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半导体芯片
关注
9.5W 人关注
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现今,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是数字录音机当中的核心单元都和半导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
芯片产业链
-1.12%
龙头股
*ST名家
+12.14%
壹石通
+11.03%
  • 2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4日电,港股半导体板块盘初拉升,上海复旦涨近3%,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涨超2%。
    阅读 74.6w+
    11
  • 3小时前 来自 台湾经济日报
    《科创板日报》4日讯,存储供不应求热潮延续,力成、南茂、华泰等多家存储后段封测厂获得主要客户追加订单,多家厂商开始计划涨价,涨幅根据不同产品线与客户,从高个位数百分比到二位数百分比不等,最快今年底至明年陆续启动。
    阅读 105.7w+
    6
    124
  • 3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4日电,中信证券研报总结电子行业2025年三季报业绩称,电子行业三季度整体收入同比增长15%,净利润同比增长46%。需求角度,三季度AI数据中心相关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手机出货量恢复同比增长、苹果新机需求强劲,汽车需求保持强劲,其他工业等toB下游需求持续复苏;国产替代角度,本土算力突围趋势明确、份额持续提升,下游先进存储和先进逻辑扩产预期增强,设备公司收入稳定增长、利润短期分化,存储、后道相关企业表现优异。综合来看表现相对亮眼的细分板块有:算力相关PCB、国产算力芯片龙头、存力/运力芯片龙头、果链龙头、设备龙头等。
    阅读 115.5w+
    1
    67
  • 3小时前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4日电,银河证券研报认为,AI整体需求依然强劲,Trendforce预计2026年全球八大CSP云服务提供商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24%至5200亿美元,带动算力芯片需求,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存储芯片周期上行。国内存储厂为明年晶圆厂资本支出贡献主要增量,带动半导体设备需求。储能行业景气度上行,有望带动功率半导体需求。
    阅读 119.7w+
    9
  • 昨天 22:0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电,今天,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和OpenAI宣布建立多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AWS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以立即开始运行和扩展OpenAI的核心人工智能(AI)工作负载。根据这项价值380亿美元的新协议,该协议将在未来七年内持续增长,OpenAI正在访问包含数十万个最先进的NVIDIAGPU的AWS计算,并能够扩展到数千万个CPU以快速扩展代理工作负载。AWS在安全、可靠和大规模运行大规模AI基础设施方面拥有非凡的经验,集群芯片超过500K。AWS在云基础设施方面的领先地位与OpenAI在生成式AI方面的开创性进步相结合,将帮助数百万用户继续从ChatGPT中获得价值。

    “扩展前沿人工智能需要大规模、可靠的计算,”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amAltman说。“我们与AWS的合作加强了广泛的计算生态系统,这将为下一个时代提供动力,并为每个人带来先进的人工智能。”
    阅读 181.8w+
    45
    748
  • 昨天 21: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电,安森美半导体第三季度营收15.5亿美元,预估15.2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0.63美元,预估0.59美元。安森美半导体预计四季度营收14.8亿美元至15.8亿美元,市场预估15.3亿美元。
    阅读 178.8w+
    69
  • 昨天 20:1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电,Rosenblatt证券公司将英伟达目标价从215美元上调至240美元。
    阅读 185.6w+
    5
    39
  • 昨天 20:0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电,据阿联酋媒体办公室,微软将在2026至2029年间向阿联酋投资超过79亿美元,其中超过55亿美元将用于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扩建。微软已获得出口许可,可将英伟达的A100、H100和H200 GPU出口至阿联酋。
    阅读 177.6w+
    67
  • 昨天 18:54 来自 台湾工商时报
    《科创板日报》3日讯,继苹果预定成为首批台积电N2工艺客户后,高通与联发科加快脚步,同步应用加强版N2P工艺,有望带动台积电A16制程提前量产。供应链消息指出,台积电的A16制程最快将于明年3月展开试产,苹果将A20系列芯片中引入WMCM(多栅极晶体管)先进封装技术,明年第二季度开启小规模量产;而高通和联发科也紧随其后,用N2P强化制程“弯道超车”苹果。
    阅读 184.1w+
    50
  • 昨天 18:19 来自 澎湃新闻
