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多家半导体设备厂商表示,其公司产品在今年的市场需求,受AI、5G、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及其他新兴应用等增长推动,行业整体景气度持续回升; ②在国际贸易政策激烈变化下,国产半导体设备商依旧看好海外市场的成长机会,并通过与国内外同行、客户、供应商等加强合作,共同抵御风险。
财联社4月29日电,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表示,当前,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要紧紧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人工智能+”行动同频共振。持续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相结合,推动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确保“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到哪里。
《科创板日报》29日讯,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北京电信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的“行业数据智能标注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将聚焦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攻克多模态数据标注关键技术,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数据粮仓”。据悉,中国电信在北京正加速布局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化搭建算力调度平台、大模型训练平台、智能体开发平台和标准化的数据标注体系。
①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指导,众多头部央企负责人探讨如何打通应用场景、应对未来挑战; ②当前广泛应用的大语言模型,还不具备完整的科学计算和优化决策能力,需要探索面向电力系统、具备可信因果决策能力的多模态行业专用大模型。
财联社4月29日电,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4-2025年传统电子布市场迎来价格修复,2025Q1多家企业提价成功,电子纱价格同比涨幅超17%,这得益于市场供需结构好转及产能变动有限。同时,AI服务器及高频通信需求推动Low-Dk电子纱供不应求,2023年全球5G低介电电子纱和电子布市场规模约1.3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5.2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1.4%。目前低介电电子布市场日系、台系企业占据较大份额,但国内企业自2024Q4起大力扩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内新建产能投产后,将扩大市场份额并兑现业绩。
财联社4月29日电,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下一代人工智能(AI)存储设备的突破性研究,揭示了电化学随机存取存储器(ECRAM)的工作机制。未来,这项技术有望显著提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AI性能,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这一进展标志着AI硬件向高效能、低能耗迈出了重要一步。
财联社4月28日电,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供给。推动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自动泊车、自动驾驶仿真测试等标准批准发布及实施,加快自动驾驶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研制,构建自动驾驶系统安全基线。加快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修订车道保持辅助系统标准,推动倒车辅助等标准研制,提升驾驶辅助产品安全水平。加快LTE-V2X直连通信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标准宣贯实施,推进列队跟驰、数字钥匙、网联信息辅助等标准制定,促进网联功能加速应用。推动信息安全工程等标准发布实施,加快推进汽车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完成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安全漏洞分类分级标准审查,加快重要数据识别标准研制,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推进智能座舱功能评价、交互安全、生物滞留监测等标准研制,完善智能座舱和人机交互标准体系,开展车用人工智能标准预研,引领新技术融合应用。
财联社4月28日电,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前瞻布局前沿领域标准研究方面,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需求研究。
财联社4月28日电,记者28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国“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215.5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占枢纽节点算力总规模的80.8%;枢纽节点间20毫秒时延圈已基本实现,用户体验进一步提升;试点开通9条“公共传输通道”,为中小企业、科研机构提供弹性网络服务,有助于生产经营和研发创新。算力作为支撑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生产力,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财联社4月28日电,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奋战二季度确保“双过半”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出台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举办2025全省人工智能大会,布局建设一批省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发布一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建立开发区数字化转型实施标准规范,遴选一批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立省数据企业培育机制,2025年第二季度认定100家以上省级数据企业。
财联社4月28日电,财联社记者今日于2025中兴通讯中国生态合作伙伴大会现场获悉,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软硬件推进组已经汇聚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主体70余家,涉及芯片、框架/算法、网络、服务器、应用等环节的企业及高校、新型研究机构,包括寒武纪、中科海光、昆仑芯、百度、阿里巴巴、商汤、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兴通讯、浪潮、中科曙光等,并持续开放合作。据悉,信通院于去年3月成立人工智能软硬件协同创新与适配验证中心,2月13日信通院正式启动DeepSeek国产化适配测评工作。(财联社记者 付静)
财联社4月28日电,中国贸促会4月28日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赵萍回答记者提问。有记者提问,近期,应中国贸促会邀请,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访华,并表示希望继续与中国合作,中国贸促会对此有何评论?赵萍表示,受中国贸促会邀请,美国英伟达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于近期访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见黄仁勋,强调欢迎包括英伟达公司在内的美资企业深耕中国市场。赵萍重申,今后,我们愿继续做好中国同美国以及全球工商界沟通交流的桥梁,共同发出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滥施关税、抵制单边主义的全球工商界声音。我们也希望美方顺应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共同期待,停止以关税为武器进行极限施压,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进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财联社4月28日电,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徐欣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能源局结合能源发展新形势、新变化,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在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动能方面,支持投资能源基础设施,支持民营企业参股核电,投资水电、油气储备设施、油气管网、“沙戈荒”大基地等能源重大项目。支持发展能源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投资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等创新技术和模式。鼓励创新发展,支持民营企业深度参与能源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加强科研协同攻关、成果共享。支持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积极培育能源设备循环利用先进技术和商业模式。
①人形机器人如何落地场景,工业领域成为重点讨论的方向。但在硬件性能、软件数据、成本等方面仍存在壁垒,亟需突破。 ②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规划分为科研、开拓工业与商业应用、产业化为主,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0万-20万台,足以支撑国内整机厂商发展。
①国瑞迪科技和财联社联合主办的“绿色数智中间包智涂机器人全国首发仪式”今日举行,该产品已在山东钢铁集团日照公司炼钢厂完成应用测试,施工效率提升超30%。 ②未来五年冶金施工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智能化改造或推动行业能耗降低15%-20%。
《科创板日报》28日讯,4月27日,翰宇药业与华为云举行全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此次合作,华为云将助力翰宇药业以“AI智药”为核心方向,围绕多肽与寡核苷酸药物研发开展全链条、深层次的创新。未来,双方将围绕药物研发、AI大模型应用、数字平台建设、数据治理、及AI人才赋能等方面展开合作。
2025蓝鲸“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研讨会由蓝鲸新闻主办,闵行区吴泾镇人民政府、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蜂网协办,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吴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支持,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特别支持。
财联社4月27日电,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同时突出应用导向,新技术正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9日,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379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据了全球1/10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
财联社4月27日电,从4月27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获悉,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正式发布。据悉,“智能核电”系列产品已完成软件、硬件开发和测试验证,部分产品已在岭澳一期、红沿河、阳江、台山、防城港一期等在役核电机组试点应用。在机组试点应用过程中,“智能核电”实现了比现有报警系统提前20天发出设备预警信号。“‘智能核电’共包含机组启停顺序控制和工艺成组控制、智能巡检和重要设备智能运维等38项研发成果,将作为中广核新建核电站的标准配置,并将在新开工的‘华龙一号’机组中全面应用。”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宁小平表示。
《科创板日报》27日讯,优必选正式与采购方签订了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所涉及的产品主要是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与商用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C,相关产品将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