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10日电,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9日说,他们训练出一个能利用人工智能(AI)自主完成胆囊切除手术的机器人。这标志着人类向自动化医疗迈出一大步。路透社援引该项目负责人阿克塞尔·克里格的话报道,当前,外科手术中使用的机器人仍需由外科医生操控。而这一新型SRT-H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有能力做出独立判断和决定,以应对手术中突发的各种情况。“这一进步使机器人从只能执行特定外科手术任务转变成能够真正理解外科手术程序。”
财联社7月10日电,上海市政府新闻办7月10日举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筹备进展情况。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表示,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上海浦东已经形成了从芯片到终端、从技术到应用的高能级、全链路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全国11个先导区建设评估中,浦东新区多年蝉联第一;推出了模力社区、张江机器人谷等产业集聚空间,集聚数百家创新主体;截至2024年底,浦东新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占全市40%;全国首个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浦东加快发展,工业、金融、医疗、航运、文旅等多领域代表性的垂类模型在浦东走向应用落地。
财联社7月10日电,据东方网,上海举行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表示,浦东接下来将始终紧盯创新技术、满足创新需求、集聚优质人才,不断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聚焦关键技术,实现创新突破。在具身智能赛道,我们要聚焦让 “大脑” 更聪慧——国地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已经发布了生成式机器人运动大模型,而宝信工业大脑等相关主体都在不断强化多模态交互能力和场景应用,这是我们未来聚焦的关键领域之一;在空间智能赛道,我们会聚焦让 “眼睛” 更明亮——国内领先的视觉处理芯片、国内唯一超大规模动态时空数据融合分析平台、知名AR眼镜等都将在浦东持续攻克多模态感知、空间计算、融合孪生等前沿技术;在机器人本体领域,我们将聚焦让 “肢体” 更灵便——浦东已有十余家机器人本体企业,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减速器、灵巧手、控制器等一批重点零部件企业在浦东快速集聚。
《科创板日报》10日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上海着力打造赋能百业的垂类应用示范地。实施“模塑申城”工程,聚焦“5+6”重点领域,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垂类模型加快落地,建设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国家AI示范应用基地,累计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科学智能深化布局,实施“百团百项”,加速AI4S创新成果落地,“伏羲”气象大模型、“启明星”蛋白质设计模型等行业领先。具身智能加快量产,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公版机“青龙”,发布全球首个具身运动大模型“龙跃”,赋能工业制造、物流运输等场景。(记者 黄心怡)
针对入主上纬新材一事,智元机器人表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含出售、合并、与他人合资或合作)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明确计划。
①截至目前,星海图Pre-A轮及A轮总融资规模近15亿元人民币; ②美团在具身智能领域接连押注,日前完成对它石智航新一轮融资的领投交割。
财联社7月9日电,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智元机器人运营主体)及其核心团队共同出资设立的持股平台,拟至少收购上纬新材合计63.62%股份。本次股权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7月9日,智元机器人方面回应称,智元机器人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做出重大改变或调整的明确计划,暂无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明确计划,或上市公司拟购买或置换资产的重大重组明确计划。
①智元机器人将至多收购其66.99%的股份。待交易完成后,上纬新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共同持股的主体,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邓泰华,核心团队包括稚晖君等。 ②多名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智元机器人对上纬新材的要约收购不涉及资产重组,尚不构成借壳上市,仅仅是控制权的转让。
①中科新松发布睿可MR73A 与 MR73B,两款产品核心是瞄准工业与商业场景中传统自动化难以触达的“柔性空白区”。 ②具身智能进入分化期,资本重心转向工业落地场景。
①5个月内公司已经完成2.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1亿元)融资。 ②它石智航的创始团队里“前华为人”的占比相当高。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家、首席架构师、董事长均有华为工作背景。
财联社7月9日电,上纬新材昨日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至少收购其63.62%股份,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该交易是否构成借壳上市?智元机器人方面回应记者称,“本次行动仅为收购控股权,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办法》所定义的借壳上市”。另外,就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即新材料与机器人,能否达成有效业务协同的问题,上纬新材证券部相关人员向记者解释称,“公司现有部分业务确实会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后续具体的业务协同方案将在整合一段时间后对外公布。(蓝鲸新闻记者 翟智超)
①一则“智元机器人拟入主”的消息,不仅直接将上纬新材送上了涨停,更给整个机器人板块注入了强心针。 ②一级市场上具身智能投融资井喷。本周已有至少4家公司获得新轮次融资,合计融资金额约26亿。
财联社7月9日电,过去几年,我们有了自主研发的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统,有了赋能千行百业的AI大模型,有了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机器人。
《科创板日报》9日讯,天眼查显示,近日,苏州伟创智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集成电路设计;货物进出口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伟创电气等共同持股。
《科创板日报》9日讯,越疆机器人正式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据悉,越疆机器人是全球首推“机械臂+人形+六足”具身机器人平台的企业,已在全球出货量超八万台协作机械臂。
《科创板日报》9日讯,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首席执行官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在社交平台表示,公司决定将预期7月至9月期间生产的人形机器人数量增加至3倍。原因是,其BotQ人形机器人制造工厂早期进展顺利,公司认为需要更多机器人以加速发展路线图。
①此前,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也参与了小雨智造种子轮融资; ②小雨智造目前已实现工业具身智能的规模化落地。
《科创板日报》8日讯,具身智能公司魔法原子发布旗下新款双足人形机器人MagicBot Z1。MagicBot Z1配备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双目相机等传感器,搭载魔法原子定位导航系统,可实现在复杂场景中的自主移动。
《科创板日报》8日讯,7月7日,武汉格蓝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程师们正在对“劳动者”系列人形机器人进行力量和动态平衡的精细化调试。据悉,该团队新研发了1.3米、1.7米身高的“劳动者”系列人形机器人新型号,目前正在为机器人家族7月底亮相做最后冲刺。
《科创板日报》8日讯,近日,Figure创始人兼CEO Brett Adcock与Gemini开发者关系负责人Logan Kilpatrick、联合主持人Nolan Fortman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Brett Adcock在采访中表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指数级发展主要得益于两大突破性进展:硬件的可靠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神经网络在机器人技术中的卓越表现。Adcock透露,人形机器人是AGI的关键物理形态,已进入工程化验证期。Figure最新设计的机器人成本降低了约90%。其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四年内实现大规模部署,在新工厂具备年产10万台机器人的能力,最终目标是向全球输送数亿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