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7日电,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人民政府、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与联合承办的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今年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办。本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项目总体设计为主体赛事+外围赛事。参加本次人型机器人运动会的机器人应满足以下六个条件: 第一,参赛机器人是参赛队自研或采购的机器人。 第二,机器人是一个独立整体,不得分离为多个子单元,或是用软缆连接的子单元,不得在比赛场地内设置标记物。 第三,机器人应具有躯干、上肢、双足,有效重心到足底的最大伸展距离为身体高度的40%—70%。其中,场景赛比赛项目机器人的下肢可采用轮式或双足式。 第四,机器人应自备能源,但不得使用具有危险性的任何能源。 第五,机器人控制方式可以选择手动遥控或完全自主控制。其中,手动遥控(包含半自动),只能采用无线遥控方式,由操作人员在指定区域进行遥控指挥;完全自主控制,除发送开始指令外,计时阶段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人工介入,全程由机器人自主完成。自由体操、单机舞蹈、群体舞蹈比赛项目的控制方式,必须是完全自主。 第六,比赛期间的网络由各参赛队自行提供。
①参加业绩说明会的多家公司均表示,目前核心或大部分供应链环节已实现国产化,少部分需要进口的环节也正积极布局国产化方案; ②从机器人行行业整体来看,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激烈,2024年出现“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科创板日报》6日讯,TrendForce最新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占据全球新增工业机器人安装量的一半以上,凸显了其工业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成熟度,在智能工厂部署方面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TrendForce表示,特斯拉、波士顿动力和Agility Robotics等公司正在开发专门用于工厂的以人为本的机器人产品,这为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然而,高昂的部署成本(加上进口零部件的关税)可能会阻碍这些产品的广泛应用。
财联社5月6日电,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5月2日,韩国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应韩国生产商申请,对原产于中国和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启动反倾销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损害调查期为2021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涉案产品为有效载荷6~600千克,立式多关节(四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但不包括小型高速机器人和喷涂机器人。中国涉案企业包括上海ABB工程有限公司、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及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 LTD。除另行延期(最长两个月)外,预计初裁将于三个月内作出。
财联社5月6日电,云内动力、精工科技涨停,斯莱克、汉鑫科技、南山智尚、大叶股份、福达股份、南方精工、龙溪股份等多股涨超5%。消息面上,近日,外骨骼机器人“出圈”。安徽黄山、山东泰山、江西武功山多个景区引入了登山辅助设备——外骨骼机器人,这一“黑科技”受到游客青睐。
《科创板日报》30日讯,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产品——CyberSense(见下图),通过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验收,可助力科学家将“比头发丝更细更软”的柔性微电极植入实验动物的大脑皮层,为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支撑。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可植入数量多、空间定位准、时间效率高、使用方便快捷、灵活避让血管的优势,可以提高成功率和植入效果。
①相较去年更多展示的是软件层面的AI应用,今年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在展台尤为吸睛。 ②蚂蚁集团、软通智慧、华为等均在AI智能体方面宣布新进展。
①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彭志辉携智元灵犀X2、精灵G1等核心机器人产品与场景算法参加调研交流。 ②人形机器人是未来最有希望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物理形态,智元机器人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让机器人拥有了“大脑”,带动零部件产业链能力的提升,生产从实验室手工生产升级为工厂规模化量产。
①2025年一季度,埃夫特实现营收2.52亿元,同比下降24.71%;净亏损6735.75万元,去年同期净亏损1937.64万元; ②埃夫特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73亿元,同比下降27.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1.57亿元,同比扩大231.22%。
财联社4月29日电,广西自治区政府新闻办4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广西“人工智能+”行动场景创新情况,正式发布2025年第一批共16个“人工智能+”行动开放场景清单,涉及农业、制造、交通、能源、文旅5个重点领域。发布会上,各相关部门就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介绍了具体举措。自治区数据局将筹划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和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和产业转化等;自治区科技厅聚焦广西特色优势产业,遴选了2025年第一批行业大模型研发揭榜制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需求,涉及动力装备、有色金属、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水运、糖业、车联网5大行业的大模型研发与应用示范;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将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建设国内智能产品重要生产基地。
财联社4月28日电,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4月27日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遵循科技创新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运行规律,立足湖北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应用场景等优势,坚持“新需求牵引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双重导向,坚持发展工业型机器人和服务型机器人齐头并进,科学务实推进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无人智能装备产业加速发展,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新动能作出更大贡献。要聚焦“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三个关键环节,通过完善产业支持政策、设立专项投资基金、搭建研发共享平台、组建产学研金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专业化科创园区、举办全球高端展会论坛、构建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努力打造一流产业生态,为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机器人乃至整个无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财联社4月28日电,据知情人士称,扫地机器人制造商石头科技考虑今年在香港发行股票以筹集至多5亿美元。知情人士表示,相关考虑还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安排银行。
财联社4月28日电,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简称“脑与类脑实验室”)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产品——CyberSense,近日通过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脑设施”)预验收,助力科学家将“比头发丝更细更软”的柔性微电极植入实验动物的大脑皮层,为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支撑。在下一步工作中,脑与类脑实验室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将继续开发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系列产品,促进国内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的发展。
①人形机器人如何落地场景,工业领域成为重点讨论的方向。但在硬件性能、软件数据、成本等方面仍存在壁垒,亟需突破。 ②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规划分为科研、开拓工业与商业应用、产业化为主,市场规模预计可达10万-20万台,足以支撑国内整机厂商发展。
①国瑞迪科技和财联社联合主办的“绿色数智中间包智涂机器人全国首发仪式”今日举行,该产品已在山东钢铁集团日照公司炼钢厂完成应用测试,施工效率提升超30%。 ②未来五年冶金施工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智能化改造或推动行业能耗降低15%-20%。
2025蓝鲸“人形机器人”高端闭门研讨会由蓝鲸新闻主办,闵行区吴泾镇人民政府、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蜂网协办,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吴泾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支持,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特别支持。
《科创板日报》27日讯,优必选正式与采购方签订了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所涉及的产品主要是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与商用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C,相关产品将用于汽车工厂的生产制造和商用接待等环节。
《科创板日报》27日讯,在无锡举办的“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期间,魔法原子、天奇自动化、蜂巢能源、软通天擎等与无锡市政府签署具身智能机器人采购协议。其中,梁溪区、梁溪科技城方面明确首批采购意向,计划购买数十台魔法原子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记者 黄心怡)
①今年美的主要做全人形以及类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通过产品迭代去解决电池续航、数据采集和仿真、关节轻量化等问题; ②人形机器人已“成建制”进厂打工,工厂场景有望率先落地。
《科创板日报》27日讯,从美的方面获悉,其自主研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正式进入湖北荆州的洗衣机工厂,用于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场景。此外,美的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下半年陆续进入线下门店,用于商业导览、制作咖啡等场景。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奚伟透露,今年美的主要做全人形以及类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通过产品迭代去解决电池续航、数据采集和仿真、关节轻量化等问题。人形机器人真正实现产业化,可能还需要3-5年时间。同时,美的也在推进家电机器人化战略,将机器人和AI技术落地运用到空调、洗地机、烤箱等产品,比如说探索扫地机、洗地机和机械臂形态的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