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24日电,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会上表示,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加强重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坚定维护海洋权益和安全等举措,这将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海洋强国建设。
①10月21日,全球首个实现“海风直联”的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在上海临港正式落成。 ②未来,各方还将共同启动500兆瓦海风直联海底数据中心战略合作。 ③今年6月17日,位于海南陵水的海上风电融合型海底数据中心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①蓝色大海孕育无限机遇,海洋经济是未来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之一; ②创新驱动是突破资源环境紧约束的“钥匙”; ③创新驱动是锻造海洋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核心动力。
财联社8月15日电,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获悉,下一步将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研究制定支持海洋强省(区、市)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力度引导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持续推动海洋产业投融资指导目录更新,积极探索鼓励央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海洋经济的实现路径。同时,落实已出台的《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推进百兆瓦级潮流能重点工程建设。将研究制定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从地方来看,8月份以来,全国多地向海图强,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新版山东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即将出台;辽宁省计划编制《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海南省提出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和实现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目标。
①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驱动作用。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②近年来,我国积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科创板日报》4日讯,中国银河证券表示,海洋通信是海洋经济的基础设施,是未来6G“海陆空天一体化”网络的重要一环,主要包括海上无线通信、海洋卫星通信、岸基移动通信等方式,涉及海洋传感器、海上移动基站、低耗光纤、海底光缆、中继器、海洋物联网、海洋IDC、远端供电等设备与服务,具有通信距离长、容量大、环境复杂、运行寿命久等特点,技术与资金壁垒较高。
《科创板日报》3日讯,为加快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海洋强市建设,《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其中提到,围绕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仿生材料、海洋生物育种、无人智能装备、海洋观探测装备、深海开发配套设备、数字孪生海洋等领域,鼓励产学研合作,以自主申报或揭榜挂帅的方式开展技术攻关。支持平台建设和运营。围绕技术创新、概念验证、产品研发、中试放大、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试验推广等环节,聚焦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海洋装备高性能制造、海洋立体观测等领域建设非营利性海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科创板日报》3日讯,据厦门市海洋发展局官微消息,近日,《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厦门市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印发。其中提到,前瞻发展深海产业。推进“天基、海基、船基、海底基、岸基”五位一体的海洋立体化观测和海上卫星通信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现代海洋信息感知和传输网络体系,推动智慧海洋工程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以大型养殖工船为主体的“养殖工船+桁架式网箱”等组合式体量超25万吨的深远海养殖装备的研制与运营,按照最高不超过实际建造费用的30%(含国家、省、市)给予补助;鼓励海洋信息与数字产业发展。发展海洋通信、导航、水下机器人、无人机、跨域飞行器等海洋信息与数字相关前沿产业,支持建设基于海洋物联网的海洋综合性大数据平台。推动“海洋+AI”产业赋能。
①海洋经济概念股大爆发,亚星锚链、振华重工、深水海纳等涨停。 ②克拉克森海工指数目前达到113点,处于历史高位。克拉克森方面称,近年来,中国船厂持续巩固在海工市场的优势地位。
①投资者对轨道交通领域企业的关注,多集中在技术智能化、AI化方面,多家企业近年来积极布局的新兴业务亦受到投资者关注; ②时代电气相关负责人披露称,该公司8英寸SiC晶圆产线有望于今年底实现拉通;其SiC产品已获得国内头部车企800V平台意向订单,预计今年将获得首批量产订单。
①在启动上市辅导前,海底鹰于今年一月刚完成了一轮融资。 ②在此次融资之前,海底鹰背后的投资方仅有一家,即央企保利集团。
《科创板日报》1日讯,东吴证券发布研报称,全球95%的深海区域尚未开发,深海资源的巨大潜力成为推动深海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深海科技领域的标的选择上,可遵循两大思路。其一,应聚焦于前期具备优先建设潜力的方向,这涵盖了深海平台装备与深海信息化两大板块。深海平台装备方面,水下机器人是极具代表性的前沿工具。深海信息化领域,声纳技术与海底观测网则能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参数。其二,着眼于商业化成熟度较高的深海油气开发方向。深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开发技术经过多年积累已趋于成熟,相关产业链完善。
①近期中国深海科技领域捷报频传。如我国研发深海温盐深仪海上试验完成、“向阳红01”科考船近日在东印度洋取得沉积物岩芯23.85米…… ②《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支持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洋装备。
财联社3月27日电,广西今日举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广西海洋强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瑾瑜表示,今年我们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强区建设。其中,将建立健全自治区建设海洋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海洋强区建设工作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出台广西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引导海洋空间资源协调有序。编制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五五”规划,积极谋划海洋强区建设的重大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推动广西海岸带管理立法,建立健全海岸带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实施海洋经济强产业行动。深入实施《广西海洋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出台广西海洋科技创新中长期总体规划,开展海洋经济专项科技攻关,推进组建海洋领域实验室。
财联社3月24日电,军工行业再迎新增长极。当前,深海经济已成为资本市场新热点,公募基金经理对深海科技领域的关注度明显升温。在深海经济热度的带动下,市场资金涌入军工ETF,多位基金经理也对2025年的复苏前景表示乐观。
①深海经济兼具国家安全和经济资源双重战略价值; ②政策推动下,深海科技将从科研探索向产业化迈进; ③深海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和新基建有望成为先行赛道。
《科创板日报》21日讯,东兴证券表示,深海科技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内容,单位投资随水深大幅增长,深海装备制造业有望受益。超深水环境需承受高压,同时面临低温、高温交替、海底沉积物侵蚀等多重环境压力,深水装备制造壁垒较高,高端设备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随着深海科技战略持续推进,国内技术领先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①盛邦安全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卫星互联网安全产品在海洋漂浮物场景中实现了落地应用。 ②盛邦安全推出卫星互联网安全创新技术产品和体系化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如车载、机载、船载等,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①水下机器人是开发海洋资源的核心装备,也是海洋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AUV(自主潜航器)、ROV(遥控潜航器)和UUV(无人潜航器)等水下航行装备都可视作水下机器人; ③深海装备为深海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
《科创板日报》20日讯,今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究团队联合中科院深海所、浙江大学,历经6年共同研发的深海小型多模态机器人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顶刊《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该机器人身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1500克,能在万米深海实现多模态运动。研究团队在多个深海地点进行了实地测试,深海低温高压下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可以媲美甚至超越实验室常温常压下的运动性能。目前,团队正朝着深海柔性机器人+AI的研究方向努力,为深海智能作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