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13日电,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CSGCT)9月12日开幕,大会由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与CSGCT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共同主办。大会期间,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CSGCT Board)成立。现场,《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发展及监管政策解读蓝皮书》发布,为产业与监管对话提供权威参考,助力推动CGT、多组学和精准医疗、脑机接口、AI医疗四个核心技术领域的发展。此外,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联盟也在现场成立,联盟将从政策支持、学术研究、临床试验、产业落地、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公共教育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规划,致力于解决当前中国CGT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加快中国CGT产品融入全球消费市场,推动中国基因与细胞治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财联社9月11日电,人工智能药物开发商Absci宣布,与甲骨文和AMD合作,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进程。公司的药物发现平台将应用甲骨文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AMD的最新硬件。
财联社9月11日电,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表示,医疗虽属低频行为,健康管理却是高频需求,两者结合可为AI深度服务提供土壤。而在面对“通用AI与专业AI哪个更适合医疗健康领域”时,韩歆毅明确表示,医疗健康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AI的不可替代性,“AI医疗健康做到极致的话,用户不会走,他们在这里能解决问题。”
《科创板日报》11日讯,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蚂蚁集团CEO韩歆毅表示, AI医疗的终极目标在于能像专业医生一样,提供个性化、精准且可信的建议,包括了解用户身体状况、合理推荐用药、持续健康管理等。而要实现这一点,通用大模型在相当长时间内将难以替代垂类的专业大模型。“专业能力强本身就是一条护城河,用得越多,越了解用户,这种深度认知恰恰是许多基础通用大模型很难做到的。”他认为,相当长的时间内,AI都无法替代医生,更应该是医生的助手。目前AI医疗落地仍面临三大核心难题:高质量数据、抑制幻觉和医学伦理。(记者 黄心怡)
财联社8月14日电,美国谷歌公司日前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与美国航天局联合开发一款用于太空任务的AI医疗助理,在远程医疗无法运作时也能实时为宇航员提供健康诊断服务。据媒体报道,“机组医疗官数字助手”已接受了三种场景的测试:脚踝损伤、腰侧疼痛和耳痛。结果显示“机组医疗官数字助手”诊断准确性较高,对腰侧疼痛场景的评估及治疗方案正确率约为74%,耳痛场景正确率约为80%,脚踝损伤场景正确率则达到88%。据介绍,谷歌和美国航天局正与医生合作对这一模型进行测试和优化,旨在提升未来太空探索任务中宇航员的自主健康管理能力。“机组医疗官数字助手”不仅可能用于未来太空任务,还可能为地球上偏远地区的人们提供医疗服务。
①问止中医是一家提供线上线下中医医疗服务、中医科普培训、中医AI订阅服务及养生轻食产品的公司。 ②据悉,问止中医目前拥有11家连锁诊所门店,聘请的全职医师仅有93名,且部分治疗宣传备受质疑。而公司创始人也并非出身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而是投资人跨界创业。
①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主导的手术机器人SRT-H,在无人工协助下成功完成一例胆囊切除手术,表现沉稳,能应对突发状况,与熟练人类外科医生相当; ②SRT-H基于与ChatGPT相同的机器学习架构,能实时适应个体解剖结构,即时决策,自我调整和纠正,从互动中不断学习和优化。
①OpenAI总裁Greg Brockman转发的一则帖子中,一位网友十多年来被多种不明症状困扰,最终ChatGPT诊断出病因。 ②微软称,自家AI诊断协调器对病例的诊断准确率高达85%,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团队的四倍有余。 ③不过站在当前时点,AI仍旧难以替代人类医生。
①北京市印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旨在将北京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高地; ②到2027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
《科创板日报》30日讯,上海瑞金医院今日开源RuiPath病理模型中核心的视觉基础模型,并开源配套的测试数据集,覆盖了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7个常见癌种,同步启动RuiPath病理大模型全球多中心计划。据悉,瑞金医院RuiPath病理模型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打造,已覆盖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常见癌种,是上海医疗机构首个开源的病理模型。(记者 黄心怡)
①IIa期数据初步验证了该药物分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ntosertib成为目前全世界进展最快的AI药物; ②其靶点识别和分子设计均由生成式AI平台驱动; ③AI技术可大大降低药物研发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科创板日报》4日讯,6月3日,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的在研药Rentosertib的IIa期临床研究结果被刊登于全球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IIa期数据初步验证了该药物分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ntosertib成为目前全世界进展最快的AI药物。(小K注:Rentosertib是一种潜在全球首创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候选药物。)
财联社5月13日电,AI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月之暗面,近期对AI医疗产品进行了布局,用于提升旗下产品Kimi在专业领域的搜索质量,并且探索Agent等产品方向。针对上述信息,月之暗面回应《智能涌现》:Kimi近期持续在优化财经、法律、医学等专业领域的搜索信源质量,希望给用户提供更可信、可靠的高质量回答。
①清华人工智能医院已完成内测和上线,最快将于今年上半年向公众开放; ②后续该医院将依托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互联网医院试运行; ③中信证券表示,建议关注能够获取医院诊疗数据实现AI模型能力提升的厂商。
该系统以AI算法为智能核心,通过摄像头拍照来获得图像等视觉信息,然后基于AI算法进行识别、判断和输出,为使用者选择一条无障碍路线,最后在导航提示中,综合提供听觉和左右手部皮肤的触觉等信号,能将振动信号传给使用者,以指导移动方向。
①受益于大数据、AI等技术的推动,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②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同程度押注AI,已经成为行业性的趋势。 ③头部企业具有更清晰的战略布局,为占得先机而全力出击。
《科创板日报》10日讯,百川智能CEO 王小川今日发布全员信,反思了既往的不足。他表示,两年的战线拉得过长,不够聚焦。从通用基础模型,到医学增强的推理模型,到百小应和AI医生应用,再到过早进入商业化,极大增加了组织的复杂度。其次,虽然2024年中战略会明确了聚焦医疗,但没有让每个团队在医疗价值创造中深度思考“why”和“how”,进而部分团队工作目标出现了摇摆和偏差。他强调,仍将围绕AI医疗的方向专注聚焦,减少多余的动作,深度思考,坚定不摇摆。(记者 黄心怡)
①3月21日下午,由财联社、《科创板日报》联合主办的“2025好公司DEMODAY——AI+生命健康专场路演活动”,在上海报业大厦圆满落下帷幕。 ②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董事康婷、朗盛投资合伙人李佳做主题演讲,层影医疗、锦脑医疗、玄言生物、希普生物进行路演,并与投资人深入交流。
财联社3月22日电,今日,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洪亮团队发布了大模型Venus,其核心能力是让蛋白质实现功能的“定向进化”。团队将AI与蛋白质设计与改造相结合,建立了全球最大的蛋白质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训练的模型,可以精准、高效地预测、设计蛋白质的功能,把蛋白质生产由“缓慢的试错”变为“高效率的精准设计”。如果想要强化目标蛋白质的某个功能,只需要提供该蛋白质的序列信息,Venus就可以快速给出一批蛋白质序列改造方案,随后结合实验验证得到最优改造方案。据悉,经过Venus系列模型设计的多款蛋白质已经实现了落地产业化,将助力阿尔兹海默等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