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5月9日电,台积电4月销售额3495.7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48.1%;2025年1至4月营收约为11888.21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43.5%。
①中芯国际表示,由于公司工厂出现厂务维修及设备改进等生产性波动,Q1后半期ASP下降使收入增长未及预期,这一影响将会延续到Q2; ②中芯国际表示,年初行业对手机的总出货目标过高,Q3或出现客户下调备货目标,同时PC增长乏力等因素,对代工行业价格形成下行压力。
《科创板日报》9日讯,群联电子第一季度营收138.39亿新台币,环比增加10.1%,同比减少16.3%;毛利率30.9%,较上季度增加0.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减少3个百分点;净利润为11.41亿,环比减少52.3%,同比减少52.9%。群联电子执行长潘健成表示,自2月起NAND原厂的减产效应逐步显现,市场供需关系开始改善,带动整体需求逐月回温。展望Q2,从PC、手机与工控等主要应用领域可明显感受客户需求回升,尤其群联的PCIe 4.0 SSD控制器芯片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财联社5月9日电,有市场人士称,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的一季报中,其重要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孙公司鑫芯(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芯香港)持股比例发生变动。据财联社记者了解,鑫芯香港持有两家公司的股份均为H股,其减持行为不涉及两家公司A股股份。记者同时发现,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两家公司近期均未有股东发布减持A股相关公告。 5月8日晚间,国内两大晶圆代工巨头中芯国际、华虹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报。受益于产业链在本地化生产趋势延续、消费、汽车等多领域市场需求复苏,中芯国际与华虹公司产能利用率均保持饱满状态,实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其中,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已接近九成,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5%。
《科创板日报》9日讯,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表示,此前市场预计智能手机、电脑都会有很大成长,但今年5月份公司看到,手机的总出货量预计将得到修正,Q3可能出现客户备货目标的向下调整;PC产品销售平稳但缺乏大幅成长,下游备货情况已经差不多(完成);电视、平板电脑在内的面板整体供过于求。以上因素导致对代工行业形成价格下行压力。中芯国际将支持客户直面市场价格竞争,但不会以主动降价争取更大市场份额。(记者 郭辉)
《科创板日报》9日讯,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表示,新的市场因素出现后,二季度基本面相比一季度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客户都在沉着应对,公司产能利用率继续保持饱满状态。公司已经看到各行业,包括工业与汽车领域触底反弹的积极信号,产业链在地化转换也继续走强,更多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关税政策出台后,中芯国际进行内部测算,并与供应商、国内外客户做了深入交流,政府也与工业界密切沟通,结论是实际对行业的直接影响非常小,“影响小过一个百分点”。半导体代工行业,在采购层面可以吸收掉关税影响。(记者 郭辉)
财联社5月9日电,华虹公司跌超10%,乐鑫科技跌超5%,中芯国际、伟测科技、芯原股份、国民技术、翱捷科技、灿芯股份等跟跌。消息面上,中芯国际发布一季报,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67%,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下降4%到6%。
《科创板日报》9日讯,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今日表示,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业绩会之后,一方面由于公司厂务在年度维修时出现突发情况,影响了产品的工艺精度和成品率问题,另一方面公司一季度新进设备较多,在设备验证过程中,发现设备性能和工艺表现需要改进,导致产品良率波动。以上影响预计延续到未来四到五个月。作为单一事件,对公司而言实际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后续将产线晶圆交付提升至最高标准需要一定时间。(记者 郭辉)
《科创板日报》9日讯,中芯国际联合CEO赵海军在业绩会上表示,由于工厂生产性波动,今年一季度后半期平均销售单价下降,导致收入未能达到业绩预期,这一影响将会延续到二季度。(记者 郭辉)
财联社5月9日电,微芯科技第四财季调整后EPS为0.11美元,分析师预期0.1美元;第四财季净销售9.705亿美元,分析师预期9.627亿美元;预计第一财季净销售10.2亿-10.7亿美元,分析师预期9.835亿美元。
①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销售收入22.4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归母净利润实现1.88亿美元,同比增幅达161.9%; ②中芯国际业绩指引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收入预计将出现4%至6%的环比下降,终止近两年来单季度收入环比持续增长。
《科创板日报》8日讯,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我们仍处于AI基础设施建设的早期阶段。随着AI驱动的生产力逐渐落地,预计受益领域将不断扩大。研究表明,每10年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计算周期,算力的可获得性及由此增加的总潜在市场规模(TAM)会增长十倍。按此规律,上一周期传统软件应用的CPU算力达到1万亿美元规模,意味着部署AI应用的GPU算力将拥有10万亿美元潜力。这一趋势已初现端倪——当前AI的早期资本支出是云计算同阶段的10倍。当前AI渗透率仅为5%的背景下,主导早期AI市值增长的基础设施相关股票——如半导体、电力、冷却系统以及数据中心设备和设施——未来将能继续创造价值。
财联社5月8日电,美国商务部发言人周三表示,特朗普总统计划取消拜登时代对先进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的限制。这位发言人说,“拜登的人工智能规则过于复杂,过于官僚,会阻碍美国的创新。我们将用一个更简单的规则来取代它,释放美国的创新,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
①美国商务部发言人表示,特朗普总统计划取消拜登时代对先进人工智能(AI)芯片出口的限制,称拜登的规则过于复杂,会阻碍美国创新; ②今年1月,拜登发布《人工智能扩散出口管制框架》,为AI芯片建立“三级许可制度”,限制各个国家和地区获取先进AI芯片的数量。
财联社5月7日电,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31479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软件业务出口增速由负转正。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季度,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820亿元,同比增长11.0%,占全行业收入接近七成。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3540亿元,同比增长11.1%,集成电路设计收入906亿元,同比增长19.7%。此外,信息安全收入增速加快。一季度,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8.6%。
《科创板日报》7日讯,中微半导近期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无刷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业务增长比较明显,无论从目前的订单数量还是客户结构来看,这种增长有望持续。公司无刷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应用非常广泛,已有批量应用于机器人领域,包括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驱动控制方面。
《科创板日报》7日讯,数据存储公司希捷(Seagate)正致力于在2030年前开发出容量为100TB的硬盘。公司CCO BS Teh表示,随着人工智能需求的激增,硬盘容量将增加两倍。
①AMD公布强劲财报,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6%至74亿美元,超出预期;其中数据中心部门收入增长57%,PC相关销售额增长28%; ②然而,美国对中国的销售限制预计使AMD今年收入减少15亿美元,盘后股价涨幅从一度7%回落至1.7%。
①英伟达CEO黄仁勋称,未来几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或达500亿美元,美国企业获得对中国市场的准入至关重要; ②黄仁勋强调,在中国市场销售产品将带来收入、税收及美国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