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机器人
关注
3.5W 人关注
当下,机器人浪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而来。前沿科技加持下,它们智能升级,化身多面能手,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开启生产力革新与生活变革的崭新时代。
机器人
-0.97%
龙头股
优博讯
+20.00%
圣龙股份
+9.99%
主题基金
机器人
+0.60%
  • 昨天 20:05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俊清 余佳欣
    激光雷达竞争加速!头部厂商推新品预热车展 从“拼参数”到“拼量产与适配”
    阅读 11.4w+
    7
  • 昨天 16:33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
    机器人“大阅兵”来了!全国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落地无锡
    阅读 31.6w+
    2
    33
  • 昨天 15:5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2日电,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4月21日在石家庄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在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切实把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要广泛汇聚创新资源,做强做实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丰富拓展雄安行系列活动,培育壮大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产业,更好承接京津科技和产业溢出效应。
    阅读 129.4w+
    38
  • 昨天 14:59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2日讯,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于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今日记者获悉,本次活动包括开幕式、竞技赛/应用赛、主题会议等多个环节。其中,竞技赛包括竞速跑、越野跑、足球、篮球、舞蹈等;应用赛包括搬运、智能抓取、室内救援等。在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推介环节,宇树科技、小米人形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相关负责人也将参与,就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与落脚难点等展开讨论。(记者 陈美)
    阅读 163.3w+
    16
    327
  • 昨天 14:18 来自 财联社记者 付静
    聚焦具身智能商业化进程 业内称:量产部署加快,但“今年出货量不会很大”|行业观察
    阅读 51.7w+
    24
    100
  • 昨天 09:3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2日电,财联社记者在第137届广交会上获悉,多家国产服务机器人厂商拿下海外订单。有擦窗机器人参展商向财联社记者透露,客户当场下定金,展会期间已收到的定金达上千万元,主要客源来自欧洲等地;主营配送及迎宾服务机器人的企业表示,“10台展示样机9台被抢订,展会后将直接交付客户。”同时,多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厂商刷新最新进展,记者采访获悉,美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将于5月正式亮相;PCB厂商世运电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有产品供应,目前出货量不是很大。柯力传感证券部人士称,六维力传感器产品方面,有一个协作机器人的客户已有小批量订单。(财联社记者 陆婷婷)
    阅读 238.2w+
    29
  • 昨天 09:29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陆婷婷
    机器人组团“营业”引爆声量场!产业链频刷进展 分析人士:未来2-3年或为量产关键期
    阅读 49.7w+
    15
    182
  • 昨天 08:45 来自 科创板日报记者 吴旭光 余佳欣 黄修眉
    谁在为机器人半马冠军“输血造骨”?|聚焦
    阅读 51.3w+
    15
    153
  • 昨天 08:24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2日讯,Hugging Face收购法国初创公司Pollen Robotics后,宣布正式推出开源人形机器人Reachy2。该机器人是专为AI研究和教育设计的“实验室伙伴”,由Pollen Robotics开发,价格7万美元,已在康奈尔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顶级实验室投入使用。Reachy2配备立体视觉、麦克风、扬声器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支持VR遥控操作,用户可通过虚拟现实“以机器人视角”进行操控。
    阅读 260w+
    6
  • 昨天 08:2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2日电,中信证券研报表示,上海车展开幕在即,有望对固态电池行业形成强催化,同时行业进展不断提速,中信证券判断政策支持信号也将进一步强化。2025年人形机器人、eVTOL、消费电子等固态电池高端应用有望进一步放量,推动固态电池材料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期。固态电解质为核心增量,建议关注材料端进展领先,与产业界联动紧密的低位个股。
    阅读 244.5w+
    90
  • 04-21 22:26 来自 财联社记者 陈抗
    震裕科技:锂电池结构件收入稳增30% 人形机器人产品已送样|财报解读
    阅读 89.7w+
    2
    12