    明年起5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至少涨3%?台积电回应:定价策略不以机会导向
    阅读 57.5w+
    19
    60
  • 昨天 18:13 来自 澎湃新闻
    财联社11月3日电,有消息称,台积电从9月起陆续通知客户,决定自2026年1月起,5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将执行连续四年的涨价计划,报价平均涨幅约3%-5%。这是台积电罕见采取的长期调价策略,显示AI与高效能运算(HPC)需求强劲,台积电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议价力与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台积电在接受记者询问时回应称,公司不评论市场传闻和价格问题。不过,台积电也再次重申,公司的定价策略始终以策略导向,而非以机会导向。据台媒报道,台积电此次涨价主要针对2纳米、3纳米、4纳米与5纳米四大先进技术节点,将从2026年起逐年调升,并公平对待每位客户、全面反映生产成本上升与资本支出增加。据估计,3纳米制程报价可望上涨个位数百分比,长期总涨幅或达两位数。业界分析,台积电此次提前启动议价,是因AI芯片与算力芯片持续供不应求,包含英伟达、AMD、高通、联发科、苹果等主要客户,均需依赖台积电最尖端制程技术。随AI PC、自动驾驶与工业机器人等应用加速普及,带动对5纳米以下芯片需求爆发。
    阅读 188.6w+
    29
    706
  • 昨天 16:40 来自 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3日讯,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与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日前共同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工智能行业面临的问题并非算力过剩,而是缺乏足够的电力来支撑所有GPU运行。“说到底,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算力过剩,而是电力——也就是能否在靠近电源的地方足够快地建成基础设施。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可能就会有一堆芯片放在仓库里却无法启用。事实上,这正是我现在遇到的问题。并不是芯片供应短缺,而是我没有足够的‘机房外壳’来插上这些设备。”
    阅读 201.5w+
    11
    186
  • 昨天 15:30 来自 ZDNet
    《科创板日报》3日讯,SK海力士公布内存产品发展路径图,其正在研发包括HBM、AI-DRAM和AI-NAND在内的新型存储产品。据悉,为实现发展目标,SK海力士正在深化合作伙伴关系,例如与英伟达合作推进AI制造技术进步,与台积电合作开发下一代HBM基片,并与闪迪合作促进新兴的高带宽闪存(HBF)市场的国际标准化。
    阅读 239.7w+
    1
    22
  • 昨天 15:15 来自 台湾经济日报
    《科创板日报》3日讯,半导体行业消息称,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供不应求,9月已通知客户2026年将涨价,其中有传言称是“2026年实现连续第四年涨价”,也有传言称“2026年起连续涨四年”。对此,台积电回应称,“台积公司不评论价格问题。台积公司的定价策略始终以策略导向,而非以机会导向,我们会持续与客户紧密合作以提供价值。”
    阅读 226w+
    10
  • 昨天 13:24 来自 台湾电子时报
    《科创板日报》3日讯,供应链称,三星电子已率先暂停10月DDR5 DRAM合约报价,引发SK海力士和美光等其他存储原厂跟进,将导致供应链“断粮”,恢复报价时间预计或将延后至11月中旬。虽然存储四季度合约价上涨已成为市场共识,但此前预期是10月底前就可以敲定四季度合约价。但三星迟迟不愿提供合约报价,直接告诉下游客户“无货可卖”,导致短短一周内,DDR5现货价格飙升25%。
    阅读 254.2w+
    2
    197
  • 昨天 13:18 来自 科创板日报 郑远方
    三大原厂暂停报价!DDR5现货价一周暴涨25% 存储“进入卖方市场”
    阅读 50.7w+
    4
    71
  • 昨天 08:12 来自 科技日报 张梦然 张佳欣
    具有超导性能的锗材料制成
    阅读 63.2w+
    1
    25
  • 昨天 06:5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最新《自然·纳米技术》发表论文称,他们制备出具有超导性的锗材料,能够在零电阻状态下导电,使电流无损耗地持续流动。在锗中实现超导,为在现有成熟半导体工艺基础上开发可扩展量子器件开辟了新路径。
    阅读 279.6w+
    2
    146
  • 昨天 05:3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1月3日电,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人工神经元,能够模仿生物大脑细胞的电化学行为。这一成果标志着神经形态计算技术的突破,有望显著缩小芯片体积、降低能耗,并推动通用人工智能(AI)的实现。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这种人工神经元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处理器或硅基“类脑芯片”,它能真正模仿生物神经元的运作方式。在大脑中,神经活动由化学物质触发。而在这种人工神经元中,化学反应同样能驱动信息处理。也就是说,它不是用公式去“模拟”神经元的行为,而是通过物理过程去“复制”大脑的机制。
    阅读 310.5w+
    5
    110
  • 11-02 11:18 来自 财联社 笠晨
    “国家大基金”持仓路径曝光 三季度重仓股名单来了
    阅读 125.3w+
    80
    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