幅落后。迄今为止,日本在AI领域一直存在感较弱。近期日本企业纷纷开始加码布局未来AI赛道。
财联社7月16日电,英伟达CEO黄仁勋7月16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及AI训练时华为AI芯片能否取代英伟达,他称这只是时间问题。“重点在于,我们已经做了30年,他们(华为)已经做了几年,而华为已经能告诉大家他们有多强大了。现在没有一个人比我付出更多精力来建造(AI生态),我已经在极高的水平、以难以执行的规模(在做这件事),而华为已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这说明了一些问题。”黄仁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