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5日电,2025青少年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科技教育研讨会暨后备科技人才培养交流会11月15日在北京市通州区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通州区教委和怀柔区教委共同主办,通过专家报告、平行论坛、企业展示、人形机器人实践培训等形式,为科研机构、学校、科技企业搭建沟通平台,展示具身智能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探讨前沿科技对基础教育的新影响新要求。
《科创板日报》14日讯,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面开源具身智能VLM模型——Pelican-VL 1.0。据介绍,该模型覆盖7B、72B参数规模,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开源具身多模态大模型”,根据测试,其性能超越GPT-5 同类模型15.79% ,同时也超越通义千问、书生万象等国内模型,成为了目前最强的开源具身多模态大模型 。Pelican-VL 1.0 的开源,能够大幅提升具身智能在商业服务、工业泛工业、高危特种作业、家庭服务等多种真实场景中,通过视觉-语言感知辅助多步任务规划的能力。(记者 李明明)
《科创板日报》13日讯,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面开源具身智能VLM模型——Pelican-VL 1.0。该模型覆盖7B、72B参数规模,根据测试,其性能超越GPT-5同类模型15.79% ,与Google gemini系列模型相比提升19.25%,同时也超越通义千问、书生万象等国内模型 。
财联社11月13日电,宇树科技13日在官网上线了一套人形机器人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该方案基于一款轮式机器人G1-D,由高性能人形机器人本体、系统化的数据采集工具和全面的模型训练及推理工具组成。
《科创板日报》12日讯,近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求索”具身智能测评基准EIBench并开展首次测评(基于在编国标)。据介绍,该测评是针对具身智能数据难复用、模型泛化性差、安全难保障等产业痛点推出的首个具身智能领域评测基准。本次测评中,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XR-1模型成为唯一通过测试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获颁CESI-CTC-20251103具身智能测试证书。此次成果标志着我国具身智能技术迈向标准化验证新阶段。(记者 李明明)
①当地时间11月1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一场科技活动上,俄罗斯发布了首款国产人工智能(AI)人形机器人; ②这标志着俄罗斯试图加入开发AI人形机器人的全球竞赛; ③不过,这款名为“艾多尔”的机器人的首次正式亮相并不顺利,上演了尴尬的一幕:它在舞台上不慎摔倒。
财联社11月11日电,近日,高盛一份针对中国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实地调研报告在资本市场悄然流传。该机构称在11月3日至6日调研了九家中国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包括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双环传动等市场热门公司。11月11日,高盛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确认了公司确实发布过相关报告。报告调研结果令市场高度关注:这些机器人零部件公司正积极规划中国及海外产能,年化产能规划区间约10万至100万台机器人当量。对比高盛对2035年全球出货量138万台的预测,这一规划凸显出供应链对行业增长前景的乐观看法。报告也指出,其所调研的九家产业链公司,尚无任何一家证实获得确定性大额订单,也未能提供清晰的量产时间表。这一结论引发市场对机器人供应链“产能过剩”的担忧。11日,记者以投资人身份致电多家上述被调研的上市公司,有公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作为供应商,公司目前尽可能做好准备,尽管公司确实没有接到规模订单,但产能规划规模是根据大客户给的产能指引进行安排。尽管当前订单真空期与产能扩张形成鲜明对比,但业内人士认为,不宜对“产能过剩”过早下结论,前瞻性布局往往是新兴产业崛起前的典型特征。
《科创板日报》11日讯,特斯拉正筹备再度扩建得克萨斯超级工厂,新建一座专用设施,未来将用于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量产。目前特斯拉已在位于北加州弗里蒙特的工厂内设立试点生产线,组装部分Optimus样机;但公司计划将Optimus项目的绝大部分产能布局在得州超级工厂。据透露,弗里蒙特工厂年产能预计为100万台。而马斯克表示,公司将在得州超级工厂新建的专用厂房内,实现年产能1000万台的目标。目前,Optimus在得州超级工厂的量产时间表仍定于2027年启动。
财联社11月11日电,据“武汉发布”消息,11月11日,湖北自研人形机器人家族在光谷集中亮相,开始明码标价走向市场。当天,全国首家人形机器人7S店,在光谷创新天地商业公园开业。
①近日,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企业类型变更,正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②今年以来,智元机器人在资本市场的运作颇为活跃。智元机器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透露,年底将完成C轮融资,希望引入更多的国际产业方,对未来智元的国际化提供更多支持。
①此次进博会上多款AI养老产品亮相:给老人喂饭的康养机器人、外骨骼助力机器人、AI助听器、跌倒监测相机、AI健康监测机器人等等; ②“AI+银发经济”热度不减,多家厂商正在加速布局AI养老,不过制约AI养老规模化落地的瓶颈亦不容忽视。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与拜耳医药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天工”及具身智能技术在固体药品制造、包装、质量控制、仓储物流等关键环节的创新应用。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制药工业的实际需求,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服务进入拜耳医药产线的可行性。此前,“天工”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夺得冠军。(记者 李明明)
①有关IRON机器人的真实科技成色,及其承载的小鹏汽车物理AI战略野心,一定程度上被这些喧嚣的话题热度遮盖了。 ②小鹏则似乎比同行在AI战略构想和实际投入上都要更宏大且更激进。 ③不过在资本市场上,小鹏的AI叙事似乎尚未得到与特斯拉相匹配的市值回应。
财联社11月7日电,界面新闻从产业链独家获悉,蓝思科技目前对接了小鹏机器人头部面罩、灵巧手和机身金属结构件供应,但消息人士同样表示,对方量产计划尚未敲定。此前11月5日,小鹏汽车在2025小鹏科技日发布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该机器人采用仿人脊椎、仿生肌肉与全包覆柔性皮肤设计。根据小鹏官方披露,IRON将于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
①小鹏汽车美股开盘后大涨,盘中一度涨超14%,截至收盘涨9.64%; ②昨晚,小鹏再度回应“IRON机器人内藏真人”质疑,并剪开腿部覆盖件进行展示; ③何小鹏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在2026年底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①截至公告披露日,本次要约收购清算过户手续已经办理完毕,智元恒岳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持有上纬新材2.57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6232%; ②公司表示,在不存在严重影响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的前提下,与关联方各自独立开展业务,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
①目前,AI PC采用率不断增长,英特尔预计到今年底将累计出货约1亿台AI PC。 ②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AI无处不在”的时代,个人AI、物理AI与工业AI都将迎来变革。
财联社11月6日电,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今日在广发证券主办的精品上市公司交流会上表示,蓝思科技在具身智能硬件制造领域已实现规模化交付,2025年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3000台、四足机器狗10000台以上,整机组装规模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平台之一。(财联社记者 李拥军)
《科创板日报》6日讯,在第八届进博会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浦东分论坛上,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吴金城表示,在人工智能方面,张江模力社区运营14个月迅速集聚超过150家垂类大模型企业。7月全球首款全尺寸开源公版人形机器人“青龙”家族式亮相,智元机器人出货量明年有望全球第一。此外,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首批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牌照,开放高级别自动驾驶测试道路里程超1000公里,落地全球首个6G外场试验环境,加速合成生物、卫星互联网、新型储能、核聚变等新赛道全链条生态集聚,抢占产业制高点。(记者 黄心怡)
①按照规则,马斯克本人可动用自己持有的约15%公司股份进行投票。 ②Broadridge平台统计投票进度显示,已投票比例约80%,选择赞成的比例超过55%。 ③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或同时发布机器人及Robotaxi业务的最新进展及未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