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日前,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本土自主开发的戈谢病酶替代疗法药物获批上市,定价预计较同类疗法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②天价罕见病药如何能让更多患者用得起用的上?业界给出了“中国方案”。
《科创板日报》22日讯,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首席执行官Alex Zhavoronkov表示,首批完全由人工智能构思的药物或将于2030年上市。
财联社5月22日电,三生国健走出20CM4连板,海辰药业涨超10%,舒泰神、海翔药业、睿智医药、上海谊众等涨幅靠前。消息面上,港股创新药企三生制药公告称,其与辉瑞公司就前者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本次协议中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再次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金额纪录。
财联社5月21日电,舒泰神20CM涨停,此前三生国健3连板,赛升药业、海创药业、海辰药业、诺思格、君实生物等跟涨。消息面上,港股创新药企三生制药公告称,其与辉瑞公司就前者自主研发的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SSGJ-707签订了独家许可协议。本次协议中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再次刷新了国产创新药出海首付款金额纪录。
①2025年以来,巨子生物、锦波生物两家公司股价累计上涨70.14%和131.84%; ②方正证券指出,玻尿酸一品供给端红利期已经结束,供过于求,产能已经过剩; ③中信证券认为,重组胶原蛋白行业景气度仍将延续,关注龙头布局机会。
①全球首款定制基因编辑疗法问世; ②研究团队在短短六个月内开发出; ③CRISPR技术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确认,但商业化路径有待探索。
①虽然还没有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但最新财报显示,荣昌生物的亏损幅度持续在收窄; ②2024年,公司对研发管线做了大幅精简。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动态评估在研项目潜力,确保资源高效配置。
①2025年一季度,百济神州实现营收80.48亿元,同比增长50.2%;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9450.3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9.08亿元; ②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创新药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24年,“行业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期,国产创新药研发成果迎来爆发式增长。
①本次交易前,利虔本人持有标的公司32.84%股权,为朗研生命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因此,此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② 早在2023年,阳光诺和就曾筹划收购朗研生命,但未能成行; ③太平洋证券表示,阳光诺和仿制药业务受到集采、MAH等因素影响,此前降价订单逐渐体现在报表端。
①美国时间12日上午签署的行政命令,要求美国药品支付价在30天内与其他发达国家最低水平强制锚定; ②美国国内反对声音强烈,业内专家预估诉讼战即将“重演”; ③当最市场化的美国开始挥舞行政定价大棒,创新药未来的底层游戏规则已悄然改写。
①今日科创医药概念下挫,截至发稿百济神州跌超9%,百利天恒跌超6%; ②《科创板日报》梳理发现,科创板内大多数制药公司境内销售收入占比达90%以上。
①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周一签署一项行政命令,旨在让美国处方药和药品价格立即降低30%至80%; ②该行政命令将实施“最惠国政策”,使美国支付的药价与世界上药价最低的国家相同; ③特朗普称该行政命令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行政命令之一”,预计将节省数万亿美元。
财联社5月9日电,早盘舒泰神拉升涨超15%,河化股份直线涨停,海创药业、诚达药业、泽璟制药、荣昌生物、热景生物、百济神州等跟涨。消息面上,机构指出,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活跃,在全球热门靶点中的贡献度居前。随着政策支持和AI赋能,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双升。
财联社5月7日电,午后创新药概念持续下挫,百济神州跌近9%,荣昌生物、益方生物、一品红、信立泰、迪哲医药等多股跌逾5%。
①目前,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中低端产品实现了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并逐步向高端领域延伸。我国医用CT球管产业有着“实现突破”的需求; ②业内称,缩小高端球管与国外品牌差距绝非一日之功,需从技术研发、工艺打磨、人才体系、产业协同等方面持续发力,才能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和持续推广应用。
财联社4月29日电,《海南省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9日对外发布。其中提出,积极支持创新药械在医疗机构的推广使用。一是及时更新发布《海南省创新药械产品目录清单》。支持新药、首仿药、仿制药通过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以及第三类医疗器械、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等进入清单,医疗机构按规定采购使用。二是加快创新药械入院使用。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定期召开药事、器械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工作会议的长效机制,引导公立医院将创新药械加快入院应用。三是推动创新药械入医保。主动服务企业,辅导创新药械参与国家医保谈判,推动符合条件的创新药械纳入医保目录。四是建立创新医疗器械首发价格形成和全周期价格管理机制。针对无挂网价格的创新医疗器械,通过挂网产品信息,供需双方议价方式,推动创新医疗器械快速挂网交易。
① 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2.14亿元,同比增长56.19%;归母净利润-49.78亿元,较上年下降17.38%;扣非净利润-53.79亿元,同比下降17.38%; ②百悦泽®、百泽安®收入占比持续扩大,推动公司营收增长。
①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58亿元,同比增长44.78%;扣非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2.25%;归母净利润2.76亿元,同比下降24.23%; ②诊断仪器收入下滑明显,毛利率为负,主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及成本上升导致。
①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55亿元,同比增长14.26%;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13.85%;扣非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幅达17.48%; ②消化道癌症高发推动了内镜诊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同时癌症早诊早治政策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潜力。
财联社4月27日电,上交所相关负责人4月26日在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开幕式上介绍了科创板在支持国家科技创新和安徽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截至2025年4月22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86家,IPO募集资金9208亿元,总市值6.7万亿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公司合计占比8成,在集成电路、创新药、光伏等重点领域形成产业链聚集。越来越多的科创板上市时未盈利企业迎来盈亏平衡点,逐步实现扭亏为盈。在上交所看来,这个过程需要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大力支持,科创板的使命是助力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走向“系统提升”。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将进一步推动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发挥,优先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科技型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丰富资本市场制度供给;强化IPO、再融资、并购重组、债券等多产品综合服务,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并进一步凝聚市场共识,助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