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
财经通讯社
打开APP
核电
关注
1.6W 人关注
2018年3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稳妥推进核电发展,在充分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一批沿海地区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项目,年内计划开工6-8台机组。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国内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核电
+0.51%
龙头股
应流股份
+8.04%
景业智能
+6.98%
  • 昨天 16:4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4日电,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3日公布了2025年度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计划,将分7次排放总计约5.46万吨。总排放量与2024年度相同,预计将排放约25个储罐的量。报道称,预计核污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氚的总量约为15万亿贝克勒尔,低于年度上限值22万亿贝克勒尔,但比2024年度增加约1万亿贝克勒尔。东电于2023年8月启动核污水排海,迄今已进行10次,总计排放约7.8万吨。
    阅读 231.5w+
    20
  • 昨天 08:5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4日电,据中国核建消息,1月22日10时8分,由中国核建成员单位中核二二承建的浙江三门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屏蔽墙钢穹顶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3号机组核岛土建工程进入尾声。
    阅读 305w+
    11
  • 昨天 08:38 来自 财联社
    ①隔夜美股核电股集体大涨,核电行业有望深度受益算力用能需求。②大模型龙头公司宣布产品再升级,AIAgent带来产业链投资新机遇。③受人形机器人强劲驱动,PEEK材料需求有望显著增长。
    阅读 293w+
    27
  • 昨天 07:53 来自 财联社
    隔夜美股核电股集体大涨 核电行业有望深度受益算力用能需求
    阅读 84.2w+
    1
    20
  • 01-23 22:5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3日电,美股核电股冲高,NANO Nuclear Energy涨近10%,Oklo Inc涨近4%,Vistra Energy涨超3%,Constellation Energy涨超2%。
    阅读 269.1w+
    1
    47
  • 01-23 08:27 来自 财联社
    ①政策+设备更新周期双轮驱动,农机行业需求有望快速释放。②AI催生对电力的巨大需求,科技巨头纷纷押注核电。③量子计算关键技术持续突破,机构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机遇。
    阅读 250.4w+
    42
  • 01-23 08:07 来自 财联社
    AI催生对电力的巨大需求 科技巨头纷纷押注核电
    阅读 60.1w+
    3
    43
  • 01-20 17:46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0日电,中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创造新世界纪录,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267.3w+
    149
  • 01-20 15:1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20日电,由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写的《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1、2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运行阶段)》近日在生态环境部官网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1月17日-2025年2月6日(10个工作日)。该项目建设单位为中广核苍南核电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霞关镇三澳村。环评结论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三澳核电厂1、2号机组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1、2号机组的环境保护措施在设计及建设上得到了落实,其性能能够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阅读 267.6w+
    15
  • 01-18 00:08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8日电,美股核电股集体上行,NuScale Power涨超12%,NANO Nuclear Energy涨超10%,OKLO涨超8%,Centrus Energy涨超5%。
    阅读 322.8w+
    53
  • 01-17 13:05 来自 新华社
    财联社1月17日电,国际能源署16日发布报告称,随着投资增加、新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核能发展将加速,全球近420座核反应堆的发电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新高。全球正在建设的核电新装机容量超过70吉瓦,为过去30年来的最高水平之一,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扩大核能在其能源系统中的作用。全球在建核电项目中,中国占大多数。目前核电占全球发电量的近10%,是仅次于水电的第二大低排放电力来源。核技术的创新有助于推动新项目的发展。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反应堆,建造速度更快,降低成本的空间更大。引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在适当的支持下,到2040年,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装机容量可能达到80吉瓦,占全球核电总容量的10%。
    阅读 303.6w+
    39
  • 01-17 10: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7日电,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上工业电力生产平稳增长。12月份,规上工业发电量8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规上工业日均发电273.0亿千瓦时。2024年,规上工业发电量941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分品种看,12月份,规上工业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火电由增转降,水电、风电由降转增。其中,规上工业火电同比下降2.6%,11月份为增长1.4%;规上工业水电增长5.5%,11月份为下降1.9%;规上工业核电增长11.4%,增速比11月份加快8.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风电增长6.6%,11月份为下降3.3%;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增长28.5%,增速比11月份加快18.2个百分点。
    阅读 278.3w+
    43
  • 01-16 21:52 来自 韩联社
    财联社1月16日电,据韩国核电行业1月16日消息,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韩国电力公社和美国核电企业西屋电气就停止知识产权纠纷程序、在全球核电市场开展合作达成协议。三方将于当地时间16日在美国正式发布相关消息。去年7月,水核电获得捷克杜库凡尼核电站新机组建设项目首选谈判权。之后,西屋电气以水核电欲向捷克出口的韩式新一代核电站技术APR1400侵犯其知识产权为由,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禁止水核电出口相关技术。水核电则表示,公司已成功实现APR1400国产化,单独出口核电站不存在问题。据悉,水核电和西屋电气不会公开知识产权谈判的具体内容。
    阅读 258.4w+
    21
  • 01-16 18:40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6日电,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6号机组顺利通过15天试运行,各项指标优良,标志着这座电站正式全面投产发电。这将有效提高辽宁省以及东北、蒙东地区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万吨。
    阅读 269.4w+
    41
  • 01-15 16:35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5日电,天眼查显示,1月10日,中核核能开发(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金星,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项目策划与公关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由中国核电全资持股。
    中国核电
    0.00%
    阅读 255.8w+
    25
  • 01-15 16:03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5日电,第十七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14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开幕。中国核工业集团首次在中东地区展示了核能一体化沙盘模型及高温气冷堆模型,全面展示了其“核能+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
    阅读 255.2w+
    23
  • 01-14 23:11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电,据越通社报道,越南总理范明政14日与到访的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见证两国企业签署关于核能的合作谅解备忘录。据越南媒体报道,该合作谅解备忘录由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与越南电力集团签署。
    阅读 264.8w+
    28
  • 01-14 15:37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电,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1月1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1月12日,位于韩国庆尚北道的月城核电站2号机组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储存池内约29吨核废水未经样本分析即被排放入海。工作人员发现储存池排放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后当即予以关闭。经对罐内残留样本分析,放射性物质含量为正常水平。中方对此次韩国核电站漏水事故有何评论?郭嘉昆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韩方已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中方会密切关注这次事故的后续情况。”
    阅读 244.9w+
    24
  • 01-14 11:29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电,位于安徽合肥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1月14日完成测试验收,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经实验现场测试、专家评审,该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最大粒子流大于10的24次方每平方米每秒,单次放电时间超过1000秒,最高中心磁场高于3特斯拉,是目前国际上综合参数水平最高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
    阅读 242.2w+
    68
  • 01-14 11:24 来自 财联社
    财联社1月14日电,据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消息,该院大科学团队成功研制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如同一把性能超强的“激光剑”,为研制“人造太阳”核心材料提供科技利器。1月14日,经专家组鉴定,“赤霄”参数达到设计指标,也使我国成为继荷兰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拥有此类装置的国家。“赤霄”的诞生将为研究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有力支撑。“赤霄”装置不仅服务于我国科学家,还将开展开放共享的国际合作研究。
    阅读 254.1w+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