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首批上海市中试平台示范名单,包括光刻胶及原材料中试平台、新型储能测试基地(应用示范电站)中试平台、面向航发领域的高端机床装备中试平台和人形机器人中试平台。 ②傅利叶、非夕科技、梅卡曼德、越疆机器人、节卡机器人等悉数亮相。此次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更侧重于工业场景的展示。
①上纬新材表示,本次权益变动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由SWANCOR萨摩亚变更为智元恒岳,邓泰华成为实际控制人; ②专业并购咨询机构普利康途合伙人罗辑表示,本交易的交割给市场发送出积极信号,有利于资本市场增加活力。
①最新消息显示,机器人明星初创1X Technologies正寻求最多10亿美元融资,目标估值至少100亿美元; ②据悉,公司今年初融资时的估值为8.2亿美元,不到一年暴涨逾12倍,凸显AI+机器人赛道的火热; ③公司今年推出新款家用机器人Neo Gamma,正在进行早期测试。
《科创板日报》23日讯,日前,晶华新材子公司晶智感美国分公司FiSensor,与硅谷机器人灵巧手公司TetherIA正式签约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聚焦“多模态电子皮肤 + 腱绳驱动灵巧手”的融合,共同推动机器人在触觉感知与高精度操作领域的技术突破,打造可感知、可学习、可量产的新代智能灵巧手系统。据悉,TetherIA.ai是一家位于硅谷的全栈机器人公司,由Tesla Optimus灵巧手核心成员与Waymo基座大模型早期团队成员共同创立。创始人兼CEO Evan曾任Tesla Optimus灵巧手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特斯拉第二代灵巧手的研发。
《科创板日报》23日讯,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首批上海市中试平台示范名单发布,包括光刻胶及原材料中试平台、新型储能测试基地(应用示范电站)中试平台、面向航发领域的高端机床装备中试平台和人形机器人中试平台。本次大会发布的首批上海市中试平台是上海推进中试平台举措的开端,后续会面向各领域进一步储备一批市级中试平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中试平台的公共服务内容和方向,开展中试平台服务对接,实现中试资源共享。(记者 黄心怡)
财联社9月23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9月23日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表示,“十五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牢牢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在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方面,李乐成表示,要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科创板日报》22日讯,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分论坛“具身智能前沿技术和标准创新论坛”会议上,上海正式对外发布ITU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展望及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标准,内容涵盖分类与编码、数据标注规范、质量评价、格式等要求。这将为上海和全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统一的数据语言,推动人形机器人从技术探索加速迈向规模化落地。(记者 张洋洋)
财联社9月21日电,在2025浦江创新论坛分论坛:具身智能前沿技术和标准创新论坛会议上,上海正式对外发布ITU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化展望及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标准、“浦江X”具身智能标准化数据集平台(穹顶DOME)。
①财联社记者实地调研铁流股份获悉,公司今年离合器目标实现两位数营收增速; ②精密零部件业务已规划年产100万根电机轴的产能; ③公司机器人部件业务稳步推进,明年初争取完成产品出样。
①智能手机和PC正在演变为人们的AI伴侣,深度融入思考、工作与创作过程。端侧AI落地方面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芯片开发成本的显著上升。 ②机器人未必会走进每个家庭,却将在工业、制造等特定应用场景中发挥巨大作用。
①过去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其估值增长了约14倍; ②Figure致力于研发通用人形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机器人AI模型; ③具备全栈能力的机器人企业才会是最后赢家?
《科创板日报》19日讯,Optimus AI团队负责人Ashish Kumar决定离开特斯拉,加入Meta担任研究科学家。当地时间9月19日,Ashish Kumar在社交平台发贴回顾在特斯拉的经历称,带领Optimus AI团队的经历非常精彩和难忘,“我们全力推进可扩展方法——用强化学习取代传统技术栈,并通过视频学习来提升机器人的灵巧度。”他还强调,人工智能是解锁人形机器人的最关键因素。(小K注:Ashish Kumar,UC伯克利博士,导师是被李飞飞尊称为“学术祖父”的Jitendra Malik教授,因在CV领域的研究而出名。2023年7月Ashish Kumar以机器学习科学家的身份加入特斯拉,一年多之后便成为Optimus擎天柱项目的AI负责人,在加入特斯拉之前,他曾在微软担任研究员)
《科创板日报》19日讯,智元机器人官网披露的合伙人团队名单显示,邓泰华为创始人、董事长、CEO,彭志辉为联合创始人、总裁、CTO。此外,姜青松任合伙人、高级副总裁、营销服总裁;姚卯青任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具身业务部总裁;王闯任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通用业务部总裁;罗剑岚任合伙人、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钮嘉任合伙人、副总裁、首席人力资源官。
财联社9月19日电,据招商大宗商品研究,液态锂电池体系向高能量密度迭代的矛盾凸显,国内半固态电池处于量产前夕,已有部分车型装车落地,全固态电池将于2027年实现千辆级别示范性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预计到2030年固态电池出货量为826GWh,其中半固态670GWh,全固态156GWh。全固态电池相较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有单GWh用锂量1.75-2.4倍增长,还因其能量密度优势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中成为其动力系统优选方案,预计2030年后低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动力锂电池下游增速最快的方向。
财联社9月19日电,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维他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联想创投旗下广州联想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湖南达晨财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苏州渶一策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40万人民币增至约159万人民币。 维他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余轶南,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现由余轶南、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及上述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一家具身智能创业公司,专注于消费级机器人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科创板日报》18日讯,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整机技术实现突破,多模态感知、大脑-小脑模型等关键技术取得进展,促进了与具身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为未来万亿级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脑机接口领域,已帮助截瘫患者开始站立行走,盲人恢复光感;国产脑起搏器已实现全面商用,在8个国家400家医院开展植入,临床已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成为人口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科创板日报》18日讯,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官方账号在社交平台宣布,与Brookfield建立合作关系。Brookfield是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产和10万个住宅单元。Figure已在Brookfield环境中启动了数据收集工作,并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扩大该项目的规模。据称,此次合作为Helix(Figure推出的人形视觉-语言-动作模型)提供访问现实世界环境和扩展所需的计算能力具有意义。
《科创板日报》17日讯,中金公司认为机器人大模型是破解传统机器人控制瓶颈、迈向通用具身智能的关键路径。当前行业主要基于大语言模型、自动驾驶大模型及多模态大模型探索的发展方向,产业重心已转向“小脑+大脑”系统研发,而不同企业在研发与商业化路径上存在差异。该机构认为只有极少部分具备全栈技术能力、资源整合优势与长期主义战略的企业,未来将通过收敛技术路径,最终定义“具身智能”的核心标准,进一步突破至“具身智能”层级。
财联社9月17日电,在今日进行的2025世界储能大会上,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鑫峰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实现复杂操作的关键形态,其定位不仅限于日常生活场景中提供情绪价值,更核心的方向是进入实际生产环境“进厂打工”。宇树科技推出机器人统一大模型架构,该类系统已在工业巡检、电网运维和储能操作等环节取得初步应用成果。他提到,未来机器人进一步融入工厂环境,执行复杂操作和高强度重复劳动,将是必须攻克的关键课题。能源、交通、消防应急、生活娱乐等多元场景,将是机器人技术持续落地的重要方向。(财联社记者 刘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