  • 04-21 22:08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1日讯,禾赛科技今日发布了面向L2到L4的激光雷达感知方案“千厘眼”,并发布新一代车规级激光雷达产品ETX车规级超远距激光雷达、AT1440车规级超高清激光雷达和FTX车规级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其中,AT1440线数达1440线,点频超过3400万点每秒,该产品将于2025年下半年开始量产,在卡尔动力全球首款未来运输机器人上首发。禾赛科技CEO李一帆在接受《科创板日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激光雷达价格仍在降低,但销量上涨较快。(记者 陈俊清)
    阅读 267.8w+
    109
  • 04-21 19:47 来自 第一财经
    财联社4月21日电,记者发现,有知乎用户在“如何看待宇树机器人在这次马拉松的发挥”这个问题下回复:“上春晚的那几个宇树机器人,应该是宇树质量最好,表现最稳定的一批了。”该用户表示,春晚中亮相表演的H1上台时“是直接升上来的”,表演时“不能做大幅度移动”,下台时需要人类演员扶着,在和刘谦互动时也直接“死机瘫了”。面对质疑,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直接在这条回答下方评论:“亲,春晚舞台上是有复杂全自动走位和跳舞的。”王兴兴表示,舞蹈演员摸着H1的后颈下台,是导演想要的表演效果,并表示“舞台上全自动复杂变队形都可以了,怎么可能不能自动下台”?在刘谦于春晚后台拍摄的视频中,当刘谦想要和宇树机器人G1互动时,宇树机器人突然“瘫倒”。针对这个情况,王兴兴回应称:“我们同事太激动,误按了类似急停的按钮,且只有这唯一的一次。”
    阅读 272.1w+
    17
    159
  • 04-21 16:42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1日讯,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中国市场已有11家主流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在2024年开启量产计划,其中有6家如宇树科技、优必选、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众擎机器人、乐聚机器人等厂商对2025年量产规划超过千台。预计中国市场2025年人形机器人本体产值将超过45亿元人民币,加上马斯克关于Tesla Optimus 2025年数千台量产目标,预计头部本体厂商的量产计划将拉动中国市场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供应链生态布局与完整性。
    阅读 261.1w+
    8
    73
  • 04-21 16:36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1日讯,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后,亚军机器人松延动力N2上架拍卖平台,显示市场价88000元,以1元起拍,最终以56806元成交。
    阅读 282w+
    5
    48
  • 04-21 16:30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21日讯,特斯拉招聘主页显示,与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相关的岗位数达到约80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擎天柱AI负责人Ashish Kumar、擎天柱AI高级经理Julian Ibarz等也在X平台发布动态,招贤纳士。
    阅读 257.7w+
    21
  • 04-21 16:2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1日电,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新一代通用人工智能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具身智能、科学智能、空间智能、群体智能、类脑智能等新技术、新领域已逐渐成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重点。本次揭榜挂帅面向以上5个揭榜方向,征集并遴选一批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集中攻关,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突破,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其中,具身智能揭榜任务为:围绕真实场景下的自主作业、异构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集、具身智能模型库,打造具身智能训练算力基础设施。面向具身大小脑、灵巧手、关节、躯体、电池等核心零部件以及算力芯片等关键组成部分的技术攻关;打造开源研发训练平台、快速制造开发平台、测试评估验证平台、开放场景数据平台等产业共性服务平台。
    阅读 279.6w+
    1
    50
  • 04-21 15:38 来自 财联社
    4月27日!上海最全面的“人形机器人闭门会”将举办!从整机研发到产业链,我们邀请了大半个产业圈企业
    阅读 75.4w+
    35
  • 04-21 15:1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1日电,英伟达CEO黄仁勋与日本首相讨论AI机器人及AI能源需求。
    阅读 258.2w+
    19
  • 04-21 14:0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4月21日电,广东省长王伟中4月20日到江门市台山市、江海区调研经济工作。调研途中,王伟中听取了江门市经济运行情况汇报。他指出,江门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充分发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战略通道作用,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为抓手,全方位加强与深圳、东莞等珠江口东岸的产业对接,积极承接优质要素资源外溢,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要大抓项目、做实产业,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和主平台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推动家电、摩托车、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阅读 268.7w+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