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新基金主要聚焦在绿色智能船舶及港航产业链上,此外还会紧密关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 ②此次首义基金公司、超威集团和枝江的三方联手,会构建一个“总部在武昌、产能在枝江、产业支持在超威”的合作模式。
财联社8月20日电,韩国政府发布声明称,今年将推出总额为45.8万亿韩元的支持计划,以增强供应链弹性,结合低利率融资和公私基金,重点支持电池、半导体和关键矿产等关键产业。韩国政府将提供总计45.8万亿韩元的低利率政策融资,其中包括来自供应链稳定基金(Supply Chain Stabilization Fund)的10万亿韩元、韩国进出口银行(Export-Import Bank of Korea)的13.3万亿韩元、韩国产业银行的18万亿韩元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of Korea)的4.5万亿韩元。 此外,还将推出两支公私投资工具:一支规模为 1.8万亿韩元的基金,专注于龙头企业;另一支规模为6,000亿韩元的基金,主要针对材料、零件和设备领域的中小企业和中型企业。这些措施将优先考虑对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行业,包括电池、芯片、关键矿产、能源、制药和生物技术,以及物流基础设施。
《科创板日报》20日讯,高工产研(GGII)今日发布报告指出,2023~2024年,由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产能过剩,新增产能建设放缓,磷酸铁锂材料设备行业进入低迷期,但随着2024H2~2025H1储能锂电池行业需求高增长及下一代材料量产放量,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即将启动新一轮扩产。据GGII数据显示,2025H1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68%,磷酸铁锂材料产能利用率大幅度提升,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350万吨,有效产能利用率有望超过70%,到2027年其有效产能利用率有望超75%。
财联社8月19日电,据深圳海关数据显示,前7个月深圳累计进出口2.5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继续位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其中,出口1.56万亿元,进口1.02万亿元。前7个月,深圳传统电子信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保持增长,出口机电产品1.17万亿元,增长4.4%,占74.7%。传统电子消费品中,电脑及其零部件、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分别出口1795.1亿元、502.7亿元,增长10.8%、5.5%;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锂电池、纯电乘用车出口分别增长37.9%、21.7%,电子关键中间品集成电路出口1339.3亿元,增长40.9%。
财联社8月13日电,我国科研人员近日突破现有传统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应用性能上的瓶颈,研制出了能量密度超过600瓦时/公斤的软包电芯和480瓦时/公斤的模组电池,其性能指标比现有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能力直接提高了2-3倍。
①今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关于锂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 ②针对“反内卷”,干法锂电池隔膜骨干生产企业负责人闭门座谈会日前召开。 ③此前,宁德时代与藏歌矿业子公司旗下锂矿均已停产。
财联社8月12日电,干法锂电池隔膜骨干生产企业负责人闭门座谈会在深圳召开,会议旨在响应、落实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相关部署,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星源材质、中兴新材、惠强新材、沧州明珠、恩捷股份、博盛新材、天鸿新材、康辉新材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生产、销售情况与未来投产计划,并交流了产品成本构成。同时,8家企业达成多项重要共识:一是价格自律;二是科学释放产能;三是暂停扩产;四是加强产业链合作;五是希望社会监督。
财联社8月11日电,财联社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停产系采矿证到期,根据程序要求,企业需要去自然资源部门重新申请办理。目前,宜春其他主要矿区还在正常生产经营中。对此,宁德时代方面回复称,枧下窝矿区采矿资质于8月9日到期,目前已暂停开采作业,根据有关法律要求,需要办理延续申请。(财联社记者 刘梦然)
财联社8月10日电,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近日携手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依托中国先进研究堆,利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精准揭示全固态锂电池传统单层正极的关键缺陷。相关研究首次通过实验直接观测并定量证实显著的纵向锂浓度梯度,在电极厚度方向上实现锂浓度的均匀分布,为梯度电极核心设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对推动全固态锂电池基础科学认知及其工程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
①截至目前,ST帕瓦共同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张宝涉嫌职务侵占,是否与合计占用公司资金本金1.91亿元有关,尚不得而知。 ②自上市以来,ST帕瓦股价跌幅为76.61%,今年以来,其股价跌幅为26.99%。
财联社8月1日电,记者今天从国家认监委了解到,为强化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国家认监委制定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新版规则自2025年8月15日起实施,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应当依据新版规则和强制性产品认证通用实施规则要求,制定对应的认证实施细则,向国家认监委备案后方可按照新版规则实施认证并颁发认证证书。此前已经颁发的有效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继续使用,认证证书转换工作采取到期换证、产品变更、标准换版等自然过渡的方式完成。
财联社7月30日电,宁德时代在港交所发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7.27%;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02%。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毛利448亿元,相比2024年同期增加14.45%;综合毛利率为25.02%,相比2024年同期的23.45%上升1.57个百分点。
财联社7月30日电,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7月30日宣布,公司近日承揽磷酸铁锂(LFP)电池供应项目,合同金额达5.9442万亿韩元(约合43亿美元)。合同金额相当于该公司2024年全年销售额(25.6万亿韩元)的23.2%。该合同于7月29日签署,将自今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期限为三年。LG新能源表示,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的考虑,不宜透露合同方以及合同详情。合同包含附加条款,即双方可协商将合同期延长至七年并扩大供货,因此合同金额和合同期限今后可被调整。
①江特电机、中矿资源已相继展开停产检修/技改工作。 ②锂资源端,近期江西、青海等地已着手规范涉锂资源生产;青海地区仍有部分锂盐湖的采矿权证载矿种与实际开采矿种并不一致,且部分锂盐企业采矿权已经到期。 ③券商指出,“反内卷”有望成为推动新能源行业中长期盈利修复的关键推动力。
财联社7月23日电,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文介绍2025年6月及上半年锂行业运行情况。2025年6月,碳酸锂产量上升,氢氧化锂产量基本持平。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上半年部分企业停产检修,同时部分企业逐步加大产量,总体来看,锂盐产量保持平稳。产品价格下行导致企业销售意愿降低,企业库存有所上升。需求端,动力电池和新能源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磷酸铁锂装车量占比继续增加,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持续增长。
财联社7月23日电,在可持续能源技术领域,科学家又迈出关键一步。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高效环保、可规模化应用的锂离子电池回收新工艺,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储能材料》杂志。传统回收方法对废旧锂离子电池中贫镍正极混合材料的处理效率较低,且依赖高能耗工艺,产出的材料价值有限。最新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其不仅能回收92%以上的镍、钴、锰等关键金属,还能将其转化为高性能正极粉末。实验数据显示,用这种再生材料制造的电池表现优异:在商用袋式电池测试中,经过5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88%的容量,9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超过85%。
①蜂巢能源将于2025年四季度试生产其第一代140Ah容量半固态电池; ②开源证券指出,低空、机器人、AI等新兴应用场景打开固态电池市场空间; ③据国投证券统计,2025年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出货量有望增长到11.1GWh。
《科创板日报》17日讯,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H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477GWh、265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