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宁德时代计划将自己重塑为绿色能源供应商,公司目标是进入发电领域,将与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供应商展开合作。 ②曾毓群表示,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大“十倍”。如果曾毓群能实现自己的“十倍”设想,宁德时代的“零碳电网”业务规模或超过3万亿元。
财联社11月13日电,储能概念午后局部异动,永福股份20CM涨停,安靠智电、星云股份、湘电股份、华自科技、宁德时代等快速跟涨。消息面上,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将自己重塑为绿色能源供应商,预计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大“十倍”。
《科创板日报》12日讯,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总经理高纪凡表示,公司储能业务已逐渐从培育期转向成长期、收获期,三季度由于海外订单占比提升,储能业务的毛利率显著提升。“放眼未来,我们认为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普及,储能市场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并且在未来‘光储平价’时代趋势下,公司光储协同业务布局的竞争力会更加凸显,储能也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记者 余佳欣)
《科创板日报》8日讯,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全球电池联盟(GBA)公布了2024年“电池护照”试点项目结果。本轮试点由全球多家头部电池制造企业参与,共包含十个项目。其中宁德时代的神行电池和CTP电池作为两个“电池护照”试点项目。2023年1月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GBA发布了首批“电池护照”概念验证成果。“电池护照”的开发和推广,在建立全球电池行业可持续发展标准、填补监管空白、助力绿色未来等方面发挥着作用。(记者 李明明)
《科创板日报》7日讯,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表示,我国已经逐步建成了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10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万亿元。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22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记者 李明明)
①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表示,高价值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内驱力,以低质、减配实现的“低价”,不具备经济效益,更没有可持续性。 ②曾毓群指出,作为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储能行业不能乱,但能源转型需求也要求绝不能慢,行业必须在快速增长中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创板日报》7日讯,今日,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宁德市新对接产业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1010.2亿元,涵盖新型电池、新型储能系统、新材料、电动船舶、现代服务业等方向。(记者 李明明)
《科创板日报》7日讯,今日,宁德时代董事长兼CEO曾毓群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上表示,高价值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内驱力,以低质、减配实现的“低价”,不具备经济效益,更没有可持续性。宁德时代不拼价格,要拼价值。不仅要创造高价值,储能行业还要探索新价值,在未来电力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让电池成为优质投资品。(记者 李明明)
《科创板日报》6日讯,构网型储能是未来趋势,但不同国家和项目发展阶段与需求迫切性不同。中国、澳大利亚、欧洲、美国构网型储能占比达到1.5%、23%、8.6%和2.6%。GGII预计构网型储能未来5年在全球有望达到20%的渗透率。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巩固拓展新型储能出口竞争优势。探索将加强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纳入“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框架,加强与相关国家资源战略、政策、标准等对接,积极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高质量实施已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协定的优惠安排。鼓励行业组织、智库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及时跟踪新型储能领域相关国家市场准入、环境保护等政策法规,举办贸易投资相关培训,系统提升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内行业组织和境外中资企业商(协)会协调、自律作用,防范出口领域恶意竞争,共同维护中国品牌良好形象。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积极鼓励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探索开展新型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拓展风光储氢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打通绿电-绿氢-绿氨/绿醇产业链,推动多能互补高效利用。针对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集且本地消纳能力较低的地区,探索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快推进共享储能,提升储能对电力系统的辅助服务能力。加快在土地资源紧张或偏远地区推广替代型储能,加强变电站、应急电源等设施设备建设,增强电网保障能力。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依托“光储充换检”综合性充换电站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储能在车网互动等新模式中的支撑作用。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家用储能产品。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支持新型储能上下游企业优化用能结构,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在制造端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研究制定全产业链能耗计量、碳排放核算评价规范,研究建立储能电池“护照”制度,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和碳足迹认证体系,推动与国际规则互通互认。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效联动发展。引导上下游稳定预期,完善配套体系,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推动形成产业链融通发展的协同联动机制。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组织开展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引导企业把握发展节奏,结合区域内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情况,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有序部署产业规模。鼓励储能电池及关键材料企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矿产资源充足、运输条件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丰富的区域聚集。支持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聚焦新型储能领域,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引领、创新驱动、专业赋能的产业发展格局。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加大对国内锂、钴、镍等矿产资源的找矿支持力度,科学有序投放矿业权,增强国内资源保障能力。指导国内企业多元、有序、协同布局海外资源项目,降低资源开发运输成本。在防范风险前提下,支持企业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提升海外矿产开发供给能力。鼓励生产企业在新型储能产品研发阶段做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产品绿色设计,提升产品易回收、易利用性。在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前提下,支持生产企业使用再生原料。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推动新型储能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对系统能量流和信息流经济配置、功能优化运行、逻辑有效衔接,实现储能系统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提升新型储能产品智能化、高端化水平。聚焦系统结构设计、精细化电池管理、大功率高效变流器开发、高效热管理和能量管理、辅助设备集成、高性能预制舱等技术开展集中攻关,提高先进功率半导体、智能传感器、电源管理芯片等关键核心部件供给能力。面向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需求,推动新型储能集群协同控制、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等技术创新。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
财联社11月6日电,工信部就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加快锂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成熟技术迭代升级,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加快提升技术经济性和系统能量转换效率。
财联社11月5日电,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驱动未来能源变革”分论坛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纽约州立宾汉姆顿大学教授斯坦利·惠廷厄姆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锂电池系统未来5到10年将依旧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短期内不太可能有其他产品或系统能够取代锂电池,因为锂电池产量以亿计,而且价格已经非常低,其他任何电池系统都很难与之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