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22日电,青海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青海省虚拟电厂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文件明确,开展虚拟电厂试点项目建设。按照“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选取典型行业、特色资源和典型园区(区县),支持充换电设施、分散式风电、通信基站蓄电池组、用户侧储能(光伏)等领域试点建设虚拟电厂,推进虚拟电厂参与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和需求响应的多场景、多阶段试运行,提升市场组织、平台功能的稳定性,逐步扩大虚拟电厂的聚合资源规模。鼓励虚拟电厂开展业务创新,提供节能服务、能源解决方案设计、碳交易相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拓宽收益渠道。
财联社7月18日电,记者从自治区能源局获悉,近日,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区建成国内首个数据中心绿电直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据悉,该项目符合国家绿电直连总体发展思路,依托乌兰察布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算力中心用电负荷,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通过风光发电、智能输电、并网直供和储能调峰等系统协同运行,实现清洁能源与数据中心的直接供能对接。新能源场站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总装机规模30万千瓦,其中风电20万千瓦、光伏10万千瓦。
财联社7月16日电,记者获悉,特斯拉中国将“恢复”Model 3最长续航版本,该车型售价在27万元左右,预计最早于9月上市,有望成为特斯拉目前最长续航的车型。工信部今日发布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97批)的车辆新产品公示清单,特斯拉纯电动轿车名列其中根据图片显示该车型为“Model 3+”。据悉,该车型产品型号为TSL7000BEVBR1,储能装置种类为三元锂离子电池。2019年8月,特斯拉方面在国内下架Model 3的长续航后驱版车型,至于为何下架,官方并未提及。此前,该车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最大超过600km。(财联社记者 刘阳)
财联社7月15日电,乌兰察布数据中心低碳算力基地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今天(7月15日)上午正式投运。该项目采用“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通过风光发电、智能输电、并网直供和储能调峰等系统协同运行,实现了清洁能源与数据中心的直接供能对接。项目投运后,年用电量21.9亿千瓦时,其中年均可消纳绿电8.48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8万吨,标志着内蒙古在构建“东数西算”绿色算力枢纽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科创板日报》14日讯,中自科技总经理王云近期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第二增长曲线-新能源领域(包括电池、储能/储能+)是公司增长最快的板块。今年6月,中自科技在“一带一路”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光储微电网项目正式开始发电,这也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中自科技在多米尼加、西非、欧洲等国家与地区的项目还在筹建中,预计该公司今年新能源领域营收方面会有一定积极反馈。(记者 黄修眉)
《科创板日报》9日讯,据GGII发布的《高工储能行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5年6月国内共有32个储能项目EPC/系统公布中标结果,中标规模约42.58GWh,较上月增长152%,主要由于中能建2025年25GWh储能系统集采本月开标助力所致,1-6月中标容量规模累计达170.13GWh。
财联社7月7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提出,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探索针对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优化电力接入容量核定方法,合理利用配电设施低谷容量裕度,提升配电网对于大功率充电场站的接入能力。支持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高水平消纳清洁能源。
财联社7月5日电,据比亚迪储能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3日,比亚迪储能与国网湖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国网湖南综能”)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坪山举行。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集散式储能电力领域建立全面且深度的合作关系,互认对方为长期紧密合作伙伴。
①2025年2月投产至今,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生产的储能系统Megapack已出口数百台至欧洲、大洋洲的多个国家及地区; ②特斯拉能源业务总经理董鲲表示,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已实现超95%的本地化布局。
财联社6月27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在《学习时报》发文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创新型企业。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投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适当兼顾早中期中小微企业,畅通资金市场化管理与退出机制。加力破除“内卷式”竞争。统筹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增加高端产能、优质供给,统筹运用规划、布局、价格等手段,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财联社6月25日电,特斯拉中国能源业务总经理董鲲向界面新闻介绍称,特斯拉在中国大陆首个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建成投运,储能规模为300 MWh(兆瓦时)。特斯拉上周对外宣布,将由中国康富旗下康岙能源作为实施主体,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总投资40亿元,采用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建设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该储能项目整体规划达到GWh(吉瓦时)级别。
财联社6月20日电,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6月19日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制造业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和保障能源安全中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不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持续提升新能源装备发展水平,增强高质量技术供给能力,筑牢能源安全基石。要立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进一步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巩固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绿色动能,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的重点方向,聚焦清洁低碳氢、新型储能、绿色智算等重点行业,强化前沿技术创新与标志性产品开发,加快解决方案研制与典型应用场景拓展。
财联社6月20日电,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政府、中国康富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围绕构网型零碳能源国际合作示范中心项目举办签约仪式。本次项目签约标志着总投资40亿元的吉瓦时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及配套重大项目正式落户临港。 该项目由中国康富旗下康岙能源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将在临港新片区总投资40亿,采用特斯拉储能产品Megapack建设吉瓦时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
财联社6月18日电,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印发《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其中提出,2025至2030年为起步发展期。建成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1—3个百兆瓦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建成1—3个氢基绿色船舶燃料加注港口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各类型加氢站50座,在港口、园区或城区打造10条运营示范线,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6000辆/年,实现氢能规模化商业应用。优先推进用于海运动力燃料的绿色甲醇项目,优先攻关相关核心技术,加快中试、小规模产业化,提升转化效率,降低生产和储运成本,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培引科技领军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化氢基绿色燃料供应基地。力争形成3万吨/年绿氢生产能力,10万吨/年氢基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氢能产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年。 2030至2035年为快速跃升期。全省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形成10万吨/年绿氢生产能力、100万吨/年氢基绿色燃料生产能力,绿氢在我省氢源中占比达到40%以上,建成东南沿海重要的绿氢及氢基绿色燃料供应基地、输运枢纽和加注中心,形成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多元应用场景的产业体系,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
财联社6月17日电,广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5年第二次专题推进会上表示,广东省加大对战新产业和高科技企业投入,建立广东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等,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元,投资项目52个。组建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和5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广东省属国企共组建了45个创新联合体,建设了1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73个省级创新平台,共参与131个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产出一批原创技术成果。
①天合光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天合智慧能源投资发展(江苏)有限公司向控股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增资8亿元。 ②天合光能表示,本次交易有利于促进公司储能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天合储能的整体竞争力。
①新能源全量参与市场化的交易面临的问题为分布式能源项目分散等,AI与虚拟电厂的融合或将克服分布式能源带来的问题; ②能源行业正加速向绿色、高效、智能的方向迈进,促进电力、算力等基础设施的协同融合,数智化技术将进一步加快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
《科创板日报》10日讯,在今日举行的SNEC PV&ES 国际光伏&储能两会开幕式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当前光伏行业面临贸易挑战持续加剧、内卷外溢现象严重、供需失衡日益突出三大挑战,破除内卷式竞争是根本和关键,而破除内卷的关键为整合行业、严控产能、知识产权保护三个方面。“只有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光伏行业才能从过去的竞争局面走向合作局面。”(记者 陈俊清)
财联社6月4日电,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四川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到2027年,高端氢能装备性能及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加完备;交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全省累计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超4000辆,打造1—2条氢能轨道交通示范线;有序推进制氢、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加氢站(含制氢加氢一体站)超40座,打造1—2个可再生能源制氢及输运储用产业链示范;在储能、供能及工业领域打造超10个应用场景,初步形成示范效应;综合应用成本持续降低,力争实现燃料电池商用车综合应用成本与同类型燃油车持平;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财联社6月4日电,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围绕聚合分散电力资源、增强灵活调节能力、减小供电缺口、促进新能源消纳等场景,因地制宜新建或改造一批不同类型的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储能等负荷侧各类分散资源并协同优化控制,充分发挥灵活调节能力。持续丰富虚拟电厂商业模式,通过参与电力市场、需求响应,提供节能服务、能源数据分析、能源解决方案设计、碳交易相关服务等综合能源服务,获取相应